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观察思考】 << 【理论园地】 | 【历史研究】 >> 
 发布日期:2020-9-30 11:16:07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观察思考】

跨越国界的人道行动

——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援助

池子华

 

全球抗疫中,中国红十字会不仅竭尽全力应对国内疫情,而且秉持国际主义精神,对伊朗、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多国提供人道援助,受到广泛赞誉。实际上,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成员,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百余年来,对外援助成为一项传统业务。

十大外援行动掠影

首次外援指向美国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旧金山是华人集中的城市,“华侨三万余人,产业全毁。”惨祸发生后,全国上下纷纷筹款募捐,向海外赤子伸出援手。中国红十字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立即行动,“筹凑银二万两,又由各绅商凑集银三万两,寓沪粤商凑集洋五千元,购美金电汇。”

扬帆东渡驰援日本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8·2级强烈地震,14·3万人死亡,20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医护队共26人,由理事长庄箓、医务长牛惠霖率领,携带现款2万元及药品器具90余箱,8日扬帆东渡,直到10月6日返程。与此同时,总会还特请医药学会会长侯毓汶一行5人代表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慰问。

救护总队“远征”缅甸1942年3月12日,日军攻占缅甸仰光。16日中国正式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迅即抽调医护人员,组成3支救护医疗队,原救护总队部总队长林可胜亲自率领,随军救护。1944年缅北战役,救护总队第十大队所属各支队随军开展野战救护。滇缅反攻作战,救护总队部又加派6支手术队增援,直到抗战胜利。

抗美援朝再出发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理所当然成为新生的中国红十字会的中心工作。为此,中国红十字会先后组织了七支国际医防服务大队共666人,开赴前线,救死扶伤。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被朝鲜人民赞为“高贵的生命之恩人”。

援非募捐全国联动1984年,非洲有36个国家遭受严重旱灾,有1.5亿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1985年3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发出通知,号召各级红十字会募捐救助。各级红十字会积极响应。“为了非洲的旱灾灾民”募捐活动共募集人民币1387万余元,不仅援助了非洲,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美誉度。

救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波及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多国,近30万人死亡,超百万人无家可归。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各种方式募集捐款44307万元人民币。2005年3月,总会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向 11个受灾国和国际红十字组织提供援助。2008年4月,中国红会援建的友谊村9个,永久性安置房1487套以及医院、学校等项目全部完成。

海地地震救援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损失惨重。1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示有关部门立即做好援助海地的准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积极响应,决定提供1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紧急援款。各级红十字会也纷纷行动起来。1月29日,总会收到各界捐款1583万元。与此同时,中国红会继续筹款募捐,支持灾后重建。

日本地震海啸援助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超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惨重生命财产损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中国红十字会发动募捐,并于3月12日、15日、29日三次向日本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500万元、2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用于支持日本红十字会抗震救灾。

海燕风灾救援2013年11月8日,第30号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菲律宾总统表达诚挚慰问。中国红十字会除提供10万美元紧急赈灾现汇外,20日首批17名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携带价值200万元人民币救灾和医疗设备抵达马尼拉,12月5日第二批,28日第三批救援队携带款物开赴菲律宾,参与人道救援,被誉为“最专业、最勤奋、最受当地民众欢迎”的国际救援队。

尼泊尔地震救援2015年4月25,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出慰问电。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而有序的展开赈灾救援行动,在紧急救援阶段向尼泊尔地震灾区提供500万元人民币和50万元港币的人道援助。随后共向地震灾区派遣救援队员28名,对尼泊尔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上所列,只是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行动的几个侧影,其他如2016年斯里兰卡洪灾、厄瓜多尔地震,2017年古巴“艾尔玛”飓风,2018叙利亚战乱等,历次重大灾难,中国红十字会都提供了可贵的人道援助。

“救灾恤邻,本为天职”

“救灾恤邻系本同类互助之精神,而红会责任所关,尤应尽此天职”,这是各国红会应尽之义务,因为“红十字会是国际慈善法团,宗旨是救灾恤邻,博爱恤兵,就是要不分畛域的用戢天灾人祸,消除人间痛苦,至低限度也要赈救灾害,以减少人类的不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保护“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成为红十字运动的宗旨。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大家庭成员,中国红十字会秉持这一宗旨,援手相施,乃顺理成章之事。

在中国红十字会看来,“救灾恤邻,博施济众,乃本会之宗旨”,因而尽其所能,在他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伸出援手,给予人道援助。

纵观中国红十字会援外行动,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互助性。对日援助就是如此。1911年辛亥革命救援中,日本赤十字会(红十字会)曾派出由34名救护队员组成的“救护团”,漂洋过海,来到武汉,“救护清国各军,及地方民之伤病者”,为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当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虽然中日关系趋于紧张,但鉴于日本赤十字会曾经给予中国红十字会的帮助,本着“互助”精神,中国红十字会还是毫不犹豫派出救援队,并希望借以缓和中日关系,照红会史书的话说,“仁者当仁不让,一视同仁;义者见义勇为,以义为利。天予吾以发表仁义之良好机会,以展同舟共济之怀,俾东邻袵席同登,以收他日亲善之果。”此次新冠疫情,守望互助精神,有目共睹,同样得到传承与弘扬。

二是关联性。旧金山地震、关东地震救援,与救助华侨华人关联,如关东大地震,“救援灾侨,也就是救援日本”;救护总队“远征”缅甸、国际医防服务大队开赴朝鲜,是与中国远征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关联,同时为当地军民提供医疗服务。这种关联性,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对外援助行动,具有了双重使命。

三是协同性。从外交层面上看,中国红十字会援外行动是民间外交的一部分,而民间外交往往与国家外交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具有鲜明的协同性。无论对邻国及同属亚洲国家的人道救援,还是对“天涯若比邻”的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援助,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行动,都与国家外交的指向协同一致,符合红十字会“人道领域助手”的定位和“身份”。

同舟共济,走向未来

总体来看,中国红十字会对外援助,多为雪中送炭,可谓情暖人间。

古语云,“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一次次“行道”——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不仅赢得受灾国民众的高度赞扬,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而且展示了大国红会的责任担当,提高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影响力,“有福”——美誉度的提升,势所必然。

全球战“疫”仍在继续,未来也不可避免遭遇这样那样的风险与挑战,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面对人道灾难,中国红十字会理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爱心力量,一如既往“走出去”,履行人道使命。

一是设立常态化的“国际人道援助基金”,提供国际人道援助的坚强后盾。在当下的全球抗疫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统一部署,设立了“抗疫国际人道援助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和防护物资,驰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产生良好效应,并将继续发挥作用,直到使命完成。希望“国际人道援助基金”能够继续存在,形成品牌,以应对“后疫情时代”国际人道需求,做到未雨绸缪。

二是加强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他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的合作,共克时艰。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人道灾难,国际红十字运动成员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势单力薄,无法形成合力。只有确立纵向和横向的合作关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国际援助行动才能走得更远,现在如此,“后疫情时代”也不例外。在此过程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领率、协调作用不可或缺。

三是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人道外交的独特作用,为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救援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红十字精神跨越国界、种族、信仰,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国家层面通过红十字会开展对外援助,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信任,或有助于避免别有用心的政客借以抹黑中国。战“疫”中,中国红十字会医疗专家组的伊朗、意大利之行,就是成功的案例。有鉴于此,全球战“疫”的当下以及“后疫情时代”,更好更充分发挥中国红十字会优势,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命运与共,这是全球战“疫”中形成的最大共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尽快走出阴霾。作为全球认同程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人道救助组织,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宜应加强合作,相互扶助,共同引领、推动全球人道主义运动健康发展。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历史研究】
【目 录】
【观察思考】
【他山之石】
【理论园地】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