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沈燕燕论文《“二次革命”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人道救援——“大通”救护医船南京城救援行动纪实》,全文转载如下:
1912年,袁世凯篡夺政权后,一意孤行,走专制独裁之路,终于引发革命者的武装反抗。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起义,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江西独立不久,7月14日,江苏宣布独立,17、18日,安徽、上海先后独立。接着,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区相继独立,纷纷组织讨袁军,举兵讨袁。一时狼烟四起,天昏地暗。
兵灾救护是红十字会职责所在。“二次革命”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迅速做出反应,组织救护队,分赴战地,开展人道救援。
“二次革命”中,南京之战,尤为惨烈,从7月15日到8月11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南京经历了三次独立起义,其中第三次独立战争最为激烈。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救护队“寻觅伤兵,登山涉水,不畏艰险”,多次救伤兵、难民于危难之中。为疗治伤员,南京分会以鼓楼医院、基督医院、金陵医院为临时红十字医院。
截至8月20日,各红十字医院已救护伤兵200余名。由于救护工作紧张而繁重,南京分会难于应付,有鉴于此,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在请苏州教会医生柏乐文、惠庚生,镇江教会医生白廉组织救护队增援的同时,还加派了王培元医师前往南京协助。
南京的争城之战仍在继续,成千上万的市民被困城中,饱受战火的灼烤,逃生无路。他们聚集在江边,餐风露宿,朝不保夕,渴望红十字会救其脱离险境。
8月21日,如皋、镇江绅士杨鸿发、李耆卿、焦霭堂等向沈敦和副会长发出乞援电报,称:南京江边有难民数万人,无路逃生。难民们向过往轮船哭跪求救,但无人理会,盼红会迅速租借轮船援救难民。
第二天,南京分会又特派人冒险出城,向中国红十字会上海总办事处报告了南京城内被困人民的困苦情况,具体为:南京西门每天下午开2小时或4小时,趁此时机,居民纷纷往城外逃难,跑到江边,但却没有可乘的船,想要到乡下避难,也因交通受阻,于是大批难民聚集在江边,哭声震天动地。城内白米每升贵至300多文,中等收入的市民每日只能喝粥。士兵虽然已经停止了抢劫活动,但是难民因无路可走,也没有收入,生活越来越窘困。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宝琅医生及中西医生十几个人,已经几日无眠无食了,救护员手烂足裂,境况危险。伤兵的惨状,更是难用笔墨形容。分会红十字医院接沈敦和副会长的信后,虽每日清晨救护难民出城一次,但因交通被阻断,走投无路。
难民的凄惨愁苦,不能不牵动红十字会员的心弦。为接送伤兵、救援难民,总会沈敦和副会长等权衡再三,决定租借英国太古洋行商轮“大通”号作为红十字救伤救难的专用医船。8月23日,原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慷慨捐助租船费用4500两。镇江绅士焦乐山等也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旅居上海的南京人仇俫之、魏梅村、金熙生等专门召开会议商议安置和救济难民的办法,众人均异常踊跃。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大通”救护医船顺利成行。王培元医士为队长,邓笠航为总干事员,“救护船上自船主及救护员均不许自由行动,须听王队长主裁,至难民伤兵上船后,一切招待分派事宜归总干事员邓笠航专办”。南京分会宝琅医生、马林医生等负责分送乘船券,不管船位等次,一概免收船资。这些严格的操作规程能确保救援活动得以有效开展,达到救人的目的。
8月24日上午8时,王培元医生率救护员列队由上海天津路红十字医院出发,经大马路向太古码头行进,据《申报》报道,“沿途聚观者,途为之塞,拍掌欢送,各西商参观者,咸称美不止”。旅居上海的南京绅士哈少甫、蒋星阶、陈彦清、李月生等数十人早早在码头上恭候,沈敦和副会长以及沈鼎臣、江趋丹、吴敬仲等全体职员也前来送行。10时,“大通”号起航,停靠在黄浦江上的各国兵船见红十字救护船扬帆起行,一律升旗致敬。救护医船随带药料20箱,防治疫疾药水等10箱,饼干4000磅,大米50石,面包5000件,洋2500元,担架40副,同时将临时捐助的一些食物,也一并装运上船。
25日下午,“大通”号抵达南京,此时正处于两军激烈争战中,至为惊险。然而,苏荔棠率队员乘民船四处营救难民,王培元更是亲自穿行于枪林弹雨间,进城引渡难民出险。此次行动,救出难民2000余人,伤兵百余。
8月28日,“大通”号安全回到上海。第二天,立刻投入了第二次的救援行动,“大通”号再次由太古码头起航,30日抵达南京,此次王培元又是亲自进城引渡难民,结果被困于城中,危险异常,差点不能生还。经过多方交涉,才被放行。9月1日上午11时,“大通”号返回上海,因封锁过严,仅救得难民808人,伤兵伤民53人。
“大通”号两度赴宁,救护难民出险3000余人,伤兵伤民160余人,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尤其以王培元为首的救护队员,不支薪水而甘冒生命危险,出入于弹片横飞的战地,救伤恤难,令人感佩。
9月2日后,南京的炮声终于停了下来,“大通”号功德圆满。
]]>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起义,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爆发。 江西独立不久,7月14日,江苏宣布独立,17、18日,安徽、上海先后独立。接着,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区相继独立,纷纷组织讨袁军,举兵讨袁。一时狼烟四起,天昏地暗。
兵灾救护是红十字会职责所在。“二次革命”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迅速做出反应,组织救护队,分赴战地,开展人道救援。
“二次革命”中,南京之战,尤为惨烈,从7月15日到8月11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南京经历了三次独立起义,其中第三次独立战争最为激烈。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救护队“寻觅伤兵,登山涉水,不畏艰险”,多次救伤兵、难民于危难之中。为疗治伤员,南京分会以鼓楼医院、基督医院、金陵医院为临时红十字医院。
截至8月20日,各红十字医院已救护伤兵200余名。由于救护工作紧张而繁重,南京分会难于应付,有鉴于此,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在请苏州教会医生柏乐文、惠庚生,镇江教会医生白廉组织救护队增援的同时,还加派了王培元医师前往南京协助。
南京的争城之战仍在继续,成千上万的市民被困城中,饱受战火的灼烤,逃生无路。他们聚集在江边,餐风露宿,朝不保夕,渴望红十字会救其脱离险境。
8月21日,如皋、镇江绅士杨鸿发、李耆卿、焦霭堂等向沈敦和副会长发出乞援电报,称:南京江边有难民数万人,无路逃生。难民们向过往轮船哭跪求救,但无人理会,盼红会迅速租借轮船援救难民。
第二天,南京分会又特派人冒险出城,向中国红十字会上海总办事处报告了南京城内被困人民的困苦情况,具体为:南京西门每天下午开2小时或4小时,趁此时机,居民纷纷往城外逃难,跑到江边,但却没有可乘的船,想要到乡下避难,也因交通受阻,于是大批难民聚集在江边,哭声震天动地。城内白米每升贵至300多文,中等收入的市民每日只能喝粥。士兵虽然已经停止了抢劫活动,但是难民因无路可走,也没有收入,生活越来越窘困。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宝琅医生及中西医生十几个人,已经几日无眠无食了,救护员手烂足裂,境况危险。伤兵的惨状,更是难用笔墨形容。分会红十字医院接沈敦和副会长的信后,虽每日清晨救护难民出城一次,但因交通被阻断,走投无路。
难民的凄惨愁苦,不能不牵动红十字会员的心弦。为接送伤兵、救援难民,总会沈敦和副会长等权衡再三,决定租借英国太古洋行商轮“大通”号作为红十字救伤救难的专用医船。8月23日,原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慷慨捐助租船费用4500两。镇江绅士焦乐山等也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旅居上海的南京人仇俫之、魏梅村、金熙生等专门召开会议商议安置和救济难民的办法,众人均异常踊跃。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大通”救护医船顺利成行。王培元医士为队长,邓笠航为总干事员,“救护船上自船主及救护员均不许自由行动,须听王队长主裁,至难民伤兵上船后,一切招待分派事宜归总干事员邓笠航专办”。南京分会宝琅医生、马林医生等负责分送乘船券,不管船位等次,一概免收船资。这些严格的操作规程能确保救援活动得以有效开展,达到救人的目的。
8月24日上午8时,王培元医生率救护员列队由上海天津路红十字医院出发,经大马路向太古码头行进,据《申报》报道,“沿途聚观者,途为之塞,拍掌欢送,各西商参观者,咸称美不止”。旅居上海的南京绅士哈少甫、蒋星阶、陈彦清、李月生等数十人早早在码头上恭候,沈敦和副会长以及沈鼎臣、江趋丹、吴敬仲等全体职员也前来送行。10时,“大通”号起航,停靠在黄浦江上的各国兵船见红十字救护船扬帆起行,一律升旗致敬。救护医船随带药料20箱,防治疫疾药水等10箱,饼干4000磅,大米50石,面包5000件,洋2500元,担架40副,同时将临时捐助的一些食物,也一并装运上船。
25日下午,“大通”号抵达南京,此时正处于两军激烈争战中,至为惊险。然而,苏荔棠率队员乘民船四处营救难民,王培元更是亲自穿行于枪林弹雨间,进城引渡难民出险。此次行动,救出难民2000余人,伤兵百余。
8月28日,“大通”号安全回到上海。第二天,立刻投入了第二次的救援行动,“大通”号再次由太古码头起航,30日抵达南京,此次王培元又是亲自进城引渡难民,结果被困于城中,危险异常,差点不能生还。经过多方交涉,才被放行。9月1日上午11时,“大通”号返回上海,因封锁过严,仅救得难民808人,伤兵伤民53人。
“大通”号两度赴宁,救护难民出险3000余人,伤兵伤民160余人,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尤其以王培元为首的救护队员,不支薪水而甘冒生命危险,出入于弹片横飞的战地,救伤恤难,令人感佩。
9月2日后,南京的炮声终于停了下来,“大通”号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