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化的力量
厦门市红十字会课题组
红十字会是一个人道主义救助团体,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实践的结晶和凝聚,同时又决定和影响着实践。红十字文化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灵魂”,对红十字事业的影响深远且广泛。在我国红十字会的救灾、救护和救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能否更好、更广泛地传播红十字文化是红十字事业能否上升一个台阶、取得质的飞跃和突破的关键,是现阶段红十字会应该考虑的重要议题。
文化传播是红十字会的核心功能
作为国家在人道主义领域的助手,红十字会的功能总体上可分为传播和服务两大功能,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又彼此独立。一方面红十字会 提供的物质服务本身就是精神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传达或部分地传达红十字会的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红十字文化的广博性、独特性、抽象性是具体的、有形的物质服务功能所不能承载的。因此,精神文化的传播构成一个独立的功能。
物质是有限的,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红十字精神的普及需要通过红十字文化的传播来实现,文化传播是红十字组织最根本的功能。精神可转化为物质。文化的宣传感染能进一步内化为公众个人的内心意识,使公众主动参与到红十字各项活动中来,是未来红十字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的社会基础。只有红十字文化深入人心,才能产生持久的公信力,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红十字事业才能发展壮大。
红十字文化与生命教育、灾害文化、危机意识等一脉相承,红十字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过程。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能激发公众在防灾减灾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术指导和救护培训效果都将事半功倍,大大节约应急服务的物质资源。
红十字文化是超越民族、地域和国界的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是不同文化的相同召唤,是红十字事业的独特魅力之一,是红十字会区别于其它组织的重要标志。红十字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本身就是文化传播功能巨大功效的最好证明。
红十字文化“无处不在”
红十字会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红十字文化传播工作具有阶段性和时代性。
整体来说,从红十字奉行的人道主义原则基本要义出发,根据我国构建社会和谐的需要,结合我国灾害教育缺乏的现状,红十字组织应该将“生命至上”作为现阶段重点宣传的理念,强调生命第一、人身安全优先。有三层涵义:一是对所有人的生命与健康都应倍加珍惜;二是把维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作为避防灾害的基本出发点;三是灾害发生后应当救人优先。
红十字文化不是一种抽象的、孤立的文化现象,它具有丰富和广博的内容。国际人道法、“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等是其存在形式之一,但并不局限于此。
传播红十字精神与文化,实质上就是培养各种共通感。如何培养共通感?不是简单地灌输思想,而是要进行情感培养,必须让红十字文化具体化、通俗化,让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慈善公益、风险管理、突发事件、职业伤害、教育等领域的发展现状,“生命至上”理念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五捐”理念(捐款物、捐血液、捐骨髓、捐器官、捐遗体);陌生人伦理;“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胜于“心存侥幸”的风险意识;预防先于补偿的工伤保险理念;灾害伦理;感恩教育等。
红十字文化传播的过程就是把红十字的先进理念融入生活的过程。具体来说,将“生命至上”理念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要求企业提高对工伤预防的重视程度,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几率。“生命至上”理念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如提高公交系统司机的灾难意识,就会减少如“6·5”成都公共汽车爆炸案那样的重大事故。科技提供效率,但人文才是终极关怀,将“生命至上”理念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培养的是充满人文关怀和智商、情商全面发展的学生。将“生命至上”理念与社区文化相结合,有利于社区的防灾减灾建设,营造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生命至上”理念与消费文化相结合,促进应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可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如日本人家庭中一般都备有应急箱,出门旅游都会随身携带应急用品。将“生命至上”理念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亲子教育及家庭和睦,再将爱心从亲情推而广之到普天下的人。
红十字会文化的传播应该在与其它各种文化的碰撞和磨合中实现。
红十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在文化传播中,红十字会必须把自己放在一个营销者或推广者的角色上。在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明确每个阶段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要重视社会调研及与群众的互动,不要让文化传播成为单方面的信息灌输;要注意传播方式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免过于单调而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还要不断地扩大宣传组织网络。
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一支优秀的传播队伍,即提高红十字会从业人员对红十字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使其具备传播红十字文化的能力和动力。红十字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内在的价值认同和使命感,就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久而久之,组织就形成了“衙门”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红十字会之间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本位主义”,难以有效整合红十字会的传播力量。二是要选择高效的传播手段,重视早期公民教育。总的来说,语言的传播功效要大于文字,思想和观念传播的最有效方式是“一对一”交流。因此,要吸收一些教育一线的教师作为“文化传播”的志愿者,并发挥志愿者的“滚雪球”效应。根据教育领域的“早期公民教育”理论,在文化与精神的传播上,早期公民教育对一个人一生中的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如果能在青少年中培育公民参与意识,今后就会有更多的成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慈善捐赠。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中小学开设红十字运动历史和文化课程。
总之, 如果红十字文化不能深入人心,与社会公众产生共鸣,红十字事业将难以形成良性的内部驱动机制。此外,还要认识到,文化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润物无声的长期积淀。红十字文化的传播是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多个方面的文化洗礼和道德催化剂,红十字事业能够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消息来源:中国红十字报刊社 责任编辑: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