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古城奏博爱新韵
——记安徽省宿州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系列项目
穿过一条逼仄幽深的小巷,推开两扇锈迹斑斑的铁门,里面是尿毒症患者李静临时租住的两间平房,灯光昏暗,家徒四壁。
李静原来住在距离灵璧县城70公里外的乡下。两年前,因尿毒症病情加重,被迫带着孩子来到县医院附近租房暂住,每周三次到医院做透析,孩子在附近借读。
2014年,灵璧县红十字会将李静一家的情况上报宿州市红十字会。经过实地走访,宿州市红十字会决定将李静的独子、10岁的郑天翔纳入“博爱健康成长计划”资助名单,直到他完成学业。
在宿州,受该类救助项目资助的贫困家庭还有很多,既有偏远山村的留守儿童、事实孤儿,也有特困家庭、大病患者。市红十字会携手爱心企业,共同托住了这座皖北古城的民生底线。
为贫困家庭解困
因为一周三次透析,李静的双臂留下了一块块铜钱大小的伤疤,密密麻麻,很是刺眼。
因为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李静常年用套袖罩住双臂,平时很少出门。她的丈夫在苏州打工,每月收入3000余元,仅能维持透析费用,还欠了大笔外债。红十字志愿者经常结伴来到她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辅导孩子功课。
“除了物资帮助,组织志愿者上门提供帮助也非常重要。”灵璧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陈燕说,这些特困家庭往往怯于同外界接触,孩子也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阳光、活泼,需要给予更多精神上的慰藉。
在当地,与李静一家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9岁的子涵出生后被遗弃,时年36岁的吴玲收养了她。彼时,吴玲的丈夫已去世10年,儿子年仅12岁。
身高一米五几的吴玲打了好几份工,靠每月不足2000元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
2013年,子涵被确诊为马凡氏综合症,这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罕见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
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政府部门、红十字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吴玲提供援助。“衣服、鞋子、电视机、洗衣机、床甚至桌椅板凳,房子里能见到的东西几乎都是别人捐的。”吴玲说,今年7月,因贫辍学一年的儿子考上了安徽一所大学,一家人也在三个月前搬进了刚刚落成的廉租房。如今,“抚养女儿长大成人,让她拥有一个同样完整的人生”,是吴玲最大的愿望。
“宿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众多,弱势群体需求也大。”宿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甄介绍,宿州下辖一区四县,其中四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尽管“两免一补”政策已经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但仍有一大批家庭经济拮据的孩子无法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少数孩子因病弃学。
2014年,宿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教育局、妇联、邮政局等单位在全市开展“博爱健康成长”公益活动,确定了140名资助对象,总投入66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针对病种开展救助
家住宿州市埇桥区夹沟乡下刘村的冯祥云老人今年83岁,双眼患白内障已有十余年。老伴也患有白内障,因家境贫寒,他们一直舍不得花钱做手术。两位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但子女生活也很拮据,无力为父母提供太多经济援助。
今年8月,在黑暗中摸索生活多年的老人迎来了光明。埇桥区红十字会在“博爱在江淮”公益募捐活动的基础上,联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全市首个红十字系统医疗救助基金,为辖区内贫困家庭患者提供救助。该基金现已筹集资金50万元,首期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300名。
7月初,区红十字会和院方组成工作组,前往各乡镇开展筛查行动,共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389名,其中300人符合手术指征和救助标准,于8月至9月分批前往医院进行手术。
“今天赶来复查,左眼视力已经从0.2恢复到了1.0。”冯祥云老人高兴地说,出院后,让老伴也来做手术。“等她视力恢复了,我再把右眼也做了,过个亮堂堂的晚年。”
“以后我们还会纳入更多大病病种,针对不同病种开展救助或手术费减免行动,包括尿毒症、胆囊炎等。”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邵明玉说。
寻找最需帮助的人
“博爱健康成长计划”专门救助贫困家庭儿童,“红十字医疗救助基金”主要负责贫困大病患者,“城市管理救助扶持基金”资助城区范围内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困难户,每个人道救助项目都有明确的专属弱势群体。对于意外致贫家庭,宿州市红十字会也有专门的救助渠道——“博爱宿州·寻找最需要帮助的人”。
2013年,市红十字会携手市广播电视台《帮忙》栏目,共同开展“寻找最需要帮助的人”公益活动,通过街道和社区居民推荐、市民自荐等方式,在全市寻找因突发事故或大病致贫家庭50户,为他们提供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救助,累计发放“博爱在江淮”救助金12.6万元。
在征得受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帮忙》栏目还对这些贫困家庭的生活困境做了专题报道,通过电视台、纸媒和网络媒体进行刊发,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在社会上形成了热烈反响。
2014年,安徽南翔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定向捐款50万元,启动“博爱南翔·寻找最需要帮助的人”行动,引领更多爱心企业加入捐赠行列。
近年来,宿州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受爱心捐款3328.09万元,其中2553.78万元用于支援灾区群众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另外565.43万元全部用于慰问救助辖区内困难群众,5万人(次)因此受益。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