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新的转变 新的征程——纪念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 << 红十字国际学院举行秋季开学典礼 致力于培养面向新时代人道工作专门人才 | 《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2015—2019)》出版 >> 
 发布日期:2020-10-16 15:02:24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新的转变 新的征程——纪念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

2020年1016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新的转变 新的征程——纪念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2020年6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红研中心”)被红十字国际学院“收编”,意味着这个曾经的全国第一家红十字运动研究机构,在成立15周年之后,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型。

 

全国首家红十字运动研究机构

2005年12月7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与苏州市红十字会共同发起的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落户苏州大学,这是全国首家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

15年来,红研中心不负韶华,不负众望,砥砺前行,不断成长壮大:2006年5月8日,红研中心网站上线,是为全国首家学术性公益性网站;2007年全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学术理论期刊《红十字运动研究》杂志(年刊)正式创刊,为展示红十字运动研究最新成果提供媒介。2015年红研中心微信公众号开通。

尤其值得备忘的是,2009年4月首届“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隆重召开,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将老会长彭珮云亲笔题写的“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牌匾郑重交于中心主任池子华教授。同年,红研中心被江苏省红十字会冠名为“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并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

如今,红研中心上海嘉定、浙江嘉兴、江苏盐城盐都、安徽合肥、江苏常州研究基地以及贵州分中心相继设立,枝繁叶茂,显示出勃勃生机。

 

红十字运动研究的“一面旗帜”

红研中心成立15年来,取得了骄人的科研业绩,出版相关著作近百部。其中先后重磅推出的“红十字书系”“红十字文化丛书”两大系列丛书,引人瞩目。

“红十字书系”是红研中心与安徽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系列丛书,至2012年共出版著作18部,包括第一部全面再现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历程的《百年红十字》、第一部以近代中国红十字运动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著《红十字与近代中国》、第一部检索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史事的工具书《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第一部关于红十字会的志书《苏州红十字会志》《苏州红十字会志资料长编》(上下册)以及3卷本的《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4卷本大型资料汇编《〈申报〉上的红十字》等。

“红十字文化丛书”是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下、红研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系列丛书,目前出版图书65部,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往事》《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区域研究》《红十字运动:历史与发展研究》《红十字:近代战争灾难中的人道主义》《红十字:文化传播、危机管理与能力建设》以及多卷本《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等等,不少著作填补了红十字运动研究领域的空白。

除此之外,红研中心与其他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研究》《红十字在上海,1904-1949》《红十字在上海资料长编》《晚清时期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以及“中国红十字运动知识丛书”等,并在《光明日报》《中国红十字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史学月刊》等报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多项课题被列入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1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红研中心被誉为红十字运动研究的“一面旗帜”,当之无愧,也为红十字国际学院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心、鼓励与支持

成绩的取得固然是红研中心团队成员呕心沥血、共同努力的结晶,但更离不开各方关心、鼓励与支持。“红十字书系”的出版,苏州市红十字会给予鼎力资助;“红十字文化丛书”的出版,得益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倾情赞助;江苏省红十字会、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也有部分投入。这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令人感动的是,总会领导集体对红研中心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与支持。2006年12月4日,老会长彭珮云来苏州视察,对红研中心给予厚望,她指出,“发展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从理论上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认识,很有必要。希望总会与中心合作,共同推进研究工作的深入”。

2010年3月27日,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专程视察红研中心。对红研中心的开拓性研究表示赞赏。他指出,做好红十字会工作,一要抓好能力建设,二要抓好理论研究,两者不可偏废。

“十大”以来,陈竺会长多次赴苏州大学及红研中心调研,强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表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推进,其中依托红研中心,创建全球第一所红十字高等学府,就是有力的杠杆。

总会领导集体的关心、鼓励与支持,使红研中心同仁备受鼓舞,更加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红十字运动研究之中。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9年8月31日,红十字国际学院在苏州大学挂牌成立,这是全球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红十字高等学府。作为“奠基人”的红研中心,使命完成,面临新的转型。

一方面,虽然红研中心不再是“一枝独秀”,而只是红十字国际学院下设的6个教研中心之一,但历年来结合红十字运动研究,红研中心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中有的已成长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薪火相传,使研究团队不断壮大。如孙语圣、徐国普、杨红星、吴佩华、戴斌武、袁灿兴、丁泽丽、郭进萍、傅亮、李欣栩诸博士,都是后起之秀,在红十字运动研究领域崭露头角。这是红研中心的优势所在,为红研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经过15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红十字国际学院的创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也奠定了红研中心未来发展的基础,尤其是红十字运动资料的系统挖掘整理,破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困局,有助于研究工作向纵深和宽广拓展。

当前,在红十字国际学院的统筹之下,红研中心重新定位,侧重于红十字历史文化研究。根据这个定位,未来5年,红研中心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聚焦新时代红十字事业发展,加强谋篇布局,在如下几个方面更加奋发有为。

一是完成上千万言的大型图书资料《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集成》的整理出版工作,这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人的文化工程,将是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启动红十字会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是积极推动红十字历史博物馆的创设。总会在《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有过这样的设想:“启动红十字运动文物、文献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加强历史文化设施保护,开展史志研究,总会及有条件的省份建立红十字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但创建博物馆的设想没有落地。民国时期,红十字人就有创建红十字历史博物馆的愿望。而今这一愿景的实现越来越成为红十字人的期待。据报道,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各类博物馆5535座,唯独没有全国性红十字历史博物馆,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红十字会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人道组织”极不相称。创建红十字历史博物馆,传播红十字文化,使之成为红十字事业新的公益“品牌”,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红研中心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理应责无旁贷,积极推动这一愿望的早日实现。

三是加强对国际红十字运动历史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红研中心偏重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虽然对国际红十字运动有所涉猎,但没有作为主攻方向。实际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枢纽”,其发生、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其纵向、横向“多边关系”,都值得深入探讨,至于各国红十字运动历史发展,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比较研究也好,国别研究、专题研究也罢,都有做不完的课题。红研中心尽管科研力量有限,但仍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开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国际学院、苏州大学有力支持下,相信红研中心能够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繁荣红十字文化、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红十字国际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