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池子华、郝如一发表《孙中山〈与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 << 携学界之手 育理论之果 | 池子华教授新著《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散论》出版 >> 
 发布日期:2009-4-16 14:52:36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池子华、郝如一发表《孙中山〈与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
   
   《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4月14日发表池子华、郝如一《孙中山〈与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文,这是该报与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合作开辟“史海钩沉”栏目中第一篇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于1904年3月10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过,在此之前的几十年中,有识之士为在中国创办红十字会而奔走呼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启蒙运动”的浪潮。在“西学东渐”、春潮涌动的年代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推波助澜,成为红十字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孙中山在中国红十字启蒙运动中的贡献,主要是翻译出版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惟一的译作。
    孙中山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对红十字并不陌生。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被清廷悬赏通缉而流亡海外。1896年秋天,孙中山流亡英国伦敦,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轰动一时,史称“伦敦蒙难记”。深有意味的是,这场“灾难”却成就了孙中山与红十字会的“机缘”。
    在英国政府与公众舆论的压力下,10月23日被羁囚12天的孙中山终于重见天日。获释后的孙中山,客居伦敦,利用英国图书馆、博物馆便利的条件,博览群书,寻求救国之方。期间,他结识了伦敦红十字会的柯士宾医生。
    这年冬天,他与柯士宾游览英国王宫,雄伟壮丽、雕梁画栋的“云塞行宫”,让他流连忘返。柯士宾告诉他,他著有《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英文版),已译有法、德、意、日四国文字,希望孙中山能把该书翻译成中文,一方面柯士宾可以进呈英国国王作为“六十年登极庆典之献”,另一方面在英国以及英属殖民地,有为数众多的华侨,译成中文出版,也便于“好善华人”阅读,“以广英君主寿世寿民之意”。
    孙中山欣然接受柯士宾的请求,很快翻译完毕。次年春夏间,中文版《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由伦敦红十字会出版。
    《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的宗旨,是希望让更多的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略知救伤之法”,一旦遇到意外,可以立即设法施救,为挽救伤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保性命于危急之顷,并解痛楚于医者未至之时”。
    它是一本教材,讲述的内容为“通行之知识”,也就是红十字会员必须掌握的现场、初级救护的基本方法、技能。
    全书共六章,第一章“论体格并功用”,叙述人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论血脉”,讲述血液循环的基本理论及流血、止血的各种方法;第三“论受伤”(上编),叙述割伤、刺伤、破伤、撞伤等出血性受伤及骨骼受伤的急救方法;第四章“论受伤”(下编),叙述毒伤、烧伤、癫兽咬伤等意外受伤的救治方法;第五章“论移伤之法”,讲述将伤者移送医院所应采取的基本技能,有一人独运之法、二人移动之法、抬床移动法、乡间货车移动法等;第六章“论妇人侍病法”,叙述护士护理受伤病人的一般方法,如病床的高度、换衣服、敷热水等。
    书后附有“裹扎须知”和“问题”。前者讲述裹扎的一般方法,如三角带使用方法等;后者是各章内容的问答题,共75题。为便于学习、应用,该书插图41幅,形象直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剖析精当,是这部教材所以“不胫而走”的魅力所在,难怪孙中山誉之为“济世之金针,救人之要术”了。
    孙中山翻译此书的目的,就在于宣传红十字会,推广红十字会的“济人之术”。他在“译序”中说得明白:“恻隐之心人人有之,而济人之术则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而为残忍矣,而疏者恐因救人而反害人矣。夫人当患难生死俄顷之际,施救之方,损益否当,间不容发,则其理不可不审求也。此泰西各国通都大邑,所以有赤(红)十字会之设,延聘名师,专为讲授一切救伤拯危之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救济之功,成效殊溥。近年以来,推广益盛。”通俗讲,就是救人要得法,如果不懂得救伤之法,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救人不成“反害人矣”。看来,光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济人之术”、“施救之方”,如此方能将红十字的人道、博爱精神落到实处。
    译著由英国红十字会初版,在海外发行,不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反响。1904年3月5日《申报》就发表《中国宜入红十字会说》的评论,指出中国应该成立红十字会,要成立红十字会,就要培养救护人才,要培养人才,就应该有教材,而“孙文所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亦颇有用”,正可派上用场。说明这部译著在1904年3月以前就已传入国内,并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启蒙运动中发生作用。1904年3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诞生,可谓水到渠成。孙中山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1906年冬天,孙中山在日本对译著作了文字上的修饰,改变若干名词的译法,由邓慕韩、廖仲恺帮助校勘,因为日本人把“红十字会”称为“赤十字会”,大概出于“入乡随俗”的缘故,把初版的“红十字会”全部改为“赤十字会”,1907年2月由《民报》社在东京再版。
    有学者说,“这次译改重印已经不是为了要实现柯士宾献给英国国王的目的了,这次重印,很可能是同盟会的一次有组织的行为,即为了即将开始的反清武装起义的救护工作做一个知识上的准备”。不管怎么说,其影响日广,则可以肯定,如北伐战争中,此书一度作为训练卫生员的教材加以推广。孙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已经超越了“启蒙”的意义而具有了广泛的应用价值。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