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徐国普、郝如一发表《国际医防服务队朝鲜战争救援记略》 << 吴佩华、周小蓉发表《揭开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中国红十字会首次访日纪实》 | 吴佩华、池子庆发表《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在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 >> 
 发布日期:2009-7-1 23:07:23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国际医防服务队朝鲜战争救援记略
 
    2009年6月30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徐国普、郝如一论文《国际医防服务队朝鲜战争救援记略》,全文转载如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翌年1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为组织救济朝鲜难民医疗队给各地分会的通知》,“拟在3月15日以前,组织一个医疗大队”,以加强抗美援朝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
    通知一经发出,很快得到了全国各地红十字会会员、医务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截至3月5日,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名的共53个分会833人。经中国红十字会初步审核批准,先后赴京报到的共计283人。为加强医疗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自2月26日起总会对在北京集中编改的各地医疗队队员进行了短期的补充教育,以战伤急救为重点。学习结束后,总会挑选出224位队员整编为两个国际医防服务队大队。第一大队担任一般的医疗和防疫工作,下分11个队;第二大队担任手术工作。
    爱心无国界。1951年3月17日,携带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国际医防服务队满载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19日,服务队抵达朝鲜。26日,朝鲜新义州举行盛会,欢迎他们的到来。
    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大队到达朝鲜战地后,立即与朝鲜军医局、保健部门配合开展工作。6个队赴前线,配合军医局,担任战伤外科和一般传染科病的治疗工作;大队部卫生组与留在后方的5个队共同配合保健部门,担任地方防疫和一般性治疗工作,重点是防治斑疹伤寒和回归热。
    前线队员们的工作异常艰苦。4月17日队员何漱文自平壤发出题为《我们在平壤外科医院》的通讯稿,可以帮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重睹当年第一大队在前线工作的情形:每个病室都住了三五个伤病员,他们静静地卧躺着,脸上流露出永恒的刚毅与民族的自尊感。手术室里大夫、护士一天到晚忙着做手术,没有一刻停止过——消毒、麻醉、开刀。敌机有时在上空盘旋,进行侦察、扫射和轰炸,队员们却一如既往地镇静工作。
    4月20日至5月17日,第一大队长周立新和朝鲜中央防疫所副所长李汉雨在大队卫生组秋萍、何漱文等陪同下前往平安北道检查5个队的工作时了解到:队员们在最前哨工作热情饱满,刻苦耐劳。事实上,恶劣的工作环境更能激发队员们顽强的斗志。他们按照毛泽东主席“贯彻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指示,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实践向祖国人民所作出的“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庄严承诺,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长达12小时,护士时常自己抬担架。特别是开展防疫工作的队员,外出时经常翻山越岭步行百余里,到达工作地点后,顾不上休息即投入工作。他们和蔼可亲,细心诊断,耐心检查。每当离开工作过的地方时,群众都依依不舍地含泪送别。
    队员中涌现出不少感人事例。如:第10队的化验员孙宗贻亲自背着显微镜上门为病人服务,甚至到老百姓家里去找病人,一周内做了近90次检验,打破了第一大队化验工作的记录。40多岁的张宇和队长不怕脏,经常给伤病员洗头,有些需要维他命C的病人因药品缺乏而无法服药,他便亲自上山找到了一种含有维他命C的植物,病人服用后效果良好,他还把这种植物介绍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群众。
    8月13日和14日,约400架敌机乱炸平壤城郊的居民区,李伟英冒着生命危险将重患者背到安全地点进行救护。后来几次夜间轰炸时,她都以同样的方式抢救了许多伤病员。一次,韩文娟负责护理一位名叫崔春圭的朝鲜女游击队战士,崔春圭患上急性肝脏周围炎,病势严重,昏迷不省,经韩文娟连续两整夜的精心抢救和护理,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并很快得到了康复,崔春圭除欢欣感谢之外,保证到前线杀死更多的敌人。
    第一大队队员热爱伤病员,热爱朝鲜人民,热爱工作,他们在朝鲜前后方的忘我工作深受朝鲜军民的爱戴和赞扬,仅两个多月,他们就收到了锦旗50多面,感谢信200多封。
    在1951年8、9月间大队评功选模的活动中,薛炳坤、张书绅等17位成绩最优者被选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特以京(51)宣字第400号文通报各单位,号召向他们学习。第一大队和第七大队的模范工作者薛炳坤、张兴樵等30人于1952年12月荣获了具有伟大国际意义的特殊荣誉——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功劳章。
    1951年10月24日,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一大队139名队员由朝鲜前方载誉凯旋(30余人经批准后仍留在朝鲜继续工作),倍受各界及总会的热烈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先后共组织七个国际医防服务大队赴朝工作,第一大队是首批跨过鸭绿江,并最早胜利归国的,通过他们英勇的救援行动,我们可以领略到当年国际医防服务队(红十字志愿者)绚丽的人道主义风采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