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但闻人道絮语声》出版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从“博爱恤兵”到“人道、博爱、奉献”——谈红十字文化内涵的演变历程》 | 《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第八辑)出版 >> 
 发布日期:2018-1-15 19:10:05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但闻人道絮语声》出版

 

 

 

湖北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副部长涂文涛所著《但闻人道絮语声——红十字人道工作笔记》一书,作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的“红十字文化丛书”(池子华总主编)之一种,日前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28万字,收录了近年来作者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文章,尤其对红十字会工作的理论探索,有许多思想火花,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序一:努力传播红十字好声音

文涛同志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一名宣传干部,他负责湖北省红十字会宣传工作这几年,经常在《中国红十字报》、《博爱》杂志等媒体上发表文章。我认识他也是从看他的文章开始的。

文涛同志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笔耕不辍,在工作之余发表了不少关于红十字工作的文章。他发表的文章既有对全省红十字会亮点工作的及时报道,也有对业务工作的思考总结,还有对红十字运动历史的深入探寻。通过他的文字,我能够及时了解到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的一些情况。可以说,文涛同志为传播红十字好声音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地方分会的工作人员,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文字功底,非常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十大”代表时指出, “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红十字运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红十字工作者的巨大鼓励;既是对红十字工作提出的要求, 也为红十字事业指明了方向。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广泛传播红十字文化,是各级红十字会和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每一个红十字人,无论身处哪个角落,无论从事哪顶工作,都应该一边实践一边思索,一边行动一边高“歌”,在推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征程中,留下前行的足迹,书写奋进的历史。

文涛同志就是这样一位边实践边思考、边行动边传播的红十字人。我们期待他撰写更多富含正能量的文字,努力传播红十字好声音音。

是为序。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王汝鹏

2017年9月

 

序二:做红十字的忠实故事官

文涛同志勤学善思,对红十字工作一腔热情。近年来,他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写下了大量新闻作品,同时对红十字会工作做了许多归纳与思考,一些理论文章也发表于报纸杂志。文涛同志撰写的新闻报道,集中反映了湖北省红十字会系统的工作实践,消息、通讯、人物专访、社论等等,呈现了亮点与特色;各类理论文章,紧扣湖北省情和红会特点, 提炼、归纳、探寻、启示,呈现了改革创新的内核,值得全省红十字工 作者阅读。

本册39篇文稿,不仅折射出一名“痴情的”红十字人对事业的深入思索,也从另一个维度折射出我省红十字事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每一条新闻,背后都有一个红十字故事。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传递着人道温度,延续着美好与感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红十字会不缺好故事,但缺少好的故事官。挖掘故事、提炼故事并传播故事,文涛就是湖北省红十字会的忠实故事官。

书中的那些故事,呈现了骨髓与器官捐献的凡人善举所传递出的那份感动;红十字志愿者服务乡村农家、关爱留守儿童、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救”在身边的那份无悔;资助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守望人道初心的那份大爱;贫寒学子获得资助走进大学的那份喜悦;应急救护师资开展普及培训、保障群众生命与健康的那份执着;红十字人对过去反思和对未来展望、践行人道为民誓言的那份铿锵。

那感动、那无悔、那大爱、那喜悦、那执着、那铿锵,汇集成红十字故事,汇集成人道的絮语,记录下失智老人对温暖的向往,贫寒学子因梦想扇动的翅膀,白血病童回归校园的渴望,捐髓救人大爱的回响, 军魂烈烈撞击胸膛,老父苍苍泪洒捐赠现场,“生命快递”传来的希望,山谷林间红十字无悔地奔忙……红十字故事,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湖北省红十字会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发挥人道领域助手、联系困难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使命,着力构建红十字“3+1”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十二项核心业务,打造看得见、有感觉、敢放心、广传颂的“四维公信力”,广泛动员人道资源,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待全省红十字工作者,都来争当红十字忠实的故事官。讲好红十字故事,传递人道好声音。

是为序。

湖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宋悦明

2017年9月

 

序三:理论研究的“行动”者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红十字理论研究:“心动”与“行动”》,认为理论研究是“心动”与“行动”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把“心动”与“行动”完美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所谓“心动”,是指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在红十字人内心深处激起的共振共鸣,由衷认识到理论研究对繁荣红十字文化,提升“软实力”,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构建和谐社会、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理论研究的“心动”,是理论研究意识的内在机理,是理论自觉的体现。“心动”是“行动”的内生动力,只有“心动”,才会有“行动”的持续。

所谓“行动”,是指理论研究意识付诸实践的过程。理论研究的开展,即“行动”,是“心动”的外在表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达方式,是理论自觉的“兑付”行为。

应该说,近年来红十字会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心动”,也采取了“行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广泛的“行动”,根子还是“心动”动力不足。突破限制,创造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展理论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自觉”,才是“心动”与“行动”的完美统一。文涛同志做到了,《但闻人道絮语声——红十字人道工作笔记》,就是“心动”与“行动”的结晶,在此向他表示祝贺。

其实,理论研究并非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玄学”,也不能单纯理解为“研究理论”。说白了,理论研究涉及红十字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新版《红十字会法》赋予的红十字会9项职能,哪一项不是千头万绪!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就是理论研究。除此之外,红十字会的“多边”关系,也是理论研究题中应有之义,诸如红十字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与捐赠人之间的关系、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理论研究的课题,都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显然理论研究不是“空对空”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学界固然责无旁贷,但同样也是每个红十字人的基本“业务”,就像文涛那样,勤于思考,笔耕不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对传播红十字文化,弘扬红十字精神,推进工作的开展,多有裨益。

作为一部文集,《但闻人道絮语声》编排有序,结构合理,文笔清新活泼而不失深沉。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在凸显湖北省红十字会“地方特色”的同时,放眼全局,提出许多建设性建议,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诸如《红十字文化建设的七个关键词》《五个维度看中山慈善万人行》《弘扬人道精神  打造“四维”红十字会党员干部队伍》等,无不闪耀着思想者的“火花”。“接地气”的文字,引人入胜,读后余音缭绕,颇具感染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人道的力量。这是一部“好看”的书,值得业界、学界同仁学习。

“心动”贵在有恒,“行动”贵在坚持。文涛年轻有为,相信他会一如既往做理论研究的“行动”者,更希望越来越多的红十字人,“心动”起来,“行动”起来,为红十字理论研究、文化建设贡献才智。

是为序。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教授  池子华

2017年9月于姑苏

 

 

我是2010年10月转业到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的。7年时间,不长也不短,我先后在办公室、事业发展部、赈济救护部工作,自我归纳为“初识红十字、打造暖新闻、但闻絮语声”三个阶段。这大概能呈现我在“人道学堂”7年的成长经历吧。

现将近年来陆续刊发的27篇文稿,加之12篇未刊发的文稿,共计39篇辑录成册,作为对关心我的领导、帮助我的同事、鼓励我的朋友的一种汇报,对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的一种答谢,对自己所经历的这段别具意义的成长之路的一种回望与总结。

涂文涛

2017年9月于武汉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