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强“立会之本” 固“事业之基”——群团改革背景下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活力研究 << 紧跟新时代 用好新理论——浅谈红十字事业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怎么看和怎么干 >> 
 发布日期:2018-4-3 17:34:22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立会之本” 固“事业之基”

——群团改革背景下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活力研究

编者按:基层工作是“立会之本”,没有基层工作,就没有红十字会工作。当前,基层红十字组织面临一些困境,发展活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更多、更新、更高要求。

面对困难与挑战,群团改革工作为红十字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7年,在上海市全面启动群团改革试点的大背景下,嘉定区红十字会、奉贤区红十字会联合组成调查组,制定“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区24个街镇、数百家基层红十字组织进行测评,提出增强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活力的对策建议,对全国红十字组织有重要参考价值。

 

群团改革带来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机遇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2015年7月,党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对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全国总工会、上海、重庆作为试点单位和地区,开始实施包括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在内的第一批群团组织改革。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各群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

2016年,上海在2015年第一批群团组织改革启动的基础上,确立9家群团组织进入第二批群团组织改革名单,包括上海市红十字会。针对“提升基层实力,回应社会关切,把健全管理模式、强化公开透明”等主要问题提出的红十字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为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改革目标——祛除“四化”、回归“三性”。“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与娱乐化”使群团组织脱离大多数群众,进而威胁到党群众基础的巩固。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中,群团组织的影响力亟待增强。随着社会主体多元化、个性化的增强,群团组织回归“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成为群团改革首要目标。

改革核心——解决脱离群众问题。群团组织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中,最核心的是脱离群众问题,脱离了群众,群团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推进群团组织改革,需要加大对特殊群体、流动人口和底层农民的关注,需要更好地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

改革重点——组织体系、工作队伍与工作机制。随着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根据变化的社会结构与民众生存状态,创新组织生态,壮大工作队伍,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成为群团组织改革的重点内容。

改革路径——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群团组织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实际需求。当前阶段推进群团组织改革,要紧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重心下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加强红十字组织的基层基础建设。

此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已于2017年5月正式实施,强化了对红十字会的监管,加大了对违反红十字会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但在红十字会法律责任方面增设专章进行规定,还增加了红十字会参与、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等相关工作的法定职责,推动红十字事业沿着法治化轨道不断前进。这些,都给红十字会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作为呼唤大担当。全国红十字人要顺应改革大潮,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汇聚成强大动力,共同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增强基层红十字组织发展活力的对策建议

基层红十字组织要增强发展活力,就要紧扣“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目标,结合社会转型特征和群众实际需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扎根基层,加快实现工作重心、力量配备、服务资源等向基层倾斜,同时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基层红十字组织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健全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

解决基层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的问题,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推动群团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

一是确保基层红十字工作有人干、能干好。要多渠道、多形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吸收各行业、各单位热衷人道事业的负责人成为红十字理事,让理事真正“理事管事”。通过增加街镇红十字组织编制、挂职、购买社工服务、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设立专职岗位和人员,真正做到组织建设纵向到底,人员配备也纵向到底。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健全培训体系,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培训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使广大基层红十字会干部掌握新形势下红十字工作的新特点、新技能。畅通红会工作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优秀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增强工作积极性。

二是确保基层红十字组织“有阵地”服务。从区域整体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红十字会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对红十字组织活动的场所进行整体布局规划,保障基层红十字组织的日常运转和开展活动场地需求。在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打造群团组织活动阵地,加强党群资源统筹、功能整合,在街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红十字服务窗口,实现红十字会工作全覆盖;在新建社区,努力争取上级红会支持、同级政府和社区的帮助,按照标准要求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

三是确保基层红十字组织“有财力”开展工作。建立红十字工作经费的合理增长机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物质保障。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及红十字会的政策支持,通过财政部门出台文件,明确街镇财政将红十字工作经费纳入年初的预算,形成制度化财力投入,保证红十字事业发展需要。

 

创新组织设置,扩大有效覆盖面

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灵活拓展基层红十字组织,将经济社会的新细胞纳入组织覆盖范围,不断延伸工作手臂,努力夯实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一是瞄准薄弱环节补短板。传统的基层红十字组织设置,往往按照地域、行政隶属和管理来分块设置、层层设置,在最基层覆盖的主要是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以及学校,覆盖对象主要是体制内工作人员、本地居民以及在校学生等,新出现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及外来人口、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等群体往往被疏漏。以后,应重点聚焦这些不断壮大的新群体、新组织,重点聚焦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的区域,加快设立基层红十字组织,不断扩大基层红十字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

二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除了传统设置方式外,可以根据区域内产业特点、人群结构等灵活设置基层组织。比如,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对本行业红十字组织及其成员进行统一管理;围绕产业链条,在产业集群集聚的生产基地、商务楼宇、经营市场等场所,由所辖范围内的各单位共同建设基层红十字组织;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可以考虑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与集体、国有企业、龙头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结对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服务群众是红十字会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创造性工作激发发展活力、赢得群众信任。

一是推动红十字工作服务化。首先,要优化推进核心业务,把红十字事业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努力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最易受损害群体解难事、做实事、谋好事。其次,要创新活动机制,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和形式,通过开展主题鲜明、易于操作、富有特色的活动,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实效。再次,创新工作评价机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红十字工作的开展和成效进行民调测评,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也可以考虑在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引入群众评议机制,努力做到“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由群众说了算”,不断提高基层红十字组织的服务质量。

二是推动红十字工作社会化。一方面,要抓住政府简政放权、职能转移的机遇,发挥红十字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承接政府推出的公益性、专业性、社会化的部分公共服务项目,拓展发挥作用的空间,激发工作的更大活力。另一方面,要创新自身工作的社会化动员机制,采取项目社会化招标等方式,吸引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撬动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人力、资金等资源,增强红十字工作的服务效能。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努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红会负责、各方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体制。

三是推动红十字工作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红十字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总会和地方各级红十字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快发展,基层红十字组织也要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红十字”,积极搭建各类信息化平台,实施“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红十字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做优做精服务项目,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作新格局。

四是推动红十字工作精准化。以往的运行模式具有高度行政化的特征,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工作追究即时效果,往往轰轰烈烈“大呼隆”,缺乏针对性、长效性。这样的运行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跨地区、跨行业设置的基层红十字组织的需要,必须向指导、管理与服务转变,向条块结合的网格化方向转变,向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新机制转变,努力健全完善符合基层组织发展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基层红十字工作的规范、高效、专业、有效。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践行者 担当者 开拓者——浅谈中国红十..
一段历史 一种精神 一面旗帜——红十字..
锐意改革,打造“红十字铁军”——关于深..
开启红十字事业新征程——学习十九大报告..
新时代 新使命 新征程——学习十九大报..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