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灾民共建新家园
云南省红十字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被列入鲁甸县第一批恢复重建项目的火德红中心小学,由中国红十字会援助重建的教学楼、办公用房完工并投入使用。1600余名小学生坐在崭新的板房教室里,开始了求知之旅。
在盈江、彝良、大关、镇雄等灾区,一所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学校、卫生院(室)投入使用,一座座村民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个乡村文化活动室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云南省红十字会援(重)建项目相继落成,地震灾区群众正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深深植入灾区群众心中。
援建村镇展新貌
沿乡村公路前行,来到盈江县弄璋镇飞勐村广云村民小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傣族建筑风格的照壁,“博爱家园”四个字鲜艳醒目。照壁背后,一座座黄壁红顶的傣式小洋楼掩映在葱茏绿色中。
4年前的“3·10”地震把这里震得满目疮痍、破败不堪。如今,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民族村落跃然眼前。
在2011年盈江“3·10”地震中,广云村民小组损失严重,77户村民受灾。中国红十字会、云南省红十字会、德宏州红十字会等为广云村配套解决了民房、道路硬化、绿化、照壁、农户沼气带户厕、文化活动室、公共厕所、垃圾处理池、桌凳等项目资金455万元。短短3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77户在原址重建的民房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受灾群众家里安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乡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两旁还种上了兼有绿化及经济效益的澳洲坚果树。村民小组组长王小占说:“通过红十字会的援建,我们村的发展至少提前了30年。”
像广云这样的震后恢复重建点在盈江不止一处。在平原镇拉勐村民小组,中国红十字会向社会募捐108万元资助该村54户受灾群众重建的住房已于2013年3月竣工使用。村民小组组长金小四充满信心地说:“政府和红十字会帮我们把房子都建好了,我们很感谢他们!现在村里生态好、环境好,一到周末,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增加村民的收入。”
红十字会援建的学校、卫生院(室)等,同样受到灾区群众好评。
涓涓爱心绘美景
地震留下的废墟已消失不见,欢腾的盈江见证了这座边境县城的重新崛起。盈江仅是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展灾后援(重)建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云南省红十字会凝聚爱心的灾后援(重)建工作,让灾区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在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中,省红十字会都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年间,省红十字会实施的大批援(重)建项目,为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云南省红十字会援(重)建项目部部长张成文介绍,近3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以盈江、彝良、鲁甸地震恢复重建项目为主,全面开展援(重)建工作。
今年初,云南省红十字会在鲁甸的第一期援(重)建项目全面启动。截至8月20日,鲁甸县龙头山中心卫生院、翠屏卫生院、八宝小学、营盘小学、火德红中心小学已经竣工。新校舍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同时,新的集镇建设带动外来经商和务工人员增加,为学校办学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保证。
据悉,2014年鲁甸地震恢复重建是云南省红十字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资金量最大的重建项目,项目资金来自包括香港、澳门红十字会在内的全国红十字会系统。重建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共170个项目,重点是学校、民房、卫生院(室)等硬件建设,投入捐赠资金22810万元;第二期主要进行软件建设(学习培训、生计发展等),两期建设资金总额将超过3亿元。
用心用情促建设
云南省红十字会实施的灾区援(重)建工作,不仅有硬件建设,更有知识培训、生计提升等一批“软件”项目后续跟进,变“输血式”援建为“造血式”援建,提高灾区群众后续的自我发展能力。“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便是其中的代表。
“实施博爱家园项目,设立博爱基金进行小额贷款扶持,为的是帮助贫困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张成文道出了项目实施的初衷。基于此,在每个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中,省红十字会都配套实施了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
为保证援(重)建项目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云南省红十字会坚持把重建项目纳入政府重建规划,严格重建项目选择要求(捐赠者意愿),要求所有援建项目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评估报告(危房),以及生活和工作受影响的程度;项目点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监督;项目经费符合当地政府和受益者的配套能力;项目经省红十字会执委会研究审定后反馈给捐赠方。
项目执行过程中,省红十字会注重完善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在做好援建项目日常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与五大责任主体分阶段对援建项目进行督查、验收,坚持做到验收不合格不过关、整改不到位不放手,有效保证了援建项目进度和质量。资金使用也严格按照《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项目点,与村民交朋友。德宏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蕾红感慨地说,红十字会实施的援(重)建工作,不是一个电话,一纸公文就能解决和做好的,需要用心、用情、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抓实抓好每一个细节。
行走在灾区城乡大地上,灾难的痕迹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一张张笑脸写满了对美好幸福新生活的憧憬。恢复重建,让更多人的梦想有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