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世界灾害报告(1)
城市风险分布不均:21世纪的一项挑战
对城市风险的易受损性的迹象随处可见。
一场地震可以将医院、学校和家庭夷为平地,后果之悲惨无以言表。一座火山可以使许多城市的机场陷于混乱。洪水可以将整洁的街道变为遍撒垃圾的运河。毒品交易可以将闹市沦为战场。流行病可以在拥挤的贫民窟迅速蔓延。
当人类发展的势头越来越从农村转向城市之际,我们看到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共同对人道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全新挑战,逼迫我们离开我们的“自在区”,去面对一个陌生全新的城市化世界。
从自然灾害的影响上来说,城市如果管理得当,可以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它们也是安家、就学、求医和立业的最好去处。在城市中寿命也会更长一些。
而还有人虽然也生活在城市环境之中,却处于当局管理的盲区,基本社会服务、食品安全、政策制订、给排水系统和建筑标准都因缺乏足够的意愿和资源而无法得到保证,对这些人来说城市也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如果我们要保证这种世界范围内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不会加剧气候变化与流行病威胁带来的与19世纪相似的公共卫生威胁,从而导致疾病和死亡的话,这种城市风险分布的不均将是人类在21世纪的一个主要挑战。
对那些落脚在低中收入国家的城市周边,每天生活消费仅有甚至低于一美元的人来说,城市生活的这些压力与紧张组合起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尽管商业的繁盛和其他繁荣景象带动了许多非正式的城市化聚集区的发展,但在许多面对疾病、营养不良、教育落后、犯罪和自然灾害无力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人来说,贫民窟内的生活仍然是肮脏、冷酷与匮乏的。
人道界最应关注的正是这些城市的下等阶层。尽管在印度和中国等地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住房方面的目标,采取了令人赞赏的努力,但这一阶层人数仍接近10亿,并以每年1千万的速度递增。
人道界需要对救助这些易受损群体的方式,以及如何与正在努力理解城市中的变化,同时又缺乏资源难以充分开展工作的政府相配合的形式,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才不会被城市化的大潮所抛弃。
今年的《世界灾害报告》虽然不能为所有这些问题给出答案,但针对如何降低发展中世界和发达世界间城市风险的不均衡现象,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它同时强调了,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世界一角的不足如何会为我们全体制造难题。
城市化可以成为我们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恶劣后果的坚固堡垒。在拥有良好城市管理的地区,你会发现在降低风险和反应能力方面由于规模增长而成本降低。在拥有良好城市管理的地区,你还会发现公民的力量雄厚并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因为他们的地位稳固,住房、土地和财产的权利得到了尊重。
人道领域参与者的挑战是要找到新的具体方式,与地方政府和易受损社区配合,保证降低风险措施的全面性,而不仅是集中在那些显而易见的工作和灾后烂摊子的清理上。
本《报告》的许多事例明显地表明,城市社区有能力找到它们自己的解决方案,维护它们的权利,并在灾后恢复和风险降低过程中发挥完全的作用,但许多社区需要来自外界的、因地制宜的支持。
一个人的排水管却是另一个人的家。这种以子之矛克子之盾的现象——消除一种风险却用另一种风险替代它的矛盾——必须鼓励我们与挣扎在城市风险边缘的社区更加明智地相互衔接。从长远来看,我们照料我们城市里的易受损群体,就是在照料我们自己。
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秘书长
比开利·格莱塔
(消息来源:中国红十字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