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
红十字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
王燕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即意味着,Web2.0和创新2.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日益转变的社会形态要求。红十字会作为我国最大的公益性组织,在这一新时代、新技术的冲击下,遭遇了巨大的挑战。红会如何才能适应“互联网+”,本文来略作探讨。
一、网络围观下,红十字会遭遇挑战
网络围观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网民的舆论导向往往对事件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自2010年起,网络文化就已进入“全民围观”时代。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围观日益发展,围观群体在层次上逐渐扩大,涉及的话题面也越来越广。中国红十字会一直是公益的代名词,只要有灾害,总能看到红会的身影。但近年来,红会的公信力因“郭美美事件”遭受重创。
2011年6月20日,微博身份认证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baby”在微博上发照炫耀奢华生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引起网民围观,仅仅3天,其微博好友就从2126人达到19万余人,高潮时达到70万人。网民们围观郭美美,在短时间内引起了“马太效应”,民众开始对红会问责,红会的信誉跌至谷底。7月份,河南红会只收到了一笔捐赠物资,现金捐赠5295元;北京红会收到个人捐款仅有8笔,共计5855元;东莞红会收到日常捐款12笔,共计8719元,捐款人次下降三分之二;深圳红会副会长透露,郭美美事件后,收到的社会捐款仅有100元,佛山红会再未收到任何捐款。在互联网时代,参与围观的每位网民都有发言权,网民们在郭美美事件中对红会大肆“口诛笔伐”,主要取决于红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网民更偏向相信质量较低的负面信息。此次事件对红会至今存在着负面影响,使红会公信力的重建面临重重困难。
二、“互联网+”思维下,红十字会的发展与创新
网络事件给红会造成严重伤害,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今天,红会应在“互联网+”思维下,与时俱进,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现有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成为红会建设的新常态。
(一)“互联网”+“移动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应用程序的开发越来越多样化。国外一款公益应用程序叫做Charity Miles的APP,“它的设计原则是当你跑步或者骑自行车时,你运动的里程数就会按一定比例转换成金钱,而这些钱你得不到,全部会捐献给几个慈善组织,相当于锻炼自己身体的同时不仅收获了健康还献了份爱心,帮助了别人。”红会虽然有自己的APP,即急救掌上学堂;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是去主动关注的人群并不多,原因在于,一方面红会是公益组织,不会用公关来为自己宣传,民众对红会的了解度也十分有限,可能仅限于知道它是一个大型公益组织,但对红会实质功能、组织架构、日常业务,就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红会的新闻动态、急救知识、宣传方式缺少对民众的吸引力,民众只是在大灾大难时才会对红会有一个短暂的关注期,例如,汶川、雅安地震等。当今是网络信息大爆炸时期,红会也应顺应潮流,在APP盛行下,研发和推出适应大众心理需求的应用程序,类似Charity Mile这样的软件。近年来,民众对健康的要求日趋增加,红会可以适应这种心理需求,研发软件,民众在锻炼的同时,可以选择捐献的地区,运动量转换成人民币,再由红会去定向捐赠。这样,不仅可以重塑红会的公信力,使民众深知自己捐款的资金来源和去向;而且可以提高民众爱心捐赠的热情,增加红会的捐款数,拓宽善款的渠道。
(二)“互联网”+“网站建设”
新颖的网站建设可以消除信息的滞后性,民众可以及时浏览到红会的善款信息、新闻动态、机构组成等栏目。网站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民众对这个网站浏览量的统计。如果红会网站新颖度高,自会在网民之间形成“蝴蝶效应”,那么自然会形成一根无形的宣传链。这就要求红会总会网站以及相关的省、市级网站,在其他公益网站上博采众长,更好地完善自身网站建设,做到信息的“快、全、透”三方面。
以江苏省的省、市、县级红会网站为例,江苏省红会网站有一个视频点播栏,可以让民众在遇危急情况时,迅速了解相应的急救方法,及时开展正确的急救措施。该网站除了有捐款、捐物热线外,还有一个监督热线,方便民众的监督举报,网络舆情一栏,能让民众了解网民们眼中的红会。苏州市红会网站有视频宣传一栏,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红会及当地志愿者的风采。在苏州市红会和太仓市红会网站上,都有明确的捐款明细一栏,有利于实现款项的透明化,方便公众及时查阅。太仓市红会网站有一个爱心榜,可以让网民随时查询爱心人士。但是,江苏省和太仓市的红会网站缺少急救掌上学堂APP一栏。相比之下,苏州市红会网站内容较江苏省的要丰富一些,但个人认为江苏省网站的视频点播要比急救掌上学堂更形象生动,民众可以按照视频中的急救演示方法来进行正确的急救,减少急救方法的错误率。省、市和县级红会网站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总会网站也可以吸取其他网站的优点来更好地完善自身建设,在民众心中构建一个崭新的形象。
(三)“互联网”+“品牌项目”
好的品牌项目是红十字业务的最好代言人,不仅可以让受助群体感受到红会实在的公益行动,而且也可以打造红会的优质形象。近年来,无论是总会,还是地方红会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品牌项目,相关的网站也都有项目介绍和实时新闻报道。但是,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组成的介绍信息,对网民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观感。要想切实改变目前的这种大众观感,红会必须在推出品牌项目的同时,还要推陈出新,用新颖的亮点和视觉冲击来吸引民众。
红会可以在品牌项目举行活动的同时,记录下活动的具体情况,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实时报道外,可以录制活动的具体进程,然后制成视频,投放到相关网站,供民众浏览,让大家实在感受到红会的公益服务宗旨。例如,安徽省红十字网站推出的品牌项目有博爱计划、天使计划、干细胞捐献、99救助计划、博爱在江淮和益行计划,网站上有相关的活动介绍。此外,省红会可以把这些项目活动的具体情况制成视频,投放到网站或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上,或相关的微博上,通过浏览量和转发率来达到宣传效果,更好地塑造当地红会的公众形象,增强公信力。贵州省红会所创办的“绿色家园行动”,“‘以弘扬人道精神、传播人道价值’为核心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专门的网站建设。网站建设主要由行动简介、学习交流、工作图文播报、媒体聚焦和项目展示等栏目,向网民展示了此项目的具体组成,也是红会公益品牌项目趋向具体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一个典型,为各级红会品牌项目的打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贵州省红会的品牌项目适应了现今互联网的新潮流,使品牌项目立体化,可视化程度高。
(四)“互联网”+“微X”
近几年,网络文化日渐风靡,网络无疑成为消息传播最迅速的一个新媒介。“网络围观”的参与者,都可以作为事件的当事人,都有主动的发言权。而微博则为“围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郭美美事件中,微博成为舆论交锋的主战场,可见微博力量之大。但在最近一段时间,红会官方微博的评论功能却被关闭,导致网民对红会的日常活动无法进行“评头论足”,红会的相关领导层也无法知晓民众对这些活动的观感,这样很不利于红会的自我建设和推陈出新的。评论功能关闭还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即微博的点赞率和转发率低,微博的粉丝关注热情受到冷落,不利于红会自身的完善。红会官方微博应该重新开启评论功能,取长补短,网民的舆论交锋,也是红会重塑公信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近两年来,微信开始在网民之间风靡,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媒介。企业和政府也申请了公众号,期望民众关注,来达到宣传的目的。红会可以吸取其他公众号的成功经验,青少年和中青年都是微信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是红会目前需要的中间力量。红会可以在相关的网站上注明自己的微信号,与网站相比,微信上获得的新闻讯息要相对方便许多,民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红会最新、最热的新闻纪实。有价值的新闻自然会受网民青睐,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红会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五)“互联网”+“人物纪实”
随着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红会各项捐献量呈上升趋势。人体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量逐年增加,出现了老夫妻双双捐献眼角膜和全家都登记遗体捐献的情况。2015年2月17日,奉贤区柘林镇又有一对六旬夫妻(张明智和范丽夫妇)光荣地成为了遗体和角膜捐献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是红会“三救三献”最好的宣传样本,可以把他们的风采记录下来,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模式,摄制成大型人物纪实的纪录片,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用语言和行动,向社会证明人道的力量。各级红会网站应该开辟一块“爱心人物风采纪实”的专栏,用视频点播的方式,来让网民切实感受人道奉献精神。
青少年群体是红会会员的主体力量,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共同把他们在“博爱周”和平时进行的爱心活动记录下来,网站上现有的图文结合的形式过于单一,如果制作成宣传片,发布在红会和学校的网页上,就可以在青少年之间广泛传播,使他们从小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
三、小结
传统的宣传媒介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网络文化”盛行的现今社会,红会应该积极地适应“互联网+”思维,依靠网络的舆论力量来完善自身的建设,重拾自郭美美事件后丧失的公信力,听取不同的“声音”,让民众了解这个人道组织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用有力的事实来为自己正名。总之,红会要做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变化中获得更长足的发展,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红十字的仁心与侠义
万玉本
红十字会似乎是个舶来品,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发起,最开始是为了救护伤兵,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国际性的人道主义救助团体。但红十字会一贯提倡发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却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很多的契合之处,典型表现在仁心与侠义的文化风骨上。
首先,红十字会旨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与中国古代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是一致的。我们对于医生的最高评价是仁心仁术,表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这个词的典故出自于《孟子》一书,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意思是,有了有仁慈的德行和名声,要将恩泽推广应用于百姓群众身上。在讲究仁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强调高超的技艺,更注重高尚的道德。“仁者爱人”,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颗关爱生命帮助他人的仁爱之心。将仁心放在仁术之前,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生命的尊重,是最古老最朴实的红十字精神。孔子提倡的仁爱正是一种人道主义。每一位投身于红十字事业的工作者都是仁者,因为他们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保护人。
然而,红十字会不能等同于医院,红十字工作者也不是简单的医生。不同于现代严格意义上的医生,红十字工作者并不钻研各种疑难杂症,也没有过大的手术压力,医患纠纷。看似轻松平凡的工作背后却蕴藏着医者的真谛。
在中国很多医生现在整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值班,开会,手术。他们无法选择病人。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辛辛苦苦排队得到一个专家号的河南小姑娘,床位费都付不起,只能苦苦哀求后叹息着离开;医生花了几十个小时做手术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人,却是个脑满肠肥的贪官,送给医生七位数的红包,令医生茫然;面对愤怒疯狂撒泼赖死的病患家属,医生表示无奈,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解释,对于不懂医学知识的病患家属来说,解释再多也是无力,也是苍白。很多医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关于职业认同,关于人生意义。并且医生们停不下来,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抱怨,作为医生,只能通过医术去挽救生命,不多问病人的人生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医生们仿佛进入了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零件。即便很多人拥有仁术,也无法将他们的仁心施于民众。医患纠纷、手术压力、金钱制约,一系列的工作负荷使得现在的医生身心俱疲。与曾经救死扶伤的梦想渐行渐远。
红十字会成为了“医者仁心”实际上的精神家园。不再是坐井观天,迎来送往的重复工作,红十字会永远关注当下正在受苦,需要帮助的人们。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红十字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他们专业而主动,他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不限于仁术,更是捧着一颗颗仁心在工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历史还是现在,“仁心仁术”的红十字思想永远都将存在并且绽放。罗素说有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难以承受的同情。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看见他人受难,都会怵惕恻隐。这种对于他人苦难的不忍和同情,从古代中国到近代西方,都汇聚成共同的精神河流,那就是红十字精神所包含的仁心。
其次,红十字会旨在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不仅是同情和救助遭受天灾人祸的灾民难民,红十字会还非常反对战争,期待和平。苏联元帅朱可夫说:“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从古至今,战争对于人类来说,造成的伤害和毁灭都是巨大的。红十字会便是在战争的硝烟中浴火而生的,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红十字精神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相似的说法。
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提出了著名的“兼爱”和“非攻”思想。“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墨子认为,天下需要相互关爱,不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相互攻击则会产生祸患还灾害。这与红十字会的博爱思想不谋而合,殊途同归。现在的社会变化飞速,科技给人们物质上的带来的改变巨大,跟几千年前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墨子在几十个世纪前所感悟到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是并无重大分别。而且这种“兼爱”和“非攻”思想,不仅仅代表着国家间的利益,更是关注个人的感情。我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哪里只有亭台楼阁,红砖绿瓦而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逃亡的叙利亚难民倒在沙滩旁的孩子的尸体,我们仍然清楚地记得在南京大屠杀中罹难者的表情,我们全都害怕核武器那把高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能带来的悲剧。红十字会崇尚博爱,用一种平等的方式救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远离灾难和暴行,远离战争带来的阴霾。其实这种博爱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里早已经具备。
而且,红十字会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也就是说,每个红十字会成员都有着奉献的精神,都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才去帮助他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像极了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红十字会的奉献精神已经超出了国家和民族,成为了博爱的长城,大爱的海洋。
侠义是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我们都知道白求恩,他是加拿大的红十字会成员,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无利己的动机,专门救助伤员,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更有侠义的精神。白求恩就像一个大侠一般, 在他人危难的关头,远渡重洋,伸出援手。而太多无名的“白求恩”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悔付出,助人为乐,不问姓名,不计回报,真正诠释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义精神。“四海皆兄弟,何必骨肉亲”,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就主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急人之所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过境迁,当代社会当然不再需要以暴力来拯救弱者,但红十字会的奉献精神反映了侠义的内核,那就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红十字会的成员们是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的。
可能侠义二字在有些人看来更多的属于小恩小惠的哥们义气。但真正理解“侠义”二字的人便知道,侠义之士并不追求回报,甚至不惜生命代价去帮助他人。《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何能当上梁山众好汉的大哥?正因为他如“及时雨”一般,能够济困解危,雪中送炭。郭靖为何智力平平却被人称为大侠,就因为他以大多数人的生命为重,誓死捍卫襄阳百姓的安危。这些人物也许是虚构的,那是因为拥有侠义精神的人大多数都不图名利,无法找出那么多的标兵典型。但是他们的奉献精神汇聚起来的就是一股人间正气。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为帮助他人付出爱心是伟大的事业。无名英雄的功绩比个人主义英雄们更加厚重而深刻,就像大海之于喷泉,冰川之于流凌。虽然表面上汹涌澎湃,但内心却波澜不惊。帮助他人是轰轰烈烈的,但将帮助他人作为事业却是需要异于常人的勇气和耐心。
时空在变换,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总有一种大爱终将超越民族、国家、地域的限制。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监狱,不论是在贫民窟里还是在战争前线,不论是台风暴雨还是地震海啸,总有一批人在关心着陌生人的安危,在挽回生命的尊严,在拯救着人类的身体和灵魂。而这一些人每个时代都有,在中国古代,他们是仁人志士,具有侠肝义胆。当代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和宗旨闪现的是人类早就有过,并一直传承的光辉。这种精神“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帮助着、鼓舞着无数正在或将要面临灾祸和苦难的人们。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