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剑”论人道
——高校间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10年发展纪实
11月20日,第十届“帅和杯”高校间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中国政法大学进行最后角逐。
32支英才荟萃的高校代表队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脱颖而出,他们将在三个月后前往香港,代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争夺2017年亚太地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桂冠。
这是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走入中国大陆地区高校10年来,参与高校最多的一届。10年中,共有近千名高校学子在此“舌战群儒”,于“唇枪舌剑”中彰显人道大义。
厚积薄发“模”一剑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从成立至今150余年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与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息息相关。
2005年7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以下简称”东亚地区代表处”)在北京成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广国际人道法有了“根据地”。
彼时,国际人道法在国内高校中尚未受到重视,高校国际法教材中会有一章国际人道法或战争法的相关内容,但是通常由于课时设置和学生兴趣原因,这些内容往往不作为教学重点。
为探明其中缘由,东亚地区代表处和复旦大学法学院陆志安副教授合作,就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教育和传播现状进行调研,探索高校间推广国际人道法的途径,形成《国际人道法在中国高校教育现状》报告。
2006年夏天,东亚地区代表处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教师进行座谈。与会者认为,报告的结论和建议是正确的——国际人道法教育在法学院的课时设置远远不够,为进一步在中国推广国际人道法,应开展国际人道法师资培训和举办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通过“规则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吸引挑剔的法学生们。
2006年至201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和该校法学院朱文奇教授的协助下,东亚地区代表处顺利举办了前五届比赛,积累了丰富经验。从第六届开始,竞赛开始走出北京,在全国部分高校作巡回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子。
一次邂逅伴终生
“模拟法庭竞赛是一项能让学生参与模拟诉讼程序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案件事实陈述法律意见,并考察学生立论以及说理能力。”东亚地区代表处政治顾问郭阳博士说,“学生在竞赛中锻炼提升了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调研能力,这让他们受益终身。”
模拟法庭也让越来越多学生对国际人道法产生浓厚兴趣,很多高校学子和国际人道法的故事可谓“一次邂逅,相伴终生”。
中国政法大学的宋天英,此前从没听说过人道法,仅仅是因为对英语水平的自信,2008年报名参加了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历经重重选拔,她最终入选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
数月之后,宋天英和队友捧回了冠军奖杯。她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每天与国际人道法为伍了……
然而,宋天英万万没想到,自己和国际人道法的故事只是刚刚开始。数年后,宋天英参加竞赛时的法官之一、时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法律顾问理查德·德加涅先生成了她的上司。
当年,因为比赛成绩优秀,宋天英被保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后,又成功申请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实习机会。
半年的实习经历,让她醉心于国际刑法和国际人道法的理论与实践。海牙归来后不久,她申请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实习,硕士毕业后,正式加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大家庭,负责组织模拟法庭竞赛。她的角色从参赛者变成了组织者。
2016年,宋天英被授予“巴西奥尼正义奖”,该奖项的设立是为了表彰对核心国际罪行(例如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灭绝种族罪)的审判、起诉、调查、文件编制、辩护、分析、外交策略或者研究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宋天英获得该奖项的原因之一,就是她不仅在国际刑法和人道法的研究和出版领域做出了不懈努力,更因其“在过去几年通过组织东亚地区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对国际人道法及国际刑法的传播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不要数量要质量
经过10年耕耘,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已经深受高校学生、尤其是法学院学生的欢迎,参赛队伍和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第10届模拟法庭竞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32支代表队参赛,成为历史上参赛队伍最多的一次竞赛。
香港中文大学何世勋教授参加过9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他在第10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现场说:“我注意到一点,多年来参赛队伍一直在增加,但是比赛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对此,郭阳表示:“这说明老师和学生认可了比赛,参赛者对国际人道法的研究兴趣提升了。”
作为比赛10周年的纪念活动,第10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闭幕式上颁发了三个特别奖项。中国人民大学朱文奇教授因其在国内传播、教授国际人道法的不懈努力,荣获“传播国际人道法特别贡献奖”;何世勋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朱利江教授因连续多年担任本项赛事的法官和教练,荣获“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特别贡献奖”;帅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因其多年资助本项赛事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10年来,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不断出现令人欣慰的变化。比赛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学生在筹备比赛阶段发挥主导作用,他们自主组织,自主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指导老师逐渐“退居二线”,只负责纠偏和纠错。“我能感觉到参赛选手在幕后所做的努力,每名选手的表现都令人难忘。”郭阳说。
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教学与研究。如今,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了国际人道法的相关课程;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人道法和人权法研究中心,并开设了相关课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已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签署了在高校推广人道法的合作协议。
郭阳说:“为了保证竞赛质量,我们不会盲目扩大参赛规模,但我们会不断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把竞赛办得越来越精彩。”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