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惠民生
——山东省临沂市红十字会“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
“幸福院是‘第一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大好事,我们有空就过来转转,有需要的地方就搭把手,就是盼着能早一天建成!”山东省沂水县圈里乡增山后村村民贾胜昌望着即将竣工的博爱幸福院开心地说。
增山后村是临沂市红十字会“第一书记”任职村,全村共有181户,557人。其中70岁以上独居老人近20人,大部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村集体收入有限,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博爱幸福院和卫生站的建成,将极大改善他们的养老及就医环境。
临沂市红十字会派驻“第一书记”梁士鹏入村工作以来,主动谋划作为,在抓党建、强文化、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群众一致赞誉,“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沂蒙大地深入人心。
抓党建 促提升
驻村任“第一书记”后,梁士鹏将抓党建摆在首要位置,抓班子带队伍,为村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坚持不懈抓学习。研究制订符合实际、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方案,为解决党员相对分散、不易集中等问题,建立了增山后村党员学习交流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和发布各项学习资料,实现指尖点一点,党课轻松上。
一丝不苟建制度。与村两委认真梳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结合对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各项制度学习研究,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帮助任职村建立长期性、系统性学习制度,与全体党员一起梳理各级组织部门出台的党建相关制度,明确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提升党员队伍的纪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创新形式搞活动。组织开展“真学实做走在前、争当沂蒙好党员”“寻闪光足迹、讲奉献故事”“两亮一做一争”“受教育、亮承诺、见行动”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拉近了党员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服务意识。
抓文化 促和谐
抓党建、促脱贫的同时,“第一书记”梁士鹏组织多形式、分层次、全方位地宣传红十字知识,传播红十字文化,引导创建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
走访交流增了解。通过日常入户走访、会议座谈交流、部门结亲连心等方式,在加深与群众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上,宣传红十字工作,传播红十字文化理念,提高群众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文化上墙造氛围。精心打造 “红十字文化一条街”,将红十字文化与慈孝恭顺的传统文化、四德工程建设相融合,在村内主干道两侧绘制红十字文化宣传墙600余平方米,宣传内容涉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等,让村民在日常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红十字文化熏陶。
知识普及见实效。在“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期间组织开展新红会法宣讲、应急救护培训、健康义诊、捐献知识普及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增进村民对红十字会的了解和认识,切实感受红十字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抓实事 促帮扶
临沂市红十字会党组指导任职干部积极协调资金、落实政策,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救助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全村41户贫困户38户已摘帽,脱贫工作在快车道上加速前行。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利用各项资金近100万元,完成系列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5万元,援建社区幸福院、卫生站各一处;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扶贫就业车间一处,扶贫加工车间600余平方米,以租赁形式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2.2万元;投入21万元专项资金入股乡光伏发电项目,以分红方式取得现金收益3万元;投入资金1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粉刷美化墙壁近3万平方米;修整生产路10公里,硬化路1公里;修建大口井一处,河道清淤6000立方米,新增灌溉农田近百亩。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用,为村产业发展做了充分保障。
突出产业扶贫支撑。一方面做大做强林果等主导产业。通过免费发放桃树苗、进行优惠补贴等政策,大力鼓励引导村民改变种植模式和品种,由种植传统农作物,转向种植以晚熟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作物,联系农业专家到村指导桃树的田间管理。现已累计新增加桃树种植面积近200亩,桃树成熟后可达到户增收近6000元。另一方面做多做活手工业等辅助产业。通过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帮助建立电商网点等措施,扶持藤艺家具、铁艺花架两个加工点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鼓励其吸纳贫困户就业。
开展人道救助帮扶。争取助医、助学等救助金4万余元,募集10万余元的生活用品、服装、药品和乳制品等物资发放给困难群众;面向11个任职村捐赠办公桌椅100余套,价值3万余元;组织医疗专家入村义诊,免费发放价值10953.84元的药品,200余名患者受益;联系对点帮扶企业泉道农业集团出资3万元建立敬老孝老理事会,建立敬老孝老基金。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