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与青少年相伴的十年——中国红十字会“探索人道法”项目十年纪实 << 津门青年的红十字情结 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学习应急救护技能,服务困难群众 | 陈竺调研江西红十字会工作 >> 
 发布日期:2015-11-24 18:18:53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与青少年相伴的十年

——中国红十字会“探索人道法”项目十年纪实

“帮他,自身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不帮,孩子会被暴徒殴打……”1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探索人道法课上,同学们围绕“帮不帮”的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保护、生命、尊严等“高大上”的词语不时迸出。

“帮不帮”是授课老师讲解探索人道法——“旁观者的两难困境”时精心挑选的一个案例,由数名同学分别扮演剧中角色,其余同学旁观并进行思考,培育其通过人道视角看问题的能力。“今日之青少年,明日之决策者。为他们提供一个思考伦理及人道问题的课堂,在其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型的阶段牢固树立尊重他人生命及尊严的观念,对世界各国来说都至关重要,意义深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奥斯力说。

目前,全球64个国家开展探索人道法项目,数千万青少年参与其中。中国红十字会于2005年试点启动这一项目,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山东、香港、澳门等地落地,帮助数以万计的学生了解如何及为何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并激发其参与社区服务和为陷入困境的人提供帮助的积极性。

 

登陆中国,与素质教育“握手”

探索人道法是一个向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介绍国际人道法基本规则和原则的全球性教育项目,始于1999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其全球倡导者。

国际人道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又称“战争法”或“战争冲突法”,主体包括四部《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保护人的生命和尊严”是国际人道法的根本宗旨,具体分两个方面:保护没有参与或不再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对作战手段和方法加以约束。所有国家均应受国际人道法约束。

“战争需要国际人道法进行约束,和平时期则需要传播国际人道法进行巩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高兰博认为,青少年是未来的决策者,在青少年中传播国际人道法,帮助青少年树立人道理念,提高其对相关人道问题的理解,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前,全球已有64个国家开展了探索人道法项目,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等。“探索人道法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如何在武装冲突和日常生活中保护他人的生命和尊严,对于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印度尼西亚教育文化部副部长穆斯利亚·卡西姆认为,这一项目对青少年发展和国家未来很有好处。

探索人道法全套国际版教材共36个课时,分人道视角、对武装冲突的限制、人道法在行动、确保将违法者交付审判、应对武装冲突等五个单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鼓励各国依托国际版的理论框架,在保持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国情编写本土化讲义,以适应各地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帮助师资更好地进行教学。

中国红十字会于2005年启动探索人道法项目试点,先后走进上海、天津、河南等地中学。2009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专门制定《中国红十字会探索人道法项目2009-2011年工作规划》,联合各试点地区教育部门,明确了项目各参与部门分工和协作流程。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会举办探索人道法师资培训班近百期,在数百所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数以万计的学生接受探索人道法教育。

“10年前,探索人道法在中国还不为人知,我们没有本土化教学资料,没有本土师资队伍,更没有成型的项目发展模式;10年后,探索人道法已经走进7个省(市)和香港、澳门,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本土化教学资料,发展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师资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探索形成了形式多样、适应不同成长阶段青少年特点的发展模式。”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说,10年实践充分证明,探索人道法不仅是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人道理念的有效载体,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受益终身

朱弘是中国最早一批接受国际人道法师资培训的的教师,现就职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名思想品德教师。

“探索人道法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更加注重师生互动,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观看视频等方式,共同探索寻求解决人道问题。”朱弘说,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寓教于乐,逐渐掌握了多元的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深度。

在上海,探索人道法项目已覆盖全市17个区县的120余所中学,以每学年4至10课时的教学安排,覆盖学生23000余名,占该年龄段学生数的5%。上海市红十字会项目负责人范佳介绍,在此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理解和认同非常重要,“红十字会作为一个人道组织,想直接进入学校推广这一项目难度很大,没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就无从做起”。幸运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充分了解和认可推广探索人道法项目试点教学的重要意义,连续八年将其纳入整体工作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为项目深入、有效地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保障。

在天津,天津市红十字会与市教委共同选定天津市河西区、河北区、北辰区作为试点区开展项目,在46所学校全面开课,将探索人道法纳入初中一年级校本课程,每学年4个课时。今年,天津又新增了和平区为项目试点区。

红光中学是天津区河北区的一座老牌中学,与共和国同龄,也是全国第一批西藏校,大部分学生是藏族孩子。孩子们从藏区来到天津,初期有诸多不习惯、难以融入的地方,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教学环境,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红光中学于1979年成立学校红十字会,将红十字工作纳入整体教学计划,2010年又将探索人道法引进课堂。

“探索人道法恰恰能开阔同学们的视野,使他们更易融入社会,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红光中学校长石勇说,如今,这些孩子更加积极向上、乐于助人。

2011年11月,天津市红光中学迎来了各地观摩团,北京市红十字会在此深刻体会到探索人道法项目对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辨能力的益处后,于2012年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接洽,探讨深入推进探索人道法项目试点工作,并于2014年1月正式落地。目前,该项目经费已经被纳入财政预算,全市16个区县均有试点学校,累计培训师资60余人。这一发展速度得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官员辛格的认可,被赞誉为“令人惊讶的‘北京速度’”。

“探索人道法之所以能在学校推进得这么顺利,归功于它能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明事理、辨是非,懂得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副校长陆旻说。该校是北京最早的一批试点学校,也是项目推介中的佼佼者。

 

创新方法,构建人道教育体系

作为中学繁忙功课之外的一种调剂,探索人道法受到了诸多试点学校的重视,也深受同学们欢迎。

2012年,一项针对600名学生、207位教师开展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项目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很适合学生,自己也从中受益良多;99%的学生表示喜欢老师所用的教法,其中故事、角色扮演、录像短片最受欢迎。

“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相比,探索人道法是通过各种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思考、学习,没有学习压力,课程也很有趣。”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徐玥说,自己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这种与其他科目不太一样的课程。

93.8%的老师表示,只要学校允许,愿意长期开设这一课程。“人道精神本来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理念,开设此门课程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很有帮助。另外,探索人道法的教法新颖生动,不照本宣科,能够对常规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北京159中学英语教师赵志耕说,与学生共同探讨人道问题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绝大多数老师表示愿意继续从事这门课的教学。但另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依然有许多困难摆在面前,为该项目在全国的深入开展带来了极大阻力,如未被纳入正式教纲,师资流失率严重、升学压力下部分学校难免重视不足等。

“目前,探索人道法没有被列入正式教纲,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自主性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在部分没有固定课时的学校,需要老师寻找合适时机和机会进行授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青少年与志愿者服务处副处长张灏说,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与教育部门深入合作,共同为探索人道法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创造有利环境。

专业师资不够也是制约项目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探索人道法具有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思辨能力深的特点,如果对此不了解,照本宣科进行授课,老师没热情,学生也没兴趣,最后可能效果甚微。当前,中国红十字会加大培训力度,每年对上百名中学老师进行培训,但对于全国的需求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师资的流失率也很高。范佳举例,上海接受过培训的300多名中学老师中,大概有一半不再继续从事探索人道法教学,有人是因为换了学校,有人离职,有人还可能是因为调岗等其他原因。而在每个学校,一般只有两到三名探索人道法师资,一旦有一个老师流失,就会对课程进度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研究除定期举办师资培训以外的培训方式,包括在线辅助培训、建立互动答疑渠道、鼓励自主学习等,希望藉此建立一支可持续、滚动发展、熟悉当地教育教学情况的师资队伍。

“开展探索人道法项目,加强部门合作是前提,融入课程是依托,教学方案本土化是基础,培养骨干师资是关键。”郭长江表示,近年来各地开展的试点工作已经为项目本土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创新项目本地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引导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关注人道法、了解人道法,将其与培育和践行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一套覆盖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人道教育体系。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盐城市盐都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再度踊跃献血..
凝心聚力 固本强基——对加强基层红十字..
监事会:探索的一年——中国红十字会系统..
“一包药”帮了23万人 中国红基会心梗..
“百万大V”养成记——揭秘中国人体器官..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