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救援
2009年5月15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庆、阎智海论文《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救援》,全文转载如下: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8.2级强烈地震,东京、横滨、横须贺均遭灭顶之灾,14.3万人死亡,20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
9月2日,无线电波播出日本大地震的消息,立即引起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的关切,遂决议组织救护医队,驰赴救护。总办事处牛惠霖医务长表示“愿亲自赴救”,“此外自告奋勇前往者甚多”。不约而同,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已组织救护队,准备即日东渡。
9月6日,经过中国红十字会的奔走动员,由数十家团体组成的“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成立,在该会成立大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场认捐万元赈款。在中国红十字会的率先垂范下,其他团体亦纷纷解囊,据次日《申报》报道,成立大会共集款65000元。这为救护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红十字会的善行义举,得到了官方的首肯与激励,外交、交通等部门通力协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扶桑之行铺平道路。
9月8日晚,救护医队在理事长庄录亲自率领下,登上“亚细亚皇后”号轮,扬帆东渡。救护医队组成人员有:队长庄录,医务长牛惠霖,医生焦锡生、汤铭新、华阜熙、张信培、刘美锡,日文顾问陆仲芳,会计沈金涛,英文书记李桐村,看护生杜易、朱继善、张惠理、陈威烈、史之芬、孙有枝、钱宝珍、孙文贤,女看护曾德光、刘振华、王秀春、钱文昭,连同队役4人,共26人,携带现款20000元,药品器具90余箱,历经四天风浪之苦,于9月12日抵达神户。
9月14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医队抵达东京后,当即与中国驻日使馆取得联系,了解灾情及旅日侨胞受灾情形,并与日本赤十字社往返联络,“接洽本队协助救护事宜”。19日,庄录前往横滨察勘灾情,22日复至神户,鉴于灾情严重,庄录一行四人遂于25日先行回国,进一步“筹商捐务”,而东京救护事宜,全权委托牛惠霖医务长代理。
救护医队在东京麻布区高树町设有临时医院,主要为日本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日赴华侨收容所,为华侨诊治病症,并分遣队员至横滨从事救护难民”。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医队在东京从事医疗救护三个星期,其间,与日本赤十字社甘苦与共,精诚合作,“东京赤十字会(社)病院往日容病榻约四百五十具,自地震以后,复增病榻四百具,所诊病人,均为受火伤压伤甚重者”,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所担任医治者,计有病榻四十号”,他们尽心尽责,直到该院病人“病势伤势,均已恢复,无复须其诊治”,才于10月6日乘“约弗生总统号”离开东瀛返程。临行前,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医队将“所有未经用去之药料,约值五千元,均赠日本赤十字会(社),此外并四千元支票一纸,俾该会(社)得以于日后留治其他病人”。10月11日,牛惠霖一行21人抵达上海,赴日救护使命圆满完成。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医队日本之行的目的,固然是“救灾恤邻”,但于“恤邻之外,原以疗治灾胞,及救运灾胞,为第一要义”。
不言而喻,旅日侨胞在这次大浩劫中并不能幸免。 地震中死难华人约2000人,伤约3000人,尚有近万人流落街头,苦不堪言。“救援灾侨,也就是救援日本。”因此,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医队在与日本赤十字社合力救治日本难民的同时,与神户中华会馆合作,以资遣难侨为“第一要义”。
回国难侨由中华会馆发给绒毯一条,现金5元,救护医队则给予协助,如联系船只、电告总办事处难侨抵沪日期以备接护等。而总办事处显得更为忙碌,每次难侨抵沪,中国红十字会“领袖”的“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负责接待、安置,总办事处则派出医护人员,收治伤病同胞。
据统计,从9月8日至10月18日,中国红十字会40天共接待21批6321位难胞,加上10月22日(97人)、29日(11人)、11月4日(107人)、8日(36人)、18日(52人)陆续抵沪难侨,总数达6624名,任重事繁,不待言可知。在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关怀下,返沪难胞陆续回到故乡。
对日震灾的救援行动,是一项繁重的“生命工程”。中国红十字会全力以赴,有序推进,取得此次“援外”行动的成功。对此善行义举,日本各界由衷感激。日本赤十字社社长平山成信和神户商业会议所会长泷川仪作、副会长森田、西川庄之分别致函中国红十字会,对中国救护医队的日本之行深表谢意。
为答谢中国人民给予日本震灾的援助,日本派出以臼井哲夫、铃木富久弥、砂田重政、半泽玉城等组成的“超政府超党派之纯粹代表日本国民”的“国民表谢团”,10月20日起程来华答谢。“表谢团”于11月21日到达上海,特别拜会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称谢不置,谓“此次贵国人民,对于敝国震灾所给与伟大之同情,与贵会派遣医队之协助,殊足使敝国上下一致感动。此次来沪,敬表谢意,极希望此后中日两国国民益臻亲善”。
在这次国际救援中,中国红十字会医护人员恪尽职守,彰示人道关怀;博爱恤邻,尽显浓情厚谊,中日民间的良性互动成为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理解的纽带,中国红十字会的扶桑之行无疑也是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