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富华德:为“起来”而战》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白尔的无悔人生》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曹云祥:“清华之父”的红十字情结》 >> 
 发布日期:2019-5-17 14:22:35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富华德:为“起来”而战》

2019年517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富华德:为“起来”而战》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在来华协助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的“西班牙医生”中,有一位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笔尖向世人诉说,出版图书《起来!一个医生于1939—1945年在中国的经历》,作者就是来自奥地利的富华德医生。

 

图云关印象

·弗雷德曼(Walter Freudmann)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图云关后取名富华德,先后担任救护总队部第171、433、572医务队队长。

富华德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科,1929年加入共产党,蹲过监狱,但赤心不改。1935年他在一家诊所行医,1937年1月,血气方刚的他转道巴黎前往西班牙,投身西班牙战争救护工作,直到一年后撤退至法国,被监禁在集中营。

1939年8月5日,在“国际医药援华会”帮助下,富华德登上了从英国伦敦出发的“安尼亚斯号”轮前往中国,继续反法西斯战争人道救护工作。9月13日他和同伴一行15人抵达香港,受到宋庆龄及中国红十字会的热情接待。由于没有申领到通行证,10月30日,富华德和贝尔乘坐飞机飞到重庆,再换乘汽车前往贵阳。

11月初的一个晴天,“一辆沾满了泥土的,带篷的载重汽车开来了,车上画着一个红十字”,这是接富华德和同伴去贵阳图云关的“专车”。经过4天颠簸,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以茶代酒,为他们接风洗尘。

第二天清晨六时,“一阵小号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这是起床洗脸的信号。一开始就困难重重:没有脸盆,没有水桶,也没有水。经过麻烦的手续好不容易才借到东西。”富华德在《起来!》一书中写道,条件比他想象的还要艰苦,十几位“西班牙医生”挤在一间堆满杂物的“大仓库”里,晚上老鼠横行,肆无忌惮,富华德竟被咬掉一块耳垂。

图云关给富华德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但他不忘初心,希望到抗日前线,为抗日军民尽绵薄之力。

 

万坨的“淋浴”

1939年岁末,富华德一行14人被派到湖南、江西前线。林可胜“博士总算是红十字会对我们最友好的领导,他可能为实现安排我们去湖南、江西省主前线的事克服了不少困难。”富华德说。临行前,林可胜为他们举办欢送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诸位奔赴前线将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上建立起第一批驻扎在师部里的工作分队,将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直接在前线地区执行任务。”

带着这样的使命,富华德等登上了驶向前线的卡车。先到湖南邵阳,而后徒步行进,“为了防止敌人使用或让他们修理不成,到前线的公路被破坏得无法形容,因此我们只得步行走路”,吃尽苦头。肉体上的折磨可以忍受,国民党军方克扣军饷,虐待伤兵的非人道行为,让他愤怒。他向一位军官提出抗议,“不能把那些及时进行肢体手术或截肢就能救活的人放在地上不管”。

更可怕的是,军中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流行,病兵多于伤兵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就得阻断传播源,消灭虱子。富华德提出设立灭虱站建议,尽管被驳回,但他还是动员士兵用土办法在万坨试点

“我们能得到的东西只是黏土、就近生长的竹子、一个酒桶、一只常见的那种铸铁大锅和一块平地。我们的士兵手很巧,就用黏土砌成了一个灶台,上面放着铸铁大锅,可以把水烧开,锅上扣着大酒桶,桶里放着衣服和被子。蒸汽进入酒桶后,所有的虱子都得出来报到,就被这样原始的方法消灭了。”富华德说,“在用蒸汽处理制服的同时,士兵们就被带去冲淋浴。土法灭虱,简单易行,在军中推广开来。

“我们红十字会的人员,由于空手创建出这套行之有效的装备,受到最高的赞赏。”富华德不无自豪地说。

 

飞越喜马拉雅

不久,富华德被召回图云关,随后又被派往云南,为当地驻军和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蔓延,日军占领香港、新加坡、缅甸。部分中国远征军从缅甸撤退到印度北方,美军正准备重新占领缅甸。为响应史迪威将军的指令,救护总队部派出富华德等“西班牙医生”前往印度兰姆加医院,为远征军提供医疗服务。

1943年12月26日,富华德一行从昆明登上运输机。去印度的捷径是通过惊险万状的“驼峰航线”,飞越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大约3个小时可达印度阿萨姆邦。

到达目的地后,富华德被美军汽车接走,随后送到加尔各答接受审查,因为没有办理入境手续(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须向英方申领入境许可),“我们每个人被单独盘问,”富华德说,“因为美国人的疏忽和自信,耽误了事。他们忘了向英国申请入境证。这伤害了英国人的面子,于是我们在加尔各答等了整整一个月”。

直到1944年2月1日,一个美国上校用车把富华德和同伴送到达兰姆加。在那里,富华德“一直在训练营里培养中国军队中的卫生部队”。

随着缅北战役的推进,富华德转赴缅甸,开展野战救护,“我在这些战斗过程里,作为一个营的医生,活动在热带森林中”,富华德说。虽然补给困难,而且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但富华德坚持在第一线,随时随地救治伤兵,直到抗战胜利,踏上归途。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