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结业的“选修课”
——安徽省红十字会“益行计划”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随着一批批志愿者奔赴养老院、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老人一天被洗五次脚”“指甲一日剪三回”等批评报道屡见报端,满腔热情的志愿者深感委屈,诸多初涉志愿服务领域的团队亦感到迷惘。但在安徽,这一情况已极少出现,江淮大地的志愿者们正在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更有价值、更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上。
2012年,安徽省红十字会与省文明办、新浪网合作开展“益行计划”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意愿的红十字志愿者主动扎根基层,在“白血病儿童聚居村”、偏远山区空心村、城乡发展滞后社区等开展专业、科学、系统的志愿服务,不仅满足了弱势群体所需,也把这种独特经历变成了一堂永不结业的“人生选修课”。
吸纳佼佼者,做“益行计划”代言人
武美是安徽省亳州市的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却长期驻在合肥“白血病儿童村”,帮助白血病患儿家庭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很多患儿家长看来,看到了武美,就看到了孩子治愈的希望。
武美曾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后来成功治愈。之所以“发愿”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把毕生都奉献给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是因为十年前她在医院用完最后一分钱,准备无望地离开这个世界时,得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救助,才使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我愿用所有的爱去回报社会,为红十字会增光添彩。”新生后的武美说。2006年,她在新闻中看到利辛县贫困白血病患者陈莹莹急需帮助,主动找上门,向她讲述自己的抗病经历,向其父母介绍化疗饮食注意事项和卫生防护,就此开启了与贫困白血病患者家庭相伴的十年。
在安徽,像武美一样在某一公益领域深深扎根的志愿者还有很多。王涛是安徽好人志愿者联合会会长,也是一名“换心人”。早年,王涛因为心脏疾病需要移植心脏,得到了一名离世者的捐赠。成功完成移植手术并恢复健康后,他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王涛联合全省众多“中国好人”“安徽好人”成立安徽好人志愿者联合会,整体登记为安徽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关爱社区特困尿毒症患者、帮扶农村特困家庭、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等公益活动近百次,本人也成为安徽公益领域杰出代表。
“当前,志愿服务正在向专业化发展延伸,吸纳某一公益领域的佼佼者,帮助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为‘益行计划’代言,是安徽省红十字会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探索方向。”安徽省红十字会秘书长曹芦松说。
召集同行者,共同做大公益蛋糕
“推广品牌最重要的是推广理念。只有理念跟上了,才会衍生出内容丰富、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曹芦松说,安徽省红十字会致力于打造公益服务平台。只要认同红十字理念,符合“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一宗旨的志愿服务项目,省红十字会都会给予支持。在诸多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的加入和支持下,“益行计划”也越走越宽。
“社团以前搞活动,要不断地去拉赞助、找经费,现在参与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项目招募,解决了开展活动所需经费问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项目执行上,发挥医学院校和医学生的专业特长。”安徽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周萍萍评价。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是安徽省红十字会会员单位,也是较早参与“益行计划”的爱心团体。2015年暑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赴庄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发现许多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遂向安徽省红十字会反馈。省红十字会将这一情况发布给各医疗合作单位,普瑞眼科医院主动请缨,不仅帮助袁来等多名病情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免费治疗,还专门派遣一支医疗小组赶赴庄岗小学,帮所有近视学生进行免费检查,提供治疗方案。
跟踪报道“益行计划”的过程中,安徽广播电视台多次临时更改报道计划,变“报道者”为“参与者”,把原定进行新闻播报的公益行动制作成一期期专题节目,以更加深入、厚重的方式向观众呈现生活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引导更多市民投身公益。
“‘益行计划’盘活了全省红十字会工作,充分发挥活动的杠杆效应,帮助各地红十字会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打开了局面。”黄山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沈莉介绍,2015年,黄山区红十字会在省红十字会指导下,成立了一专多能的山区搜救志愿服务队,帮助多名游客脱险,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心中赢得良好口碑。
三年砥砺,厚积薄发,在一批又一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带动下,“益行计划”活动内容更加多元,参与者翻倍增长,在江淮大地获得了广泛认可。2013年、2014年,“益行计划”连续当选“微博影响力公益项目”“江淮十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于2015年作为安徽唯一志愿服务平台入围全国“四个一百”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