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浙江省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侧记
2012年,浙江成为博爱家园项目首批试点省份。两年来,全省11个项目点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原则,根据群众所需,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让“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
为新农村添彩
崭新漂亮的房屋整齐排列,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村中央的公园里,清水潺潺、绿树成荫,打太极拳的老人、花丛中的恋人和奔跑嬉闹的孩子们,共同描绘出一幅生动和谐的画卷。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永越村党委书记朱坤荣自豪地说:“‘博爱家园’项目让永越村‘旧貌变新颜’。”
2012年,永越村启动“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嘉兴市红会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发挥新居民作用”为切入点,投资35万元,围绕“有组织、有阵地、有关爱、有救护、有特色”的“五有”举措,探索红十字参与社会管理、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博爱家园”项目如同催化剂,一年多时间里,把亮点辐射到农村的角角落落。
以永越村为起点,进而对濮院镇全镇网格化管理员、新居民等开展救护培训;利用红十字博爱救助金,对因大灾大病、突发事故等导致贫困的人群进行救助;开设红十字博爱超市,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人道救助;围绕加强新居民管理,探索对部分外来大学生进行创业扶持。
桐乡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周建富说:“我们有信心把‘博爱家园’项目打造成‘基层受欢迎、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做游客生命的守护神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是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美中不足的是,普陀山四面环海,远离医院,当意外伤害、突发急症发生时,伤员或病人很难及时得到有效救护。
如今,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在普陀山进山门、紫竹林和佛顶山景区,都可以见到一个醒目的约10平方米的小木屋。这个由舟山市红十字会和普陀山管委会、普陀山红十字会联手打造的“爱心屋”,已成为当地红十字会的宣传窗口。
“爱心屋”为游客免费提供爱心手册、测量血压、应急救护、借用轮椅、手机充电、针线包、环保烟袋以及查询车船飞机班次等八大服务项目。目前,每月约有1.5万名游客享受以上服务。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在进山门处突然头晕,儿女立即向“爱心屋”求助。得知老人患有低血糖,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袁晓芳立即上前施救。老人转危为安后,家人感激地说:“红十字会‘爱心屋’真是游客生命的守护神!”
传递爱的温暖和力量
瑞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富裕了,群众对环境改善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
“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马屿镇社区干部达成的共识。“博爱家园”项目实施后,他们从居民最关心的环境整治入手,对社区环境进行优化改造。
居民逐渐发现,小区的卫生死角被清理了,积存的垃圾不见了,以前坑坑洼洼的道路平坦了,绿化带、景观景点、健身器材纷纷出现——“脏乱差”社区脱胎换骨,成了环境舒适、居住安全的示范小区。
“环境美了,大家心情也舒畅。”60多岁的张大娘说,“以前环境不好,邻里间常有矛盾,现在邻居们都互相理解,像一家人一样。”
“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的画廊、健身点、博爱球场、雕塑、红十字宣传栏,成为宣传科普知识、传统美德,开展文体锻炼,介绍红十字会业务的平台。建立志愿服务队伍与服务基地,建造应急避灾所,让困难群众在危急时刻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项目实施两年多,博爱理念已经深入马屿镇寻常百姓家,“做好自己、关爱他人”,在当地渐成风尚。
从“难”到“顺”大变天
居民有困难,会有“及时雨”上门援助;邻里间有矛盾,会有“和事佬”前往调解。从2012年8月,“博爱家园”项目在龙游县东华街道东华街社区实施以来,“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东华街社区是老城区,也是原国有企业集聚地,1.2万余人口中有2000多名老年人、130多名残疾人,以及近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
“矛盾纠纷不断,需要救济的人多,有的居民成了‘老上访户’,要管理好这样一个社区,难!”回想当初,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巧明无比感慨。
实施“博爱家园”项目后,社区环境和居民精神风貌有了巨大改观。王巧明难掩兴奋,“一个字:顺!”
东华街社区开展“博爱家园”项目,得到社会各方支持。东华街社区着力构筑“爱心网络”,在居民小区建立红十字会员小组,挑选36名红十字联络员、信息员,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社区还组建了一支由社工、小区负责人、楼道负责人和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对他们开展救护培训,提高他们为居民服务的能力。
社区还设立“博爱超市”,居民做好事、参加公益活动都会量化成“爱心积分”,凭积分可到“博爱超市”兑换相应物品。“东西多少是小事,但能领到‘博爱超市’的物品是种光荣。”居民说。
(消息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欧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