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史事经纬]栏目 << [文献资料]栏目 | [杂文随笔]栏目 >> 
 发布日期:2006-11-8 0:22:40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中国红十字运动编年史略·续二(1908—1911)
池子华
  1908
  4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旨查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事出力中西员绅职名,奏给奖叙”。28日,《申报》登出《东督等奏保红十字会名单》,其中“创始及办事人”:中国总董记名海关道沈敦和、前四川川东道任锡汾、直隶候补道施则敬、江西补用道任凤苞、江苏提学使毛庆蕃、江海关道梁如浩、前直隶通永道沈能虎、浙江候补道徐润、江苏候补道周晋镳、候选道唐德熙、陈作霖、候选主事黄錞,共华员12名;西总董领袖威金生,西总董裴式楷、安特生、勃鲁那、麦尼而、宝隆、葛累、李提摩太、潘慎文、书记李治、分会西董领袖魏伯诗德、西董屠达纳、霍医士、虞医生、密勒、法勒、额必廉、大理医生、魏华司德、克澜斯惕、麦克诺顿、费有顿、英格烈司、伯勒、葛澜格、克禄福、杨克罗、魏雅格、远来、傅密生、共洋员30名,荣获“中国红十字会一等金质勋章”,其余“异常出力人员”、“寻常出力人员”百余名也分别受到表彰。
  夏、秋间,上海时疫流行,红十字会在上海天津路316号,创设临时时疫医院,聘请悬壶沪上的苏州名医徐相任担任顾问,率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者进行诊治,取得良好疗效,“嗣后岁以为常,全活无算,成绩最著”。
  8月31日、9月4日、7日,中国红十字会在《申报》刊登广告,面向社会招考医学生,借同济德文医学堂,培养医护人才。“宗旨:招选聪颖子弟教授医科,卒业后任凭充红十字会医员;学所:附在同济德文医学堂;学额:先收十名;学龄:以十五岁至十八岁身家清白,素无疾病,英文及算学业已粗通,华文能作短简论说者为合格,如已通德文者,得特别卒业年限;学级:八年卒业,给予文凭,不及格者补习;卒业后任事:听凭红十字会委任,遇战役,除安家费外,薪水从优”。第一期额定招生人数为10名,实际招收曹民、邵树华、邵骥、朱恪臣、马廉、包拯衽、钱泰堃、华寿眉、蔡雍周、邱仁高、陈鲁珍、朱寿田等共计12人。
 
  1909
  本年沈敦和等用救助东北日俄战灾余款,在上海徐家汇购地10余亩,动工兴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次年春医院落成,“其间冷热水管、解剖房(病理室——引者,下同)、割症房(手术室)、蒸洗器械房(消毒室)、爱克司电光房、配药房(制剂室)、储药房、发药房、化学房(化验室)、汽锅房(锅炉房)、浴室、病房、议事厅(会议室)、殡殓所(太平间),无一不备”,设备之“精美,为沪之冠”。医院延聘著名西医柯师为内科医生,解剖专家峨利生为外科医生,血液学专家亨司德为血液检验医生,克立天生女士为看护妇(护士),王培元为驻院医生,主持医院事务。
 
  1910
  1月,吕海寰、吴重熹联衔会奏《酌拟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请旨立案折》,鉴于“会务头绪繁多,关系中外交涉,可否简派大臣作为会长,以昭郑重,如蒙俞允,即由会长督率该董等妥为筹办,并将办事情形随时报部查核以期核实”,提出了“官派”会长的正式请求。同时,呈上由沈敦和等拟定的《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试办章程》共6条,其中:第一条,上海为通商总埠,中外交通便利。前经中西总董创办万国红十字会,现仍于上海徐家汇路设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医院、学堂,附设事务所。应由中国总董仿照日本赤十字社酌拟规则呈候会长核议施行,并妥定集资入会章程,以垂永久。第二条,从前万国红十字会,由中西总董会议,刊刻中西合璧图记,钤用信守。现创设中国红十字会,拟请旨饬部铸造中国红十字会关防一颗,颁由会长执掌印用,以昭凭信。第三条,本会按照原约制用白地红十字旗,在会人员衣袖各缀白地红十字,以为标识外,又参酌日本等国会章,制备双龙嵌十字勋章,第一等金质,第二等银质,第三等铜质,均配用相称色带,拟定字样,并给发勋章凭照章程,呈请会长核明,请旨敕部核定,饬会制备通行。以上会旗、会衣、勋章,非在会人员,不得滥用,违者究治。2月27日,朝廷“依议”,发交军谘处核议。
  2月27日,清廷降旨“著派盛宣怀充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因此成为政府任命的首任会长。
  3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咨行礼部,以中国红十字会系遵旨开办,应行奏请添铸“大清红十字会”关防,以昭郑重。
  5月20日,由“军谘处主稿,会同外务部、筹办海军事务处、陆军部办理,合并声明谨奏”之《详核红十字会原奏敬陈管见折》上达朝廷,裁定:《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按日内瓦新约办理;战时红会归陆海军指挥;总会设于京师;由陆军医学堂培训红会医才;筹办药厂,制造药械;制备红会标志、勋章及使用规定等。
  6月5日,“大清红十字会”关防正式启用,中国红十字会蜕变为大清红十字会。
  6月30日《申报》报道:“考察军政大臣(载)涛贝勒电告由奥赴瑞士调查红十字会条约及其办法以便回国参考办理”。
  夏初,在总医院旁建医学堂,招收有英文基础的学生20人,专攻医学,5年毕业。学堂特聘著名西医柯师、峨利生、亨司德及王培元为教员,“用最新学术教授专门医科”。同时选拔熟悉英文者20人,分派于各医院,学习护理。
  夏,皖北、苏北水灾,“继以大疫,死亡枕藉”。中国红十字会派医生和同济德文医学堂学生组织甲乙丙丁4个医疗队,携带救疫药物器具,由江趋丹率领,驰往皖北之临淮、寿州、凤阳、正阳、凤台、怀远、宿州、蚌埠,及苏省之清江、海州、桃源等处,竭力拯救,合计治愈67580人。由红会参与发起的华洋义赈会募捐170万元,灾后散赈,成绩昭然。
  10月22日,为防治鼠疫,经交涉,沈敦和在上海英租界成功创办中国公立医院,派男女医生5人,分10天检验完毕2400户华人,疫情大减。
  12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天津路80号开设分医院“利便租界居民治病”。该医院与沈敦和经理的中国公立医院分医院合办,名为“大清红十字会中国公立医院分院”。继设南市医院于沪南十六铺,“大清红十字会中国公立医院分院”易名为北市医院。医院“诊病给药,只收号金(挂号费——引者)。病较重者留院疗治,酌量收费,贫者则免,只收膳费,极贫者膳费亦免”。
 
  1911
  3月,清廷以东北鼠疫流行“各国皆派有红十字会来华相助施救”,谕外务部致电各国政府,以表谢意。
  4月3日,万国防疫大会在沈阳召开,中国红十字会派王培元与会。
  9月,中国红十字会沪城分会成立,它是上海红十字会的前身。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战事激烈,死亡甚重。23日,红会创始人之一的沈敦和接到由汉阳某国兵轮上发来的无线电报,“以两军死伤过多,请即亲率红十字会中西医队迅速前来战地,普救同胞”。24日,沈敦和即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推举古柏、麦尼尔、包克斯、吴板桥、马医生、爱德华医生、福医生、亨司德医生、施则敬、任锡汾、丁榕、江趋丹、汪汉溪、王西星为董事,沈敦和和英按察使苏玛利为总董,开大会,募捐款。
  10月19日,张竹君女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医疗队,开赴前线,“第一队赴汉口,继复分队驻汉阳,计两月中两处救疗受伤战士一千三百余人,事务殷繁,常至不遑寝食。……第二队赴镇江,旋即随先锋队入南京,所救疗亦千余人,其勤劳亦为中外人所赞叹”。中国赤十字会参与辛亥战事救护,弥补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力量的不足,扩大了救护范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10月22日,四川恤济公会创设上海救恤公会,以红十字会为宗旨。
  武昌首义后,10月25日,中国红十字会(“沪会”)组织甲、乙、丙三支医疗队,驰赴战地。三支医队,以上海总医院柯医生(英国人)为队长,会同峨利生、班纳德、王培元、杨智生及男女看护30余人,30日到达武汉,次日于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设立临时医院,治疗伤者数千人。另派掩埋队赴武汉,共掩埋尸骸2200余具。与此同时,“京会”在吕海寰的主持下,依靠协和医学堂,组织起4个救护医队(包括教习12名、医士8名、学生34名,共54名),举吉义布为总队长,于10月底11月初先后开赴战地。
  10月26日,因“铁路风潮”,清政府降旨革除盛宣怀大清红十字会会长职务。
  10月26日,戴蔼天等人创兴粤东红十字会。
  11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征集会员。会员分为名誉会员、特别会员、正会员三种,至次年1月下旬,两月余时间,先后征集3届会员,入会人数逾千人。
  11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向通商各埠发出通电,请“各通商口岸教会医院改设红十字会临时医院,俾有备无患”。
  11月4日,革命军猛攻制造局,“敢死队施放炸弹,伤亡人数颇多”。中国红十字会竭力救护,新成立的上海城内分会(即沪城分会,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前身)予以协助。
  11月5日,杭州分会成立后即组织浙江光复之战的救伤葬亡事宜。南京光复,负伤军士30余人返浙,均由杭州分会救治。
  11月9日,吕海寰上奏朝廷,“恳恩推广慈善救济会,按照红十字会章程办理,以广皇仁”。朝廷照准。
  11月10日,陈熊圃、徐静澜、孙实甫等人发起创设天津红十字会。
  11月10日,沈敦和面晤日本驻上海领事,电请日本赤十字社派医员、看护等20余人于12日赴汉口合力救护。当日,日本赤十字社覆电,允派员34人,定于12日启程赴汉口日本租界参与救护行动。
  11月12日,黎元洪代表湖北军政府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白银万两。
  11月13日,清廷颁发谕旨,“命前外务部尚书吕海寰充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仍兼办慈善救济会事宜”。大清红十字会“正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吕海寰成为政府任命的第二任会长。
  11月15日,截止至本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共征集到特别会员7人,即陈润夫、贝润生、沈洪赉、施则敬、蔡世昌、金蔚文、王子坤,正会员184人。
  11月16日,中国红十字会假上海大马路工部局议事厅召开理事会,“中外来宾计数千人”旁听。
  11月18日,日本赤十字社救护团(共29人)在上野信四郎率领下乘“筑后丸”号轮抵达上海,受到中国红十字会理事总长沈敦和等的热烈欢迎。当晚该团乘“大利丸”号轮前赴武汉,参与战地救护。
  11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由侯逸如诸医士组成的救护医队赴南京,救护辛亥革命南京之战,同时于沪宁铁路沿线的镇江、常熟、苏州、吴淞等处,设立临时医院,以备应用。
  11月26日,以王曾宪为团长的留日医药学界红十字团(150名)乘“博爱丸”号轮到达上海,受到沈敦和等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是时,苏浙沪联军由镇江进攻南京,来自大阪、长崎的留日医学生先赴镇江前线,其余分编甲乙两队,整装待发。为保证救护行动规范、有序进行,特制订《中国红十字会留日医药界红十字团章程》,规定:“本团由留日医药界组织而成,定名为留日医药界红十字团”;“本团以博爱为宗旨,凡军人及因公服务于军队之人员有负伤及罹病者,不问其为南军、北军,悉殷勤救护”;“本团一切经费,除已承各慈善家直接寄赠本团外,均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担任”。12月11日,甲队以陈任梁为领队、乙队以孙家树为领队,开赴湖南、江北前线,各救护伤兵病民数千人,次年春完成使命后东返扶桑。
  11月26日,日本法学博士有贺长雄应沈敦和之邀抵达上海,帮助中国红十字会修订《章程》。
  11月26日,镇江分会组织救护队、担架队赴宁,设临时医院于马群,“别设支部于孝陵卫,以随军队前进”。金陵光复时,镇江分会救治伤兵数百人。
  11月28日,沈敦和邀约有贺长雄等参观中国公立医院、中国防疫医院、中国红十字会医学堂及济良所等。
  12月8日,中国红十字会南京掩埋队在于少彰、宋培之的带领下由沪起程赴宁,“该队在宁共约葬七百具,均立本会石碑,永留纪念”。
  12月11日,有贺长雄离开上海回国。有贺长雄“驻沪旬日,本会应办诸端,多资其力,厚意深情,实可感激”。
  12月12日,参加武汉救护的丹麦医生峨利生,积劳成疾,病故,时年35岁,葬于汉口。21日,中国红十字会在汉口友宁礼拜堂召开追悼大会,向这位国际友人表示沉重的哀悼和深深的敬意。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在苏、皖、闽、浙、湘、鄂、川、鲁、粤、桂等省区和香港建分会50余处,竭诚救护,如在苏州,“苏为三吴重镇,军队林立,光复后意国医博士白纽昔君,自愿将前办之广仁医院,暂为红十字分医院,义务救治兵民。金陵之役,受伤军士回苏就治者三十余人,皆应手而愈”;在常熟,“苏沪光复后,常熟女医士周惠莲君,驰函总会愿设临时医院,义务医治伤兵。金陵光复时,伤兵之返常熟者,均由周女士医治之”。凡赴救之处,无不成效卓著。
  12月26日,日本赤十字社社长松方侯爵特致函国际红会联合会会长阿铎尔,介绍中国红会加盟。函称:“中国红十字会已开办,设总会于上海地方。该会组织完全,办理合法,愿具保结,请即知照万国承认,以利进行”。
  12月,中国红十字会编辑出版《红十字会战地写真》一书,再现辛亥战时救护场景,刊登照片50余幅,书后附有“本会职员一览表及试行章程”。
  12月,山东巡抚孙宝琦批准成立山东省红十字会,会址设于中西医院内。批文说:“该医院筹办红十字会,平时保安,有事救护,洵属善举。所拟章程大致周妥,仰即迅速成立。开办之费,应以节省中医学堂经费拨给,藉资需要。所用木质关防,可由该院自行刊刻,以省周折,仍将启用日期具报查考”。中西医院总办刘崇惠出任会长,中医杨庸厚(研农)、陈华(棣生)任中医务长,西医郝大夫(德国人)、共和医院徐大夫(美国人)为西医务长,中西医院的医官、学生及医道学堂学生均为会员。
  本年地方红十字组织在辛亥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广东红十字会、中华红十字会、粤东红十字会、济群红十字会、大汉红十字会、广东河南赞育红十字会等“不下数十起”,红会“会务发达,遂有一日千里之势”。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历史研究]栏目
[史事经纬]栏目
[他山之石]栏目
[理论园地]栏目
[文献资料]栏目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