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工作研究】 << 【理论园地】 | 【历史研究】 >> 
 发布日期:2020-3-30 10:17:18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工作研究】

 

突出人道供给  参与社区治理

盐都区红十字会

 

近年来,盐都区红十字会主动融入大局,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深化人道服务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在推进社会治理、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盐都区创成“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示范区”。区红十字会先后被表彰为“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百万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红十字养老照护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一、紧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要求,强化职能发挥

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治理,首要的是要将红十字会组织向社区延伸,队伍向社区扎根,这样才能保证红十字工作向社区推进,精准把握社区矛盾问题和群众需求,相应开展工作。为此,盐都区红十字会坚持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进街镇、进社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建强基层组织。规范街镇级红十字会建会程序的七个不可或缺步骤,即:①学习《红十字会法》和章程;②提出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选;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④以党政办名义向区红十字会提出申请;⑤区红十字会批复;⑥召开成立大会并由区红十字会授旗、授牌、授印、授徽;⑦聘请名誉会长。在建强街道、乡镇红十字会的基础上,推进基层组织向下延伸,建立社区村居红十字服务站。

2、明确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推进街镇红十字会、社区红十字服务站达到“六个有”基本要求,即:①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工作设施;②有相对固定的兼职工作人员;③有切合地方实际的工作制度;④有一定经费保障;⑤有稳定的志愿者和会员队伍;⑥有会牌、会旗、会徽、会印(区红十字会统一制作)。会牌和制度必须上墙。

3、落实基本任务。结合盐都实际,通过考核推进,落实基层组织八方面工作任务:①建立健全台账资料;②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③筹资和救助;④组织无偿献血和招募造血干细胞采样志愿者;⑤开展志愿服务;⑥实施应急救护培训;⑦发展会员;⑧创建工作特色。

目前,全区建立了18个镇(区、街道)红十字会、132个村居红十字会、49家企业红十字会、40个社区红十字组织,能够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要求,紧紧贴近群众,有效开展人道服务工作。

二、坚持红十字会工作宗旨,提升有效供给

坚持红十字组织进驻社区“不添麻烦只添彩,不争利益只争光”,紧紧围绕社区所需、群众所盼、红会所能,积极提供人道供给。

1、帮助社区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供紧急救援在城西南福才社区综合楼建设盐都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完善灾害应急预案。指导镇(区、街道)加强社区、村居应急救援工作。对内,先后为区内遭风灾的秦南陈祁、大同和龙冈部分村居有效开展现场救援和向上争取援助工作。对外,也积极动员社区群众参与救援,先后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云南鲁甸等灾区提供人道援助;2016年“6·23”阜宁风雹灾害发生后,社区群众参与募捐超过18万元。

2、帮助社区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提供应急救护。融入平安社区建设,依托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实施“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为群众集中开展初级救护员和群众性普及培训工作,社区居民每年获益3000人次以上。居住在香城美地小区的社区居民徐静在2013年成功复苏1名猝死市民,被评为“江苏好人”。

3、帮助社区完善扶贫帮困机制,提供人道救助。充分发挥社区红十字服务组织作用,对社区老弱病残等困境人员,通过“博爱送万家”登门慰问、资助医疗学习生活费用、发放博爱联系卡等多种方式,提供精准人道救助,每年受益在3000人次左右。

4、帮助社区完善文明创建体系,提供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作用,在社区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募捐筹资等人道业务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典型。社区红十字服务成功助力盐渎街道福才社区当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5、帮助社区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人道传播。运用多种大众媒介,多措并举,在社区广泛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和红十字博爱文化,促进社区关爱生命,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形成,增强群众公益意识,激发民众向善热情。

三、做好社区人道服务工作规划,加强平台建设

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我们着力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社区人道平台建设,搭建好不断凝聚人道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升自我的优质平台。

1、搭建好人道资金筹集平台,提高救助实力。坚持“政府政策引导、红会主体担责、相关部门协同、社区共同参与”,建好人道资金筹集平台,并不断尝试通过举办博爱作品展、建立“存本用息”冠名基金、开通网络筹资通道、接受委托定向捐赠和服务社区结对资助等募捐方式,筹资渠道逐步宽广。近几年,盐都年均筹集善款300多万元。

2、搭建好志愿服务参与平台,激发爱心力量。积极推进“互联网+红十字会”,立足社区,利用网络,搭建平台,激发社区群众踊跃成为志愿者,有效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与捐献、募捐筹资、社区结对服务、应急救护、养老照护等志愿服务工作,增强社区造血功能,丰富社区人道供给。

3、搭建好部门协同合作平台,壮大供给总额。主动将红十字工作和社区党建、综治、老龄、妇女等工作有机结合,设计好群众欢迎的人道服务项目,共用社区阵地,丰富人道资源,在社区困难职工、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权益保障和需求服务上互通有无,合力供给,共享阳光,化解矛盾和难题,提升社区群众幸福感和红十字的品牌效应。

4、搭建好理事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平台,优化人道供给。着力协调发挥公安、教育、卫计、共青团等理事单位的作用,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搭建平台,便于他们参与社区红十字服务,弥补红十字会在社区平安建设、困境学生关爱、健康教育促进等供给方面的不足,凝聚人道力量,服务社区群众。

四、彰显地方红十字会工作特色,真心关爱群众

坚持务实创新,注重项目引领,着力塑创红十字品牌,彰显红十字社区人道服务供给工作特色。

1、成立旧衣物接收中心,化解社区居民捐衣难。率先全市于2014年成立旧衣物接收中心,常态化接收旧衣物,由社区志愿者清洗整烫、消毒分类包装,按需发放给需求地区或者困难群众,方便社区群众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2、设立“红十字博爱超市”,推进社区边缘户脱贫。2010年起,按需建有设9家博爱超市,每年动态资助不同类型的困难家庭近千户。近5年落实资金达到300多万元,每年组织博爱送万家帮扶700多户困难群众。

3、依托社区博爱家园,推进养老照护服务。积极推进博爱家园建设,推进志愿服务、救护培训、人道救助、募捐筹资、博爱文化传播等红十字“5+X”工作进社区。在博爱家园基础上,实施志愿者与有需求的老龄人员结对,推进养老照护,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特色鲜明、有效可续的人道服务。2018年4月代表省市接受总会督查受到充分肯定,2018年6月代表江苏省出席在福建厦门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并专题发言。

4、实施博爱助学助医,让社区特定人群感受人道关怀。5年共帮扶困难学生542人、近70万元;救助白血病、尿毒症、红斑狼疮等重大疾病患者3000余人、350多万元;慰问精神病患者、麻风残老人员300人次、30多万元;近3年实施“明亮眼·都有爱”红十字光明项目,每年投入10多万元,为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落实兜底治疗经费,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受。

5、参与防艾工作,助力社区健康工程。设立“红丝带”博爱慰问基金,关爱困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支持艾友互助小组健康促进活动。成功争取总会网上红十字会建设项目支助,实施关艾网络行动,加强反歧视宣传,激发动员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携手防艾,共创健康和谐生活。

此外,加强与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的联系,设立盐都研究基地,加强社区红十字工作理论研究,近期,盐城市2017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2017年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结题论文《盐都区红十字会养老照护志愿者团队在养老照护中的效果分析》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上发表,成果评定进入程序。

以上是盐都区红十字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些探索和尝试。通过红十字工作走进社区、深入家庭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道需求,红十字会完全可以在保障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运动宗旨,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和服务平台建设,着力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着眼社会所需、红会所能,凝聚人道力量,创新服务举措,精准为社区基层群众提供人道服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观察思考】
【理论园地】
【目 录】
【历史研究】
【图书评论】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