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发表《闪光的足迹》
2015年6月5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文章《闪光的足迹——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史事编年(一)》,全文转载如下:
核心提示: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由此拉开序幕,直到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期间,中国红十字会以抗战救护为中心,以巨大的牺牲精神,全力以赴,投入民族自卫战争的人道救援中,谱写出一曲曲激昂乐章,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苏州大学池子华教授精心发掘史料,编撰“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史事编年”,以“编年体”的形式再现了这一时期的红十字运动往事。本报特予刊载,以飨读者。
1931:抗日战争拉开序幕,红十字救护队北上救援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铁道,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拉开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红十字会准备“组织救护队出发前方工作,当时因山海关交通梗阻,迟迟未发”。
9月28日,北平红十字分会致函日本驻辽宁司令官:“此次辽宁不幸(即‘九·一八事变’),事同一律,本会职责所在,不能不为之拯救。兹经组织救护一队,内计人员二十五名,由北平开赴辽省各地实行救济工作,请烦贵司令饬属一体保护”。
9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女界分会致函北平红十字分会,表示量力支持北平分会的救援行动,函称:“此次敝会与贵会商定组织救护队前往沈阳、吉林救护难民,业经于前日会议议决,以敝会所筹之款壹仟元专为队员、夫役薪工之用,其余医药、伙食等费贰仟元均由东北王君卓然担任。等因。自应遵照办理。兹将金城银行支票壹仟元交由刘君慰先送呈,乞查收为荷。”
10月1日,北平红十字分会所组救护队由北平出发,3日抵达辽宁后,在皇姑屯设立难民临时流通收容所,但由于日军阻挠,救济工作开展不足10日便草草收场。
10月3日,北平红十字分会致函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仰祈贵总办事处顾全大局,设法资助,以完善举,庶一面可以顾全同盟各国之观瞻,一面可藉免东省人士之责难,则红会幸甚。”
11月2日,北平分会在天津所设分医院开诊,“凡在市内人民军警各界染患时疫病痛无力医治者,一律施诊,舍药不取分文。”
该年总会与《时报》馆联合组织救济队前往镇江、扬中、兴化一带,救济灾民,共发放药品20余箱,面粉4000包,饼干9万余磅。另分拨江、浙、皖、赣、湘、豫、粤、川等省赈款共计44000元,其中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7500元,河南5000元,江西3000元,浙江、广东、四川各2000元。此外拨助河南灾民棉衣500件,拨助汉口、绥中分会赈款各2000元,拨助江西购买育婴用品费用1000元。冬令救济分拨各分会棉衣万余套。
1932:“淞沪会战”爆发,枪林弹雨中扛起人道旗帜
1月28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到3月2日,与敌激战数十次。期间,红十字会组织30余支救护队,设临时伤兵医院40余所,难民收容所5处,共救护伤兵8600余人,收容难民53100余人。妇女界领袖何香凝女士也加入红会行列。此次救护行动,用款达283000余元之巨,药品、食物、衣服等不计其数,“全仗临时捐助,尤以海外侨胞,迭捐巨款为最踊跃。”
2月3日上午,第二救护支队在队长薛振翼率领下前往闸北救护伤兵,行至宝山路,“遽遭日兵射击,虽高悬红十字旗,日军竟不之顾,计受伤者,有司机王敦富腿部、队员王志芳左膀、纪文卫头部,危险异常。”
2月15日上午,第七救护支队队员刘祁瑞在闸北战区救护伤兵,被日军枪杀。
2月18日,红会为刘祁瑞举行的葬礼上,800余名救伤队员打出“为国牺牲”的巨幅标语,既是对死难者的褒扬,同时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险的凌云壮志。
2月23日,第四救护队队员王和平,“往来枪林弹雨中,未尝畏缩,对于患传染病之伤兵伤民,亦绝不嫌避,至染天花,竟至不治”。
2月29日晨,江湾红十字会第十五伤兵医院被日军纵火焚烧,“综计该院房屋、器械、药品等损失,约二万余金”。
2月29日(一说“3月1日”)上午,红会第一支队队员郁鸿章赴前线救护伤兵,在邢家桥附近被日军枪杀。
2月,中国红十字会在杨树浦圣心医院设立红十字会第二十九医院,专门收治被俘日军伤兵,给予人道关怀。
2、3月间,据《国军淞沪抗日记》记载:“有红十会救伤队,前往真茹、大场、江湾等处救护伤兵,及被难灾民,当工作进行中,忽有大队日兵驶至开枪,向红十字会队员射击,所有救护车内伤兵、灾民四百余人,均遭屠杀,无一生还。”
3月1日(一说“3月3日”),第十九救护支队队员陆春华、陈祖德、潘家吉出发南翔救伤时,在纪王庙附近“被隐伏竹林内之日军捕去”,惨遭杀害。
3月1日晚,十九路军因后援不继,撤退至嘉定、黄渡一线。中国红十字会上海战地救护遂于3日宣告结束,队员“激于义愤,贯彻始终,决心仍赴我军后方工作”。从4日晨起,第七、四、二十救护支队陆续开赴苏州等地,设立伤兵医院,施行救护。6日成立前方办事处,以张箴言为主任,沈金涛为副主任,俞松筠为医务股股长,罗希三为运输股长,周濂泽为交涉股长,俞卓如为总务股长。8日,复抽调各支队队员混编一大队,计67人,以张箴言为正队长、沈金涛为副队长,随带大宗药品,乘轮驶往前线,直到5月5日中日达成“淞沪停战协定”,战事告一段落,救护队使命完成,乃于5月10日从前线撤回。
“一·二八”淞沪抗战开始后,江苏吴县分会在阊门宁波会馆设后方办事处,由钱鼎、王畿道、刘庚华等负责救护事宜。常熟分会组织两个救护队,第一队由时寿芝等11人组成,第二队由谢开热等12人组成,开赴太仓、昆山等地,实施战地救护及转运难民。
3月9日至5月15日,江苏常熟分会设立伤兵医院(后改称“临时治疗所”)于西门李王宫关帝殿,聘请社会医护人员邵预凡、顾见山等人主持医护工作,先后收治88师伤兵122名,47师伤兵91名,87师伤兵43名,警卫军等伤兵8名,以及平民5名,共收伤员269人,其中经救护治愈有257名,救治无效而死亡12名。
3月初,松江分会理事长周学文已接总会令成立第四十三伤兵医院,24日,松江分会重新组织成立。
7月10日,上海市分会时疫医院开幕,9月20日结束,共诊治病人2228人。
7月12日至8月28日,因霍乱流行,江苏常熟分会于城内西弄校友小学设时疫医院,聘请医务主任邵预凡、主任医师李富华、医师吴国庆等30余人负责医护工作,先后收治病人204名,治愈175人,其中霍乱患者98人。门诊病人349人。同时组派医护人员分赴各乡,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注射6106人次,施送时疫药水28175瓶。
8月1日起,红十字会总医院改名为第一医院,北市医院改为第二医院,南市医院改为第三医院。
10月29日,沪战结束后,上海各慈善团体“鉴于东北灾情奇重,亟待赈济”,委托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王培元前赴东北“视察灾情”。10月29日,王培元返沪,宣布“与北方各慈善团体洽商办法,已有决定,并已由中国红十字会电达万国红十字会,请求通知日方当局,勿加阻挠,一俟接得复电,当即派员驰往工作”。
11月2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第213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管理条例》14条,规定“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依军政部、海军部之指定辅助陆海空军战时后方卫生勤务,并依内政部、外交部之指定分任国内外赈灾施疗及其他救护事宜”“本会得募款设立医院,造就救护人才及储备救护材料,前项募款每年得举行一次,其日期及办法应呈请内政部核准备案”“总会以内政部为主管官署,并受外交部、军政部、海军部之监督。分会隶属于总会,以所在地地方行政官署为主管官署”等。
12月24日,山东济宁、济南、青岛红十字会联合组织救护队,赴掖县一带救护“韩(韩复榘)、刘(刘珍年)战争”中的难民。
该年,总会拨给热河赈款3000元。派员前往嘉定县泗江口发放赈米200包。散放吴淞贫民米300余石,施衣1100件,捐助上海三友实业社断炊工友米100担。
(作者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