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4月14日发表了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秋光代表学术界在“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所作的总结陈词的摘要,现全文转载如下:
在中国境内首次召开的以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会议论文数量,几乎接近以前红十字会研究论文数量的总和。这次会议在红十字会研究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载入学术发展史册。
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特征、贡献、成果、进展等分述如下:
三大特征:
一是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主要是专题研究红十字会与慈善文化;二是红十字会工作者与研究者同聚一堂,实现工作与学术的结合交流与良性互动;三是联合办会。本次会议主办单位有六家。实现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与学校教学研究单位的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势互补。
四大贡献:
一是加强了红十字会本身历史与现实的研究;二是有助于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慈善史的研究;三是有益于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四是为历史服务于现实、工作与学术良性互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五项成果: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4篇,其研究成果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对红十字会和慈善问题的探讨;二是对中国红十字历史的研究;三是对红十字会一些专门问题的研究;四是对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相关的慈善救助事业的研究;五是对外国红十字会的研究。
三大进展:
一是拓宽了研究的视域和面向。有些研究都是以前没有或较少探讨的,如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建设、灾害学研究、心理救援、红十字会的立法、志愿服务风险防范、慈善组织筹资能力、无偿献血工作、红十字运动的历史经验、以红十字会章程为路径的考察、慈善人物潘曾沂、义葬与地方社会、慈善团体与机构济良所、红卍字会等等。
二是对已有研究作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如红十字精神与实践、盛宣怀担任红十字会长的原因、红十字医疗事业、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救助、红十字的救护与防疫工作、红十字会的社会服务、防治传染病及其成效、地方慈善事业及其社会变迁、天津城市慈善事业、南京大屠杀难民、浙商的慈善活动等。
三是延伸了研究的时间和范围,加强了建国以来的红十字会研究。同时注重历史研究的现实性,使历史研究用于为现实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红十字运动和慈善事业的理论研究。我赞同池子华教授大会报告中关于建立“新红学”(红十字学)的倡仪。而“新红学”的建构我认为主要应是理论的建构。这需要全体慈善研究同仁共同作出努力。
二是要加强区域的红十字运动、区域的慈善事业,尤其是实证方面的研究(包括组织、机构、人物、事件、活动、运作方式、绩效、作用和影响等等)。要更深入地发掘各种一手的档案、报刊和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因为红十字会是国际的,不全面地掌握和占有资料,研究就无法深入。
三是要加强国际红十字运动与慈善事业的横向对比研究,不能孤立地仅仅只研究本国本省或局部一隅,而要具有全球化的多维视野和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