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是一生的信仰——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健康服务处副处长曹橙
大别山腹地的蜿蜒山路,留下了他跋涉的足迹;北上广医院的ICU病房,记录着他奔波的身影;塔克洛班的断壁残垣,他的汗水和“THANK YOU!CHINA”的笔迹一起渗入土地……
他是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得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健康服务处副处长,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工作人员。
贫困村的“第一书记”
湖北省英山县四棵枫村,位于大别山南麓腹地,地处鄂东第一人工水库白莲河畔,境内水域交织、山林密布,风景秀美宜人,却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始终摘不掉一顶“穷帽子”。
“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是两年前,曹橙第一次来到四棵枫时留下的印象。当时,他刚刚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派,赴四棵枫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全村346户1248人,可耕种面积503亩,人均不足4分地,就连路边巴掌宽的土地都种上了小麦。”曹橙是陕西人,从小在平原长大,见惯了一望无垠的田野,这次来到四棵枫村,大大颠覆了他的认知。
“两年一晃而过,但咱们既然来了,总得给老乡留下点什么不是?”曹橙放下行囊,立即找村两委、老支书和常住村民等了解情况。
“咱们村是库区村,1958年搬迁上岸,本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能过得去。但今年县里搞水域整治,禁止打渔,山上的生态林也不让砍了,大家的日子一下就难过许多。”老支书告诉曹橙。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大事,咱们就是再穷也不能在这上面打主意,关键还是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然光靠这人均4分地,这辈子都甭想富了。”曹橙告诉大家,要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国家的好政策那么多,一定能带领大家走上康庄大道。
曹橙与村“两委”抓紧调研走访。当地交通不便,出行主要依靠摩托车,他不会骑,一度把自家小轿车从陕西老家开到村里,平时带着大家出门拜访客户、“取经探宝”也方便。期间,轿车的油钱、维修费用都是他自讨腰包,没让村里出一分钱。
踏遍青山,“好风景”在村子另一头悄然浮现。2016年,湖北省重点项目“四季花海”旅游景区破土动工,占地6400亩,总投资16亿元,位置恰巧就选在了村北不远处。
“四棵枫的长远发展必须紧密围绕四季花海和乡村旅游做文章。”曹橙和村两委凝心聚力,积极争取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基金80万元,协同社会各方面帮扶资金和村民股金,成立四棵枫村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70余亩,引进红叶石楠、海棠、紫薇、木槿等高价值苗木品种,当年底、次年初分两批销售一空,创收100余万元。
随后,四棵枫又与“四季花海”联合签署中长期发展规划,自筹资金修建穿越四棵枫、连接省道和景区的8公里4车道乡村公路,积极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垂钓等休闲产业,争取100余户村民参与景区工程施工、园林管理,争取支持17万元总会机关返还党费,为四棵枫村援建党员活动中心和村史馆。
如今,四棵枫已有苗木100余亩,民宿、农家乐遍地开花,早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363人减少到5人,贫困发生率由 29%下降到0.4%,。2018年国庆节假期,四季花海旅游人数再创新高,其中近半通过四棵枫前往,各种品牌的小轿车、SUV从景区一直排到了几公里外的村部。
“渔民变花匠,农民当老板。”25岁从城市返乡、担任村支书近20年的王保林说,这是他当年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的光景。
器官捐献的“破冰者”
赴四棵枫担任“第一书记”前,曹橙在总会赈济救护部健康服务处已经工作了9年。
“如果说9年来有哪些事让我记忆尤其深刻,那一定是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进步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曹橙回忆。
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闯出一条新路,是曹橙入职中国红十字会后领取的第一个任务。此前,中国人体器官移植因器官来源问题长期遭受国际社会批评,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还大肆造谣,抹黑中国形象。“因此,这项任务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也关乎国家形象。”曹橙说。
但是,没有人员,没有经验,也没有钱,一切该从何开始?肩负着压力和重托,曹橙和同事“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搭框架、找经验、建网络,试图在这片贫瘠已久的荒原,重新点亮器官捐献的微茫星火。
“这件事乍一看挺简单,一个人离开前捐献有用器官,移植到有需要的患者身上。但关键就在于,通过什么渠道来帮助他实现这个过程,而且必须是公开透明、科学公正、遵循伦理并符合国情的。”回想起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波折,曹橙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难!”
“仅仅在最开始的环节,判断一个人能否实施捐献的环节就十分复杂。”曹橙举例,“比如一个人去世了,逝者自己是没办法做任何决定的,必须由他的家庭来决定,这就涉及到传统文化、伦理的影响。”
“再如死亡判定,他是不是真的死了,是否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救治?如果按照传统的心脏死亡标准,其器官很难保证移植有效,但脑死亡在我国又没有立法,这就涉及到严肃的法律问题。”谈及其中问题症结,已经交卸人体器官捐献职责近7年的曹橙仍滔滔不绝。
“但是再复杂的事,终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行。”面对记者提问,曹橙说,当年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迎难而上解决问题,自己早已记不太清楚,反倒是何时实现我国第一例器官器官、何时出台第一步相关地方法规,当时的激动与喜悦,他至今仍时常回味。
但当事人或许会忘,历史却会铭记。1999年5月25日,深圳大学29岁女教师向春梅得成功捐献双眼角膜,成为全国第一例角膜捐献者;2003年,《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出台,成为我国第一步地方器官捐献法规;2006年2月10日,四川籍农民工陈友余在深圳无偿捐献肝脏、肾脏和眼角膜,成为中国大陆首位多器官捐献者;2007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等工作”……
“到了这一阶段,我们的工作基本就算落地了。”曹橙说,随后十几年,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进程不断加快,并于2010年正式启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2013年正式在全国推开。截至 2019 年 9 月 8 日,全国共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5550例,捐献器官72791个,志愿登记人数1521775人。
“你们铺好了路,却在2013年全部移交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在辉煌来临前转身离开,你们甘心吗?”记者问。
“有什么甘心不甘心的?做红十字会工作,‘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总还是要有点。”曹橙笑道,“再说,党和国家不也给我了莫大的荣誉吗?”他指了指珍藏在办公室抽屉里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奖证书。
塔克洛班的“中国兄弟”
“红十字”源于战争,但在和平中国,这三个字很难让人想到死亡、战争、炮火这些危险字眼。但对于某些人来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注定要与其相伴,因为他们的目光,不仅仅投射在中国。
2013年11月8日凌晨,超强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致6000余人死亡,1000余人失踪,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11月20日,中国红十字会派出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前往台风重灾区塔克洛班市开展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是1923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派遣综合救援队。
灾难之前,奋勇争先,虽然不是隶属灾害管理部门,但曹橙主动请缨,并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第三批队员,于2013年12月17日成功抵达塔克洛班。
在菲救援的日子非常艰苦,菲律宾地处热带,即使是冬季,仍然酷热难耐,加上连日下雨,病毒在灾区肆虐传播,有队员就因工作期间遭遇蚊虫叮咬,不幸传染登革热。这是一种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当时真把我们吓坏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队友安危。”曹橙回忆,当时这位队友被确诊时已是登革热三期,血小板不及正常人的1/7,堵住一个鼻孔,血流又从另一个鼻孔倒灌而出,整个人脸色苍白如纸,情况十分紧急。
“幸好医生护士一听说是给塔克洛班搭建临时校舍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员,马上采取各种措施,从全国紧急寻找血小板,经过数日抢救才挽回了他的生命。”曹橙说,尽管如此,所有队员没有一个退缩,在加强自我保护之余,加班加点推进项目进度。
第三批队员在塔克洛班度过的两个月(2013年12月、2014年1月),正是当地雨水最多的两个月份。其中,1月6日又是当地学校开学的日子。为了让孩子按时开学,队员们经常冒着瓢泼大雨坚持施工,谁都不肯第一个开口,说一句“雨太大了,先歇歇吧!”
队员们的忘我工作,换来的是援建项目的“中国速度”。2014年2月10日,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参与援建的20所学校、166件临时校舍全部竣工,共计9960平方米,帮助莱特省塔克洛班、帕劳、图拉萨等地区的8000余个孩子在离开学校3个多月后重返课堂。
“这是菲律宾历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学校。” 对于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的援建速度,菲律宾教育部长路易斯特罗对救援队的建设速度惊叹不已。“这些校舍完全可以和正式校舍媲美,我们的校长们一定会用好这些校舍。”他说。
“我们走的时候,当地居民还在路旁挂起了横幅,上边写着‘THANK YOU!CHINA!’”曹橙说,摸爬滚打、流血流汗40多天,看见这几个字,感觉“一切都值了!”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在塔克洛班,还是四棵枫,我们都代表着中国红十字会,都必须始终把红十字旗帜抗在肩上,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铭刻心底。”曹橙表示,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对自己而言是一份巨大荣誉,更代表了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红十字会工作的认可。
“还有更多人在默默无闻处做了更多事,我只是代表他们把这枚奖章领回来,这项荣誉属于所有人!”曹橙说。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