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援建千所校医室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启动“博爱校园健康行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不少中小学校至今仍无校医室或校医室配置严重不达标。
11月17日,一项旨在改善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内医疗卫生条件的公益行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校园健康行动”在贵州省毕节市启动。该行动计划为当地10所中小学设立博爱校医室,培训100名当地校医,并在未来5-6年面向全国建设至少1000所博爱校医室,推动全国中小学校达标配置校医室。
长春学校是首批获支持设立校医室的学校之一,共有学生2005人,此前只有一名保健教师,没有校医室。学校老师介绍,在校生遇到发烧、感冒或受伤等意外情况,大多是自己扛过去,少部分会去药店买药,只有情况严重的才由老师或家长接送到医院治疗。
“项目前期调查期间,我们了解到,整个七星关区489所公办学校(含幼儿园)中,学生人数600名以上的学校共有107所,但都没有校医和校医室。”中国红基会助学项目中心主任陈珞说,中国红基会因此决定在毕节率先启动“博爱校医室”项目建设,先期援建10所校医室,并将通过后续资源动员,争取为贵州农村地区600人以上中小学校均培训1名校医,建设至少100个博爱校医室。
“600人以上中小学需建设校医室并配备校医”,是教育部、卫计委和财政部2013年联合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的要求。1990年出台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学生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比例做出了明文规范,要求“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普通中学学生与校医配备比例不得低于600?誜1”。
事实上,即便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很难达到这一标准。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员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调研发现,在北京市东城区,学生与校医人数比例达到600?誜1的中小学仅占55.56%,丰台区有三分之一的学校不达标。在沿海城市大连,小学达标比例为37.2%,中学达标比例为19%。至于县级城市以下的学校,该标准近乎一纸空文。
校医室的匮乏,校医力量的薄弱,使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与卫生保障体系在第一个环节便出现漏洞,在校生体检、保健、疾病预防、应急处置、生命教育等保障工作一并缺失,传染病、集体食物中毒、踩踏等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16年10月18日,河北省正定县弘文中学发生该校今年第二起学生集体中毒事件,74名学生住院就诊。多位家长事后反映,“老师只是通知家长孩子感冒发烧,让把孩子接回家。”
“学校校医室是建立青少年健康与卫生保障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易被忽视、被攻破的卫生安全薄弱点。”陈珞介绍,“博爱校园健康行动”启动后,将面向社会广泛筹募资金和物资,动员全国专业志愿者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提供医疗援助和志愿服务,通过援建博爱校医室、校医培训、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设计健康教育课程等四方面内容,推动校园医疗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素养。
据悉,长春学校“博爱校医室”将于11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0万元,基础医疗保健设施及救护培训器材等一应俱全。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