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红十字志愿者用善行大写奉献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20多年了,纪念丹顶鹤姑娘徐秀娟的这首歌,依然在这块土地上深情传唱。当年送别徐秀娟烈士的那一幕,当地人至今还记在心头:那天,不到2000人的小镇,近千人自发前来送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20多年前,丹顶鹤姑娘逝去,《一个真实的故事》到处传唱;20多年后,无数平民英雄站出来,一首首“道德曲”节奏铿锵。
2014年4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凡人善举 德耀盐城——20年传唱一首歌》以这样的感人文字,讲述了20多年来,盐城市民众多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20多年传唱的那首《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直激励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江苏盐城,丹顶鹤、麋鹿的自由栖息之地,朴素的道德情感不断生长的地方。近年来,通过深入持久的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盐城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唱响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道德曲”。同样,在《人民日报》这篇文章里面,受博爱文化熏陶的盐都区的红十字志愿者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和更多默默无闻的人一起也已经用和正在用自己的善行大写出奉献的内涵。
遇急勇为:志愿者就是要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当现场碰到同胞生命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办?是担心恐惧?是选择悄悄离开?还是……
对这个问题,盐都的红十字志愿者是用这样行动答复:
场景:2012年7月10日,盐都区北龙港街道龙兴居委会内一丈多宽的乡间小路上,一女性新手驾车为避让人群,慌将油门当刹车,相继撞翻几辆电瓶车后冲向毫无防备的正在路边交谈的两位老妪和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就在电光火石的生死瞬间,一位回乡探亲的盐都人武职工挺身而出,奋力推开4人,自己却被快速行驶的轿车撞断了腿。经过抢救和治疗,他又顽强地站起来。
当年4月5日清明节下午,他开车去同学王必顺家,在途经华兴商业街时,发现有一辆轿车翻倒在马路上,车内的夫妻俩不同程度地受伤,而女子还是个孕妇。他迅速拨打“110”报警,然后在行人帮忙下将2人送往市三院抢救。并替他们挂急诊,楼上楼下地奔跑,陪这对夫妇拍片、化验、缴费、拿药……
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盐城市盐都区人武部军事教员、盐都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徐兆学。这个2002年就不幸身患白血病,却抱着活着拼命干、死了不遗憾的信念,顽强与病魔抗争,忘我工作,倾力帮助他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敬佩。他先后被表彰为省道德模范、“双50”人物和省军区优秀“四会教练员”标兵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盐城人物、全省“三创之星”、“中国好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
场景:2013年9月17日上午8点多,盐城市六一幼儿园门卫朱霞娣的爱人、61岁的董二林在学校门口不远处和亲家公说话。突然之间脑供血不足倒在路边,脸色发紫、眼睛突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周围的人赶紧过来帮忙掐人中、有人帮忙捶击心脏,有人帮忙揉搓已发白的双腿,可董二林毫无苏醒迹象,情况万分危急。
紧急时刻,送孩子上学的盐都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潘黄街道卫生院护士徐静赶到。她高喊着“我是红十字救护员”拨开人群蹲了下去,规范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紧急抢救十几分钟,老人终于有了气息。合力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后徐静悄然走开!直到身体康复的老人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多方打听才找到这位“救命恩人”。 夫妇俩买了许多营养品想表示感谢,可都被徐静婉拒了,徐静说:我是个护士,更是红十字会志愿者,就是要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2014年1月14日,受邀参加江苏省红十字会、省文明办、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省美德基金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等6部门联合组织的“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的董二林,强烈地感受到了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救护员的一颗柔软的人道之心、一份博爱之情、一种奉献精神和一项应急救护技能的可贵。
场景:2013年7月8日下午5点左右,盐都区大纵湖镇石庄居委会鹏程南路,司机陈某开着一辆刚运送完砂石的重型拖拉机在行驶。突然出现一个背对拖拉机、独自站路边啃着西瓜的女童!眼看悲剧即将发生,说时迟,那时快,在公路对面等车、抬头瞥见险情的大纵湖镇红十字会医疗志愿者、镇卫生院内科主任吴军高健步冲向拖拉机,奋力将小女孩一把推离,而他自己差点被拖拉机撞到,但左手还是被拖拉机的三角带绞上了,小半截拇指没了,顿时露出白骨、鲜血直流……
7月12日,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来到第三人民医院看望吴军高,并向他送上7000元见义勇为奖金。吴军高随即将奖金全部捐赠给了当年刚高中毕业被南大英语专业录取,却遭遇骗子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家里积攒几年用来供上大学的两万多元的贫困学生小孙。
他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心中始终装着爱,这种爱彰显的是道德的力量,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他们用真情和爱心感动与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朴实无华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个个我们身边的人生榜样!
牢记责任:志愿者就是要时刻牵挂需要帮助的人!
在灾难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挺身;金钱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容。但对盐都区红十字志愿者而言,他们的表现让人震撼。因为责任,他们遇事,先想到的是别人。
依然是身患绝症奉献不止的徐兆学,尽管他工资很低,且为治白血病欠了亲戚朋友不少债,但面对有困难的人,总是慷慨解囊。他曾资助过贫困孩子上学,资助过贫困户脱贫。2007年12月,他因立功受奖,得到了10000元奖金。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却把这笔钱捐给了别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徐兆学强忍悲痛带头捐款1200元。2012年彝良地震,他又是盐都区第一个捐款的红十字志愿者。他说:我在历经坎坷与遭受病魔摧残之时,无数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倍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就要抓住一切机会,以一颗感恩的心,身体力行,乐于助人,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有志不在年高! 2011年2月18日晚10点多钟,盐都区红十字小志愿者、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二(8)班学生吴涵同学在回家途中捡到一只包,在寒风中苦等了一段时间后,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学,就将拎包先带回家中,发现内有近万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还有两张身份证及电话本。想到失主一定很焦急,当晚,吴涵便和妈妈一起,根据包内的电话本,设法联系失主,并报了警。几经周折,第二天终于联系到失主,失主拿出8000元酬谢,被婉言谢绝。区文明委授予吴涵“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并奖励2000元美德基金,他却将奖金转赠给了学校阳光基金工程,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吴涵家中并不富裕。数年前从尚庄镇农村来到张庄租房生活,吴涵父亲吴国平身体不太好,奶奶又多年患病。当晚,家中唯一的一部手机放在吴国平身上,而吴国平正在外面办事,吴涵和妈妈便出去打公用电话联系失主。当时面对拾到的钱,一家人丝毫没有动心。
今年69岁的盐都区尚庄镇姚伙村农民乐绍琪是一位老志愿者了。土生土长的他早年坚持钻研科学种养技术,成为当地最早的万元户之一。为了带动农民致富,他省吃俭用自筹50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设立农业咨询点,联系专家,开通农技热线,免费为群众提供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和农技咨询等服务,推广直播稻百万亩,为农民增收千万元。还考虑姚伙村正在读书的学生中有20多名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一些孩子放学后到网吧、游戏厅里去玩。为了让留守儿童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有个好去处,2007年5月,乐绍琪自筹资金2万多元,省吃俭用扩大“农家书屋”服务内容,购买5000多册图书,订阅十多份报刊,让孩子能看到书、读到报,他还成立读书看报学习小组,定期为青少年学习交流,浇灌出绚丽的道德之花。从2007年至今,乐绍琪的书屋和他本人先后多次被省、市表彰,但依旧保持农民本色,不忘志愿者责任。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他不顾还负债20多万元的家境,专门从乘车到区红十字会,将江苏省关工委奖励他的500元现金全部捐给雅安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
水泽盐都:志愿者就是要将道德如水一样溶入血脉!
盐城多水,盐都更是水乡,碧波荡漾的大纵湖、横贯东西的蟒蛇河更是美丽盐都的名片。水滋润了这片热土,更浸润这片土地上人的胸怀。这些年来,盐都的红十字会志愿者与水的关联,特别是水中救人的故事,真的很多: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天寒地冻,盐都区大冈镇中心幼儿园一辆面包车在送10名幼儿放学回家的途中失控撞断桥护栏后坠入河中。大冈镇红十字会志愿者、半月前刚做过胃癌手术在家休养的野陆村农妇王加丽闻讯不顾身体虚弱,赶到现场跳进水中将孩子们一个个抱出。她74岁的母亲郭仁玉也不顾年老体衰,跟在女儿后面和附近村民迅速把孩子救上岸抱回家中取暖,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2012年7月25日凌晨,网友“丑鱼尼莫”发出一条微博:“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农民工兄弟救起上百名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这条微博立即被转发近6万次,赢来了无数点赞。那是7月21日的雨夜,180多乘客在北京南岗洼大桥被洪水围困,150多名以盐城农民工为主的救援队伍赶来了:出生盐都大冈镇的材料员陈文堂身系绳索在洪水中沉浮,在大巴车和安全地带之间拉起一条“生命线”;盐都秦南镇贺家驿村的何学中带着红十字志愿者的儿子何明冲向深水,全忘了儿子还是个“旱鸭子”,父子俩拉着绳子,在齐胸深水中接力救人,一直坚持到最后……等到把获救人员接到工地后,大家又拿出自己的衣物给换上,买来食品煮汤熬粥,找来药品帮助处理伤情,还送上手机让他们给家人报平安。来自盐都的农民工兄弟和志愿者,用手足般的救援温暖了这个时代。
“上善若水,水本身就和善联系在一起,水有柔和的一面,我觉得家乡人温和行善的性格与无处不在的水有关。”说这句话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作为一名从盐都区中兴街道走出去的作家,他对家乡人的性格品质有较深的理解,“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就像家乡人行善如流,积善积德,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
盐都的红十字志愿者就是要将道德如水一样溶入血脉!上善若水,静水深流:盐都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王建文,不仅参加志愿者招募宣传,还定向帮助困难学生;区机要局副局长、无偿献血志愿者胡建军不仅主动服务红十字事业发展,还常年坚持带头献血总量近6万毫升;新闻志愿者周科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制作红十字宣传片,无偿提供车辆为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服务;消防大队十个兵爸爸组成志愿者团队长期关心留守儿童,即便有人转业也迅速有人顶上……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也是永远的红十字志愿者,现任区红十字会会长武进甲自做中学校长时就一直资助困难学生,历时近30年从未间断;常务副会长吴玉林坚持每年结对西部山区困难家庭;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王金海放弃个人职称和职务晋升,全身心为区域内弱势群体搭建受助平台……
在道德土壤丰厚的盐城,在博爱文化持续繁荣的盐都,已经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更是崇德向善,好人辈出,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弘扬已经与革命老区铁军精神的传承融为一体,盐都的每一个志愿者个体都有崇德尚善的精神信仰,都乐意而且正在凝聚价值共识、汇聚社会正能量。不管在什么岗位,也不谈什么职位,志愿者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等行为的标签。
在盐都,如今红十字志愿者是受人尊重的名词,因为志愿服务工作已经融入了全区乃至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大局。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盐都就每年开展“十佳文明新事”评选活动,多位红十字志愿者上榜。近年来,不仅盐都,全盐城市更是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开辟专栏,浓墨重彩宣传道德模范、志愿者和身边好人的事迹;各地组织先进事迹宣讲活动进社区、进机关;道德模范一条街上,先进人物的照片和事迹上了墙……多种形式的宣传、评选,人们对道德模范、志愿者和身边好人的事迹耳熟能详,一种“崇德”的风尚蔚然成风,一种“见贤思齐”的思想在全市跃动。
在盐都,如今红十字志愿者的权益不断得到保障。盐都区红十字会是见义勇为基金会主要组成单位,和相关部门联合在全市率先拿出方案,提高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对见义勇为人员在就业、子女受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因为见义勇为者中就有许多是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建立好激励机制,让他们“流血不流泪”。另外,盐都区对区域内经济困难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的交通和饮水费用也将纳入财政预算,逐步解决“出人出力又出钱”的现象;同时红十字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还为志愿者以及相关服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保护;实施特定志愿者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特殊服务保障制度;加强志愿者培训,尤其是对需要专业技能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未经专门培训和考核批准,不得安排志愿服务,红十字志愿者有了坚强的“后盾”。
在盐都,如今的红十字志愿者更是崇高的荣誉。2013年6月,志愿者徐兆学从黄海农商银行获得10万元的授信,成为盐都也是盐城“道德贷”首批受益者。“用文明做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盐城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对于道德模范来说,“道德贷”是一种褒奖;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道德贷”更是一种价值导向,“有道德的人,应该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回报。”如今,做志愿者,学道德模范深入民心。盐都乃至盐城多个部门为志愿者中的道德模范开辟了“绿色通道”:公交部门发放免费乘车卡,园林部门每逢节日就送花,金融部门提供“道德贷”,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可获得银行最高30万元的低利率贷款……让有“德”者有得!为做好人成模范开辟了光明大道。
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经济是基、文化是脉、百姓是本,而民风则是魂。”如今,盐都的红十字志愿者们正感受着崇德向善的民风,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无私的志愿行动道路上阔步前行。
(盐城市盐都区红十字会办公室 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