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发表《改革引领 创新驱动》
2015年5月19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文章《改革引领 创新驱动——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十大”报告体会之五》,全文转载如下:
“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事业发展活力”。这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着力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的“动员令”,也吹响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号角,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战略指向和发展路径,概括起来说,就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改革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改进与革新,是一种对自我的完善。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是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innovation(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即更新、创造新事物和改变。不难看出,改革是一种创新,创新也是一种改革。改革与创新,犹如“并蒂莲”,有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彰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改革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组织,没有改革创新精神,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就没有大展宏图的动力,也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对此,中国红十字会有着清醒的认识,如“十大”报告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红十字事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中国红十字会高瞻远瞩,确立了改革创新的“大战略”。
事实上,中国红十字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程,都与改革创新相伴。1904年3月10日,为救护日俄战争中的伤兵难民,中英法德美5国联手创造性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由此诞生;1909年,为培养医疗卫生救护人才,动工兴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并于次年兴办医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组建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发展会员,动员中外人士合力开展广泛的人道救援;1912年先后召开首届会员大会、统一大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更新、规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为此后开展兵灾救护、灾害救助、社会救济奠定了基础,组织建设得以快速推进,至抗战爆发前夕,全国分会达到464处,10多万会员。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华北救护委员会开展战地救护;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中国红十字会集合旅沪各国名流发起组织了国际合作性质的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设立南市难民区,收容救助难民,这一模式对国际红十字运动做出巨大贡献,1949年修订《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其中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就以南市难民区作为范本。
1938年春,中国红十字会改变救护理念,专门组织成立“专负军事救护之机构”的救护总队部,统筹全国各战区的战事救护,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抗战胜利后,转移工作重点,以“服务社会,博爱人群”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服务形式异彩纷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如“十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红十字会的历史就是不断改革发展的历史。
多年来,红十字会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来解决阻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道需求,如通过争取立法确立红十字会的组织定位和工作职责,为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推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红十字组织体系;通过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通过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救助能力和实力;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公开透明,等等。可以说,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红十字会的今天。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如何落地
在未来的发展中,红十字会将会面临无数挑战,更需要强化改革意识、创新思维,提高自主性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在内容、观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载体等方面,有新开拓、新举措,在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如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创新、筹款募捐机制的创新、用人机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估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等,取得新进展。
通过改革创新,逐步实现《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目标,使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如“十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有益经验”,为红十字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这其中包括历史的经验、国内国际好的做法,都可以吸收借鉴。比如机制方面的创新,信息交换机制、工作交流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源动员机制、理论创新机制、业务拓展联动机制等等,就有不少值得思考、总结、改进的地方。
就拿联动机制来说,联动包括纵向联动和横向联动两个方面。纵向联动是上下联动,即总会与省级红会、市县级红会之间的联动;横向联动是水平联动,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同级红会之间的联动。联动的目标是达成步调上的一致,取得规模效应,扩大红会工作的影响力。如“中华骨髓库”的建设、“博爱送万家”活动等,就收到良好的联动效应。就一个省红会工作而言,联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与红会的重点工作联系在一起。有些颇具特色的专项活动,完全可以采取全省(至少可以在大市范围内)联动方式,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的“精品”工程。“联动”纵横交错,覆盖面广,容易形成合力,较之各自为战,小打小敲,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再拿资源动员机制来说。资源动员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其中筹款募捐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各地也有不少新鲜经验,如项目筹款、手机筹款、网络筹款、一日捐等等。历史上发行“宝塔捐”彩票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1913年中国红十字会首次发行的宝塔捐,在上海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而“外埠慈善家旬日以来捐款颇形踊跃”。此后红十字会一直运用宝塔捐筹集善款,到1929年更是“日进千元以上”“为红十字会有史以来未有之盛况”。彩票的发行,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有没有可能发行红十字会自己的公益彩票?值得争取。
再拿激励机制来说。“十大”报告指出,红十字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是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的共同特征。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与壮大,同样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开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要广泛动员公众投身红十字事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必要的。各级红十字会在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就是这种激励机制的具体化。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不够灵活。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团体,完全可以设置与红十字会宗旨相符合的奖项,如设立“中国人道奖”,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果能如此,“中国人道奖”与“中华慈善奖”比翼双飞,相得益彰,可以共同推进中国人道公益慈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组织建设方面也是如此。基层组织建设固然重要,但行业系统红十字会不应该丢,不能因为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出了问题就因噎废食。如何改革完善商红会组织建设,并向其他行业拓展,值得探索。行业系统红十字会曾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重要力量,目前只有铁路系统红十字会硕果仅存,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改革创新,如“十大”报告强调的那样,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任何改革抑或创新,终极目的是为了事业的兴旺发达。没有这样的信念,没有正确的方向,所谓改革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有学者提出,红十字会改革的方向是“去行政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废除《红十字会法》。如此改革创新,只能断送红十字事业。
“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一定“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十分必要的。实事求是、坚持道路自信,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前提。
可以预期,未来五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改革创新的五年。虽然改革可能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任重道远,但没有改革创新,红十字会就会面临“生存问题”。毫无疑问,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