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观察思考】 << 【理论园地】 | 【历史研究】 >> 
 发布日期:2017-3-30 19:55:41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观察思考】

讲好红十字故事的“四大要素”

——关于上海市红十字宣传工作的调查报告(下篇)

郝如一

 

    为了讲好红十字故事,从2014年1月起,《上海红十字》报头版下方开辟了一个人物故事专栏,取名《身边的红十字》。这个栏目以人物通讯的新闻体裁,以讲故事的生动语言,每月推出一位先进典型,鲜活而感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例如,长海医院进修医生宋巍615逝世后,捐献器官救治了6位患者,除《上海红十字》宣传其感人肺腑的故事外,央视、上视均作深度报道。沪上各广播、平面、网络等新老媒体累计报道达100多篇次。宋医生辞世后的10多天内,就有39位上海市民登记捐献器官。

当然,这仅仅是上海市红十字宣传“讲故事”的一个侧面。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归纳的“四大要素”,已经成为“讲好上海红十字故事”的构成要件。

 

要素之一:队伍与人才

 

为讲好红十字故事,上海市培训一大批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方位与多层次相结合,能说善道、能言善辩、能歌善舞、能写善画、能设计善摄影,乃至能管网络善制网页的“故事员”。

所谓普及,就是所有新入职的红会干部、新入会的红会会员、志愿者等,都要接受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岗前培训。为此,他们制订了《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培训大纲》,突出抓好新进工作人员、会员、志愿者和冠名医疗机构新进职工的普及培训。据不完全统计,5年多来,全市共组织各类传播培训700余场,开展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超过2400次,传播人数累计超过百万人次。

所谓提高,就是在市、区县和市级冠名医疗机构分别建立3支比较专业化的“讲故事”人才队伍,即通讯员队伍、传播师资队伍、宣讲员队伍,通过每年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锻炼,这3支队伍已成为“讲故事”的骨干能手。还有连续举办6届的上海市大学生国际人道问题辩论赛涌现的获奖辩手,更是不可多得的传播人才。浦东、嘉定、普陀区的红十字宣讲队、青浦区的老年骑游队、金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宣讲团等,深入基层、面向社会、开展巡讲、扩大传播,颇受欢迎好评。

 

要素之二:统筹与整合

上海市红会坚持将传播工作放在红十字各项业务中统筹安排,放在构建红十字大宣传格局中统筹安排,放在红十字专兼职人员能力建设中统筹安排,做到“以传播促工作,以工作带传播”,增强了宣传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全市各级红十字组织在开展“三救三献”、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红十字青少年等各项业务,尤其是在开展“群众性现场应急救护培训”和“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等市政府实事项目时,主动将红十字知识传播纳入普及培训体系或项目服务始终,使其与红十字人道事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在贯彻中宣部关于把握和统筹好宣传工作“时、度、效”的关系上,时任副会长张钢说,所谓“时”,就是红十字宣传要结合群团改革,把握时代主题、认清时代特征、找准时代坐标。所谓“度”,就是掌握口径、把准尺度。既要有政治高度,也要有社会广度;既不能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又要贯彻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原则,还要适应受众心态,防止正面宣传出现负面效果。把握了“时”和“度”,宣传工作就必然会产生“效”。但是,我们在宣传工作中还必须提升“讲好身边故事”、“运用群众语言”的“音响效应”附加值,增强市民公众对红十字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关于宣传工作的“点、线、面”,张钢说,“点”越来越多了,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见诸报端、网端、微信端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但我们发现有些报道还是局限于单次事件、单个案例,缺少榜样的影响力、典型的感染力。为了把红十字宣传从一般化的、散在的“点”型,整合成以人道、博爱、奉献为主线的、更“有故事”的“典”型,必须由点到线深入挖掘、跟踪报道,让红十字故事更加靓丽动人,才能“以点牵起线,以线带动面”。

近年来,每个区(县)都发现、培育、树立了一两个“真正拿得出手”的典型。例如嘉定区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瞿大我,从学校退休后主导创办了遗体捐献社团“春蚕之家”,7年多来累计帮助200多人登记加入捐遗志愿者行列。他经常不分昼夜、随叫随到,赶赴现场协助落实遗体捐献事宜,帮助捐遗者家属办理后事、赶写悼词、主办告别仪式。他创作的《生命之歌》,被众多新闻媒体称为“全国第一首为遗体捐献者而唱”的歌。他还兼任《嘉定红十字》责编,出版报纸33期;整理区红会20多年的文书档案,参与编撰《嘉定红十字历史编年实录》;为红十字会200多场次会议、活动拍摄照片几万张。他还组建全市首支红十字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亲任队长,演出近百场;参与筹建区红十字宣讲团,举办传播人道法和红十字精神的宣讲活动660余场。他的事迹曾经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的赞扬。

2015年4月27日,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团市委、文明办、金山区委举办了“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爱心团队事迹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接见报告团成员,在全市掀起了宣传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高潮。对瞿大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爱心团队”的事迹挖掘和宣扬推广,就是点、线、面相结合“讲故事”的典型案例。

 

要素之三:转变与创新

 

一些红会同行认为红十字宣传都是老生常谈的“四季歌”,到什么纪念日宣传什么就行了,没啥可创新的。但是,上海市红十字会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在保持原则框架和传统内容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只有不断追求表现形式和宣传内容创新,才能以“接地气”的“红十字故事”去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同支持和热情参与。

创新,首先是工作思路的转变。近年来,上海市红十字会宣传工作思路实现了八大转变:一是由要我宣传向自我加压、主动出击转变;二是由就事论事宣传向顶层设计、大局谋划转变;三是由单打独斗宣传向横向合作、纵向联动转变;四是由阵风阵雨式宣传向分层分类、融合业务转变;五是由传统媒体宣传向结合新媒体、矩阵式宣传转变;六是由面上泛泛宣传向典型引路、感人故事转变;七是由习惯于自我封闭式宣传向借助新媒体、面向全社会转变;八是由动态事件宣传向动态事件、典型故事、深度报道三者兼顾转变。

    除了继续利用报刊、广播、网站、板报、海报、橱窗、折页、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主题征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十八般武艺”传统方式开展宣传外,上海市红会创新拓展了移动媒体、LED屏幕、微电影、公益片等多种途径,还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按照“月月有播放”的要求,从2012年起,他们每年都在全市5800多辆公交的车载移动电视、2000多幢楼宇屏幕及5个闹市区商业广场大屏幕、5个公交枢纽滚动播放系列公益宣传片,还在7条地铁线路16个站点设置了30块灯箱公益广告。宣传内容涉及纪念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志愿服务、千万人帮万家爱心救助、遗体和器官(角膜)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艾滋病防控与反歧视、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等。各区(县)红会也结合自身优势,制作视频短片,在当地有线电视、社区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上海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上线一年关注人数已达4万余。该号每周发布2条以上本市红十字的新闻信息、典型人物、急救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开通了急救培训、志愿服务、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微信捐款、少儿住院基金等各项微信便民服务功能;积极利用公众号举办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竞赛。

     宣传工作创新,有时是和红会新业务相伴相随的。 AED是一种可供公众使用的傻瓜型急救设备,适用于现场为心脏病突发患者进行电除颤,以帮助恢复心律。上海在全国较早开展AED普及工作。去年9月12日,第16个“世界急救日”,上海红会于机场、轨交等公共场所安装了310台AED。于是,新闻宣传立即跟进。当天,《救命神器亮相申城街头——本市公共场所安装310台AED》等事件新闻和科普文章在全国、本市都引起了极大反响。中央电视台也分别在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予以报道。今年,上海红会又在高校中推进AED的普及使用,再次受到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

 上海市红十字会宣传工作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借力借势于政府的“六五普法”规划,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等主动纳入全市普法行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超额完成了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上海市红十字会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了普法先进单位”,

为提高普法宣传效果,上海市红会制订了《2011-2015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六五普法”验收基本标准,制作了《红十字普法宣传片》在相关媒体播放;设计印制了纪念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主题的宣传台历2000本、印发“红十字普法折页”6万余份、修订编印《红十字法律法规“六五”普法读本》和《红十字知识简明读本》5万册供基层宣传;在官网开辟网上课堂和在线考试,开启了“互联网+”的普法教学模式。2013年,在市有关部门支持下,他们又将红十字法律法规纳入“干部在线学习城”菜单目录,供全市公务员学习;先后在市人大刊物《上海人大》和市政协刊物《浦江纵横》刊登红十字普法专题讲座。嘉定、松江等区已将红十字普法传播和救护培训一起,列入科处级公务员学习课程。在各类学校,则通过“探索国际人道法”课程、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高校国际人道法辩论赛等形式,将普法知识列入生命教育拓展课程。在社区,更是充分发挥基层红会贴近群众的“接地气”优势进行普法传播。在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各单位普遍利用新员工岗前教育,开展红十字普法培训。

 

要素之四:文化与理论

 

《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播红十字文化,弘扬红十字精神,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就从根本上指明了红十字宣传的意义和方向。文化建设在普及红十字运动知识、弘扬红十字精神方面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时任常务副会长高解春如此领悟道:“讲好红十字故事是要有丰厚文化内涵的。”

在红十字文化建设上,上海市这几年颇有“大手笔”:

——拍摄制作《淞沪抗战中的红十字》、《回眸百年 再创辉煌——纪念上海市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红十字志愿服务》、《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预防艾滋病》《红十字救护教学》等10多部纪录片、纪念片和公益宣传片。

——在市中心延中绿地博爱广场、宝山罗店红十字四烈士纪念碑等红十字传播基地的基础上,于2012年在苏州河畔普陀长风一号绿地建造红十字文化广场并设立《爱·人道力量》红十字主题雕塑。2013年着手在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筹建的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已于2016“5.8”揭幕开馆。各区(县)红会也纷纷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打造各自的红十字文化传播基地,如嘉定区的红十字文化教育园地、松江九亭镇红十字文化主题公园、浦东老港红十字主题公园等。

——在学校,将红十字文化融入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中。连续7年举办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通过各种类型的红十字主题征文、书画、摄影、故事会、微电影作品比赛等,传播红十字文化。

——用文艺的形式宣传红十字理念与工作。如通过舞台剧,将群众性现场急救的成功案例搬上“世界急救日”活动舞台;通过演讲比赛,诠释红十字志愿服务优秀案例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动漫片、漫画和知识竞赛,传播红十字知识和核心业务;通过公益广告语征集,弘扬红十字精神和文化。

——2016年9月23日,举行纪念少儿大病住院互助基金成立20周年演讲报告会。通过“分享20周年”、“点赞20周年”、“祝福20周年”三个篇章,以学生为主的群众性表演形式,回顾基金发展20年的心路历程、讴歌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反映受益者的心声体验。

作为红十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是不能不重视的。上海市在这方面又开了全国的先河:

——从2010起,先后召开了“红十字能力建设”、“中华文化与红十字运动”、“抗战时期的上海红十字”、“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廿周年暨红十字会依法办会”等为主题研讨会,举办了“红十字精神与立德树人”论坛和“两论一动与红十字事业发展”座谈会。今年7月5日,又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了“2016年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移植论坛”。

——去年底,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会,除吸收市、区(县)红会领导、部分专兼职干部和志愿者入会外,还聘请了若干高校专家为研究员。研究会随即公开征集2016年度研究课题,半年后又对课题进展进行评估和科研方法培训。在研究会筹备阶段,他们就围绕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成立,以及上海市红会自身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专著。

——为纪念少儿大病互助基金20周年,委托复旦大学对互助基金20年来创设背景、政策变迁、实施状况、家长受益和儿科发展情况等进行调研与分析,从体制、机制、运行、经济学评价和社会意识培养等方面,对互助基金进行评估。研究报告于2016年9月13日下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行的专题研讨会公布。会上还邀请教育、卫生、医保专家学者,围绕互助基金的运行、改革与发展进行研讨。

“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事业发展的催化剂。上海市红十字会将继续把宣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抓好宣传设计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红十字文化宣传产品,力争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十字,认同红十字,进而参与红十字。”高解春表示。

(作者系苏州市红十字会原专职副会长)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历史研究】
【理论园地】
【目 录】
【观察思考】
【图书评论】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