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出版 <<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郭长江一行访问苏州大学 |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合肥研究基地揭牌 >> 
 发布日期:2017-11-6 23:26:35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出版

 

 

 

袁灿兴博士所著《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作为池子华教授总主编的“红十字文化丛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出版)之一种,日前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8万字,对无锡华氏义庄进行了系统研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原会长华建敏多次强调,要对中国传统慈善事业进行研究,继承慈善文化传统,从中吸取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积极成分,开创红十字事业的新局面。事实上,红十字会作为舶来品,之所以在中国落地生根,与中国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义庄是中国传统慈善事业中最具特色的慈善机构,对义庄进行专门研究,是传统慈善事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这方面,史学界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典型性研究尚比较缺乏。无锡华氏义庄,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最具有典型性。本书的出版,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对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

 

池子华序

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世家能绵延繁盛,世代不衰,这不单单是外界的经济、政治地位所决定,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精神支撑。此种精神在数代之中,不断累积,凝成家风家训,形成家族文化,影响于后世。深厚的家族文化,表现为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及社会责任等。

作为无锡文化世家之一,荡口华氏家族以诗书传家,于科举上不断突破,形成了“尚德乐善”的家族文化,为地方社会做出贡献。华氏家族文化有着诸多表现,在求知上,重视文化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在仕宦上,为官时清廉持身,为民效力;在社会事务上,创设义庄,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义庄在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始创,此后连绵千余年,成为各大宗族声望的标志。义庄承载了诸多社会功能,它予族内弱势群体以赡养,为子弟提供教育,设置义冢使穷人得以体面下葬,参与各类社会公共工程服务地方等。创办义庄,使慈善成为经常性的行为,而不是偶发行为,于经济上也是相当可取。从经济角度来看,偶尔一为之的,突发性的慈善,往往开销更大,效果也差。而捐义田,设义庄,使慈善成为经常性的行为,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果。

明清两代,无锡华氏族人先后多次创设义庄,为地方,为宗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义庄的创办,甚为艰难,常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明代华守吉未能创办义庄,遗命儿子华辉继承父志。清乾隆年,华端揆未能创办义庄,遗命儿子华进思实现遗愿。道光年,华清莲未能创办义庄,遗命华存恭诸子继续努力。民国时,华应斋捐田五百亩准备创办义庄,却在筹建过程中去世,最终未能建成义庄。义庄创办成功后,后世子孙会尽力将之维系壮大,发挥其社会功能。华氏诸义庄创办之后,在稳定社会秩序,帮助贫弱族人,从事公共工程,推行社会教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办义庄的历代华氏族人,其背后有着理念的支持,有信仰的遵从。自南齐孝子华宝始,虽经历了各种变故,华氏却以孝悌相传,凝聚族人,并为社会效力。自明代开始,鹅湖华氏,在科举、经商、从政、文化等各个领域,获得大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而这些人物的涌现,被视为是祖先厚德,余庆子孙的表现,这又激励着一代代的华氏族人去从事慈善。无锡华氏义庄虽是中国慈善史上的个案,但由其中,可以管窥中国传统社会的复杂生态,可以看到社会秩序如何依靠绅士阶层维持,宗族力量如何凝聚族人,教化如何在经济补助中推行,传统慈善机构如何进行运作等。

明代高攀龙提出一种设想,即以义庄、宗族为平台,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社会自治,进而人人思其本,克服宗族中的“强者骋,弱者靡,崇者亢,卑者越,赢者淫,拙者滥”等社会问题,实现亲亲贤贤,进入一个美好社会。高攀龙的设想虽具有理想化色彩,但义庄在传统社会治理中的良性作用,却是值得肯定的。《礼记》中提出了门内之治与门外之治,门内相当于家,门外则相当于公共领域,门内门外都以孝为前提,孝是基础,此外还必须有“义”。“义”表现在对公共事务承担责任,提供乡间公共服务,如教化、赈灾、养老送终、扶弱和架桥等。义庄即是“义”的最好体现,义庄存在于乡间,它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维持着地方秩序与善良风俗。

义庄及家族文化的研究,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荡口华氏家族为代表的文化世家所奉行的价值,恰恰是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此种价值观对民众的教化力量,远大于说教的力量。华氏义庄之中,蕴含了传统文化中的孝、义、自强、勤奋、爱国、修齐治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诸多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在今日,这些价值观为“中国梦”充实了资源与动力,成为“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对促进社会进步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两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刘选国副理事长,给我提出建议,希望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研究一下包括华氏义庄在内的传统慈善事业,探讨慈善文化对中国红十字事业有何可资借鉴的价值。经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这是一个被忽略的学术领域,就连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的华氏义庄,也成果寥寥。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正好袁灿兴博士申请做我的高级访问学者,便将此课题委托他来做。灿兴欣然接受,立即全身心投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完成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最终成果,尽管一些问题的探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整体而言,还是可圈可点的。

义庄及义庄文化的研究,对灿兴而言,只是一个开端,希望他在此基础上,继续攀登,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是为序。

2017727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义庄概念演变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义庄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宗族宗法的发展

第二节  范仲淹首创义庄

第三节  明清义庄概况

第四节  近代义庄变迁

第五节  现代义庄消失

第二章  华氏家族述略

第一节  无锡华氏源流

第二节  华氏家族家风

第三节  华氏文化成就

第四节  华氏家族仕宦

第三章  华氏义庄的变迁

第一节  明代华氏三创义庄

第二节  华进思建老义庄

第三节  华存宽创新义庄

第四节  华鸿模扩建义庄

第五节  民国荡口诸义庄

第四章  华氏义庄的功能

第一节  祠堂祭祀

第二节  义塾助学

第三节  义冢助葬

第四节  救助事业

第五章  华氏义庄的运作

第一节  义庄管理

第二节  义庄经营

第三节  义庄分配

第四节  义庄维持

第六章  华氏义庄与传统社会

第一节  义庄与家庭

第二节  义庄与宗族

第三节  义庄与地方

第四节  义庄与官方

第五节  义庄与役田

第七章  义庄与传统及近代慈善机构

第一节  传统慈善机构述略

第二节  义庄与传统慈善机构  

第三节  红十字与近代社会

第四节  义庄与红十字会比较

第五节  现代视野下的义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