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人人都应得到人道待遇——2016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新动态》
2016年12月27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李欣栩合作的《人人都应得到人道待遇——2016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新动态》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尊重生命发挥人道力量
因宗教分歧、地缘利益等引发的战争、冲突与恐怖活动打乱了世界和平发展的节奏,打破了民众安宁的生活。对此,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积极动员人道资源,合理调配物资,彰显人道的力量。
一方面,应援救灾,维持灾民生活。叙利亚是ICRC(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目前在全球行动规模最大的国家。
1月,ICRC、叙利亚红新月会与联合国合作,将食物、医疗用品、毛毯及其他物资运送到位于大马士革的迈达亚镇及靠近伊德利卜市的富阿(Foua)镇、基夫拉亚(Kifraya)镇。
4月,ICRC和索马里红新月会开始向索马里北部受旱灾影响的近6万人派发大米、豆类和谷物,希望帮助灾民度过困难时期,迎接4月至6月间新一轮降雨的到来。
12月,印度尼西亚发生6.4级地震,这次地震及近6次余震导致至少99人丧生、624人受伤、268所建筑物倒塌或损毁。地震后,印尼红十字会立即启动应变机制,派出紧急应变小组支援搜救、派发物资和进行快速评估,调动2台水车和食水净化设施,为灾民提供安全饮用水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也密切关注印尼灾况,并提供灾后紧急寻人服务,协助在港的印尼人士寻找失联亲属。
另一方面,保护生命,表明人道立场。阿勒颇是叙利亚第二大城市,是过去五年冲突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对于这一处于人道灾难边缘的城市,ICRC叙利亚代表处主任玛丽安娜·加塞尔表示:“袭击不断造成人员丧生,在阿勒颇已无安全之地,就算是医院也不例外。为了阿勒颇的民众,我们呼吁所有各方立即停止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行径。”
12月,ICRC还公布了6月至9月间关于世界各地人们对战争相关问题看法的调查,范围覆盖16个国家逾1.7万名受访者。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战斗员在攻击敌方时应尽可能避开平民;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表示,为削弱敌人力量而攻击医院、救护车及医务人员是错误的。
对此,ICRC主席莫雷尔表示,“我们都需要重新表明我们的立场:禁止施以任何形式的酷刑……即使在战争当中,人人都应得到人道待遇”。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积极参与灾害救援,为灾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与此同时,审视当前的人道形势,呼吁尊重生命,为揭露恶劣行为、引发社会共鸣及红十字运动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
保持中立搭建人道桥梁
在多极化世界中,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坚守的独立、公正和中立原则变得日趋复杂。红十字组织努力不参与政治、维持中立、展开与多方力量的对话、搭建人道沟通的桥梁。
与武装部队保持对话是ICRC全球行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人道法要求红十字会与所有相关方对话,以此确保各级武装部队了解并在其行动中为援助冲突受难者的人道行动提供便利。为此,遇有冲突双方人质时,红十字组织会以中立者的态度,在释放在押人员之前通过与各方磋商及与所有相关在押人员进行私下讨论来协助释放和移交工作。2月20日,9名与乌克兰冲突相关的在押人员在ICRC参与下获释并被移交其原籍国,这是ICRC第三次参与释放和转移与乌克兰冲突相关的在押人员。4月16日,3名在马里阿贝巴服务的ICRC工作人员下落不明,后获知遭地方武装组织绑架,通过交涉,于22日获释。ICRC还争取定期到羁押场所探视在押人员,以监督他们的关押条件和待遇,并通过保密形式与羁押负责人讨论探视中发现的问题。
战线后方,红十字组织积极与各相关国家政府、地方组织乃至受灾群众进行对话,发挥自身优势,以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对本国人道活动提供支持。10月,ICRC主席莫雷尔同尼日利亚总统就尼日利亚的人道局势举行会晤,着重讨论了受冲突影响的东北部地区人道援助事宜。莫雷尔还会见了曾受哈科特港棚户区城市暴力影响的民众,并在拉各斯与尼日利亚私营公司或企业人士探讨创新型伙伴关系,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人道工作中,应对受武装冲突和暴力局势影响之人的需求。中国政府也于10月决定在原有援助规模基础上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1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并由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移民组织和ICRC就开展具体合作进行协商,拟向上述6个国际组织分别提供100万美元,用于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人道援助,帮助他们应对人道主义危机。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还积极搭建或利用各种交流平台,为运动的深入发展创造可能。6月,由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福建和江西两省红十字会共同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论坛邀请两岸红十字同仁、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红十字组织服务社会民生、生命救护与人道传播、高龄老人居家照护、青少年生命教育等4个专题开展针对性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这一论坛日渐成为展示中国海峡两岸人道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两岸人道公益组织同仁交流分享的重要渠道,对推动两岸民间交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
目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一面坚持与践行中立原则,一面积极与多方对话,针对人道问题集思广益,为推动运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与时俱进促进文化传播
10月,亚洲媒体研讨会在孟加拉国举行,探讨在新媒体与创新时代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激发了红十字人思考如何传承和传播红十字文化。总体看,多措并举是推动红十字文化传播的必要方式。
一是开展多种文化传播活动。近年来,红十字组织对红十字运动历史和现状的探索、对国际人道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日渐增多。
3月,ICRC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成立人道科研中心。双方根据协议启动了一项为期4年的项目,目标是促进人道和科学领域间的合作,以及其他领域专家间的合作,开发相关技术以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人道挑战。
与此同时,ICRC就《日内瓦公约》的实施出台重要指南,在“现在越来越流行谈论国际人道法的作用被削弱”的时刻,该指南不仅肯定《日内瓦公约》的核心地位,强调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法律,其作用不仅未削弱,还愈发重要。
为纪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150周年,ICRC、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卡昂纪念馆曾先后在瑞士和法国合作举办展览。10月15日,ICRC与首都博物馆、中国红十字会合作举办展现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人道历程的大型展览。围绕“人道”这一主题,通过实物、照片、视频等形式,讲述150多年来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国际人道法的发展以及ICRC在全球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的人道行动,展现战争中的人道力量。
此外,ICRC还举办“和平行动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圆桌会议、国际人道法讲座等活动,大力宣传法律在人道行动中的作用。
二是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广播等途径组织、宣传人道活动已成为推动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世界无线电日,IFRC(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围绕“紧急情况和灾难时期的无线电”活动主题,指出“面对紧急情况,无线电广播常常是救生的首选媒体”,“往往比其他媒体更能抵御冲击,更快更好地向尽可能多的人传递保护和预防信息,拯救生命”。
在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包括IFRC在内的国际机构呼吁:“应对危机需要思考方式上的根本转变”,“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
5月,为庆祝世界红十字日,ICRC东亚代表处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邀请中国近10家主流媒体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加强互动,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9月,IFRC秘书长哈吉·阿马杜·希到访中国红十字会并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肯定和赞扬了中国红十字会参与的一系列国际救援行动,介绍了国际联合会针对难民、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等全球议题的战略与行动。
三是公布统一的运动标志。4月,ICRC网站对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标志予以公布,指出在ICRC、IFRC与国家红会交流沟通或共同为某项紧急人道行动、某个全球关注的议题或活动筹款时,均可使用此标志。该运动标志中,红十字与红新月标志并排显示,外部围有“国际”和“运动”字样,有阿拉伯语、中文、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国际大会的官方语言)六个版本。运动标志代表的成员包括190个国家和地区红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展示出了全球红十字与红新月网络覆盖范围的广泛性。
红十字文化传播是红十字运动的重要工作,新媒体的出现则为红十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和方式,对红十字标志的推广、文化传播内容和技术的创新有重要影响。
直面挑战积极探讨对策
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因素导致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加剧,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其一,武装冲突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一是冲突的延展性,即冲突不再仅局限诸如叙利亚或阿富汗某个国家,冲突引发的难民问题使其他地区也受到极大冲击。二是冲突的参与方更具“分散性”。随着类似“伊斯兰国”等组织的兴起,冲突不再仅发生于国家之间,冲突各方正越来越“分散”。这意味着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要和一个或两个冲突方谈判就可以,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三是冲突日趋“城市化”,近些年的武装冲突多发生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这些变化,引发了严重的难民问题。据统计,过去10年中,全球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人数翻了一番,因战乱而流离失所者人数达到70年来最高水平。10月9日至11日,在柏林举行的全球健康峰会聚焦移民及难民健康议题。ICRC总干事伊夫·达科尔在峰会上表示:“难民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每一个与难民有关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二,人道救援物资仍相对短缺。在人道主义援助需求骤然巨增的今天,救援行动所需的资金和国际支持却没有出现显著增加,经费持续短缺使相关行动捉襟见肘。目前全球人道主义救援资金缺口高达200亿美元。10月,IFRC发布了以“韧性”为主题的《2016年世界灾害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大家一致认同灾前对民众应对灾害的“韧性”的投入将减少伤亡和损失,但是,在国际援助资金中,每100美元仅有40美分用于备灾和减灾。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全球人道主义危机将在自然灾害和人为冲突双重打击下更加恶化。庆幸的是,这一问题已为社会各界重视,筹募物资推动人道援助的开展成为红十字运动的重要工作。联合国在筹备人道主义峰会过程中,专门设立人道主义筹资高级别小组,以审查当前全球人道主义筹资面临的挑战,寻求及时有效筹资和使用资金的方式等。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以“同心共筑便民桥”为主题,所筹善款将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和田林县贫困地区修建便民桥,改善两县贫困地区末端交通条件,方便当地民众出行,为精准扶贫做贡献。88家驻华使馆、包括ICRC东亚代表处在内的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中外企事业单位现场设展,吸引了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当天共筹得善款300余万元。
其三,推行人道法任重道远。国际人道法明确规定与冲突无关的人员应该得到保护,国际刑法中也明确指出攻击维和人员是战争罪行,问题是现行法律往往无法得到执行。
莫雷尔表示:“战争中轰炸医院、平民大规模流离失所以及性暴力之祸几乎已是司空见惯。冲突中的人类苦难已是老生常谈。总体上,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失败的。无论国家、军队还是武装团体都未能充分尊重《日内瓦公约》中规定的基本人道价值。如果国际人道法遭到践踏,我们终将付出代价。”国际人道法的推行面临严峻挑战。
10月,ICRC国际法与政策部主任海伦·德拉姆表示:“很多时候,大家经常在新闻中读到法律如何被破坏。如何恢复大家对法律体系的信心无疑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应向外界传递这样的信息:即使法律被破坏,也不意味着法律没用,应寻找办法防止其被破坏”。ICRC还发布了一部名为《不计后果的胜利》的短片,通过使用世界各地冲突场景的真实片段,描述了漠视《日内瓦公约》所造成的惨痛代价,旨在加强公众的国际人道法意识。
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军事武器愈加先进,在战争冲突中致使无辜群众伤残、丧生的案例屡见不鲜。11月14日,恐怖分子化学武器攻击致使盖亚拉当地儿童身体出现莫名变黑变硬;同月27日,22名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人员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人员使用毒气攻击,致使身体不适。这些事件的发生时刻提醒着爱好和平的国际人道主义者要为武器的规范使用发声。10月,在联合国大会第71届会议第一委员会上,ICRC副主席克里斯蒂娜·贝利女士指出,“在针对武器展开辩论时,有鉴于国际人道法对武器使用规定的严格限制,必须考虑到能够证明武器预计给人类造成惨痛代价的那些事实”,在认识到核武器影响的基础上,“成员国就有责任采取果断行动”,按照联合国“推进多边核裁军谈判”通过的建议行动。11月11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执行委员会决议谴责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呼呼所有各方不再使用化学武器,并主张对相关责任方进行问责。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化学武器公约》第二十届缔约国大会上,ICRC与各缔约国呼吁朝鲜、以色列、埃及、巴勒斯坦和南苏丹立即批准或正式加入该公约,ICRC还赞扬了各国政府、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联合国在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储备、调查有关化学武器使用的指控以及归因责任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为防止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规定进一步弱化,ICRC重申了在研制并使用剧毒化学物质以将其作为执法武器这一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及呼吁,恳请各方遵守承诺,彻底销毁并不再使用各种化学武器。
凡此种种,无不要求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各组织间、红会与各国政府、红十字组织与其他组织加强团结合作,客观分析人道局势,为解决问题提出理想的方案。5月,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起,以“同一个人类:共同责任”为主题的首次世界人道主义峰会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多样、全球化的人道主义体系,为大力改进人道主义行动寻求全球支持。会议除开幕式、全会,还有7场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高级别讨论会、15场特别会议、110场边际会议以及展览等活动,重点是要求领导人做出行动承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人道主义组织负责人、私营部门将共同承担责任,改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峰会成果丰硕,包括:做出1500项承诺;认可五项核心责任(预防冲突、尊重国际人道主义法、不让任何人掉队、将发展努力与人道救援行动相结合、加强筹资);改革现有的全球人道救援体系,使之更有效率,并提高救援资金的利用率。ICRC主席莫雷尔表示,本次峰会朝正确方向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为改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开了一个好头,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利益攸关方参与其中。但是,主要捐赠大国领导人未能出席此次会议,如七国集团中只有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会,俄罗斯在峰会召开前夕指责联合国拒绝听取其意见,并公开表示俄方不受峰会共识约束,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外界对本次会议的共识能否顺利落实产生疑虑。会议并没有提出履行承诺的途径,这些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发变革还有待时间检验。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俄罗斯等国的缺席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即必须努力协调各方力量,尤其是整合大国资源参与到人道行动中。
简言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红十字运动一方面要继续为部分地区提供战地救援,另一方面又要适应世界发展的新环境,科学理性地看待当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协调好红十字运动与各国、各地区的利益关系,推动红十字运动及世界和平的发展。
(作者分别为池子华、李欣栩 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及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