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苏州的实践
课题组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这些事故的发生对于普通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逐渐开始重视群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文根据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现状,深入剖析,为开展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提供有益的建议,推动生命教育,切实为市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促进我国红十字运动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应急救护;普及;实践;苏州;红十字会
一、导言
应急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救护,是指在医院外的环境下,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由“第一目击者”在“救命的黄金时刻”,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的紧急救护措施。“第一目击者”指在现场为遭到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包括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我国属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各种灾害、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生产事故时常威胁着人的生命与安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从而提高公民在突发事故中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由于我国急救起步较晚与人口基数大的现实国情,公共事业从业者(警察、司机、机务人员等)尚不能在上岗前完成急救教育的培训,全民的普及更是任重道远。
2012年2月9日,江苏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南京开幕。省长李学勇作政府工作报告,肯定江苏省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并将由省红十字会提出的“新增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纳入2012年江苏省政府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项目实施的同时,首先要全面掌握的问题还有很多。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现状如何?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措施是否真正被落到实处?这些措施是否适应当前社会现状?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能否被正确处理和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能否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实施高效的措施?继此政策以后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证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面?这些问题都是有关部门需要深度思考的。围绕这些问题,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关于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实践与思考”调研团队受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委托,于2012年暑假,以苏州市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深入苏州市各街道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现状。在了解苏州市红十字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的普及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过程中所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深入研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用以改善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现状。同时,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市民对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视程度,使更多市民掌握基础的应急救护知识,在突发情况中采取正确措施,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宝贵生命。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国内外急救知识普及的研究现状
1.关于公共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殷欣等在《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中指出,在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10%。美国在20世纪70 年代就产生了急救医学和专业急救培训,并向民众推广,到目前已逐步完善。美国每4 个人中便有1人具备基础急救知识,新加坡每8人中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悉尼每20个人中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另外,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几乎一个家庭就有一人可以完成自救互救。为鼓励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更为积极地参与院外施救,相关认证部门还对达到一定知识技能水平者颁发急救员证书[1]。
与国外国情有所不同,我国急救培训起步较晚,现普及率1℅左右。在拥有1200万人口的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加大对急救员的培训力度,但也只有不到1万人拥有急救员证书。
通过与国外公共急救知识普及现状的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起步晚等因素,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远远不如国外,尤其是在专业培训上,力度也明显不够。
2.关于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发展趋势
陈建华等在《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一文中指出,我国开展公众急救知识培训起步较晚,承担培训任务的红十字会主要依靠国家行政补贴或社会募捐等形式筹集资金开展此项工作,存在着实施及资金双重困难。目前,培训工作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尚无一固定模式可循。政府的支持是急救知识宣传和普及强有力的保障,红十字会面临的双重困难,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关注,从而建立起社会急救培训的支撑体系[2]。
在《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的趋势与对策》一文中,艾荑等认为法制障碍是我国目前开展公众急救技能普及与受训者实施救治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障碍。我国在这方面几乎空白,往往因为事故现场混乱、肇事者推卸事故责任等情况,现场目击者即便懂得基本的急救知识也不敢为陌生人实施心肺复苏等现场急救,害怕为自己带来麻烦,伤者因此错失最佳救治时机[3]。现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筹备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希望尽快为现场急救提供法律支持,保障救人助人者的正当权益,以消除救人者的后顾之忧。
政府层面是做好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卫生部门、急救培训机构等的宣传是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政府立法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则是对救助者权益的保证,可以促使更多的人主动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
3.关于应急救护培训
2007年,郑小坚在《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一文中指出,我国应急救护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病情、伤势的判断;2.四大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的监测;3.创伤急救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4.心肺复苏;5.交通事故的现场急救;6.火灾地震逃生及现场救护;7.野外探险意外伤害现场救护等等[4]。
培训方式有:1.编写统一的卫生救护培训材料,由急救中心等机构办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业余救护员证书;2.高危行业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后上岗;3.为解决目前培训机构的人力物力不足问题,可以考虑采用以点带面的培训模式。
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应当统一和规范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将宣传和实施真正落实到位。
(二)调研对象
本调研组以苏州市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共1206人接受调查,其中男性共523人,女性683人,被调查者涉及各个年龄段,其中,18岁以下占4.3%,19—30岁占23.5%,31—40岁占20.6%,41—50岁占17.2%,51—60岁占11.4%,60岁以上占23.0%。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从小学以下至本科及本科以上,职业涉及公务员、国企职员、民营企业职员、外企职员、学生、教师、警察、驾驶员和其他职业。
(三)调研方法
在前期准备阶段,调研组参考大量已有的研究文献,借助学术专著、会议报告、中国知网、红十字会网站、有关应急救护的新闻报道,形成对苏州市城镇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情况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在实地调查阶段,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调查问卷的发放依据简单随机的抽样方法在苏州6个大区的每个区选取1个社区,共6个社区,作为调研的样本。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调研组于2012年7月2日起,历时10天,在苏州市沧浪区、吴中区、金阊区、高新区、平江区、相城区等6个大区中展开入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300份问卷,回收1245份问卷,整理后得120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6.9℅。另外,调研组通过座谈的形式,与苏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交流,并进行深度访谈,从而全面了解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状况。
在后期资料处理阶段,基于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审核,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结果为调研报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并整理座谈及访谈资料的重要信息,为撰写调研报告提供个案资料。
三、调研数据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调研组对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现状有了深入了解,调研结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措施
调研组与苏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进行深入访谈,全面了解目前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措施。
(1)青少年自护自救实践基地。苏州市红十字会从学生入手,在沧浪少年宫成立了青少年自护自救实践基地,教会同学们急救知识和相关技能。青少年自护自救实践基地于2010年4月份成立以来,已经有近5000名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学员们除了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外,还掌握了指压止血法、骨折的固定和搬运、受伤后的包扎技能等适合少年掌握的自救技能。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灾难发生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做出了一定贡献。
(2)《少儿急救手册》。苏州市红十字会印制《少儿急救手册》免费下发至各小学,保证四年级小学生人手一册,有助于在苏州市小学生中有序开展自救常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小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
(3)现场救护与培训志愿者委员会。为了提高苏州市红十字会救灾工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苏州市红十字会于2007年成立现场救护与培训志愿者委员会。委员会在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发生的非常时期,按市红十字会的部署,承担红十字医疗救护队的任务,随时开赴现场开展工作;在非灾难的平常情况下,承担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的任务,在群众中普及自救互救知识。
(4)应急救援志愿队。苏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队成立于2007年9月8日,现有志愿者39名,主要服务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和各类灾难的现场救援和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5)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培训。所谓特殊人员主要指警务人员、驾驶员、保安、导游等。苏州市红十字会对于从事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以驾驶员为例,2010年,苏州红十字会共对105000名驾驶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2011年,共培训2451名驾校学驾人员。苏州红十字会不仅尽可能地扩大培训人员的数量,而且也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每一位接受培训的市民都能掌握所需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另外,苏州市红十字会通过急救知识竞赛、企业急救知识培训讲座、公务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在苏州市民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群众的急救意识。
(二)苏州市城镇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水平
调研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城镇居民受过应急培训的人员比例为7.3%左右。在全国来看,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率仅在1%左右,可见,目前苏州市城镇居民的应急救护知识水平领先于全国的一般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可达到10%。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急救医学和专业急救培训,并向民众推广,到目前已逐步完善,美国每四人中便有一人具备基础急救知识,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几乎一户家庭中就有一人能够完成自救互救。相比之下,苏州市在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苏州市城镇居民对于一些基本的应急救护措施的掌握情况。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急救、创伤急救四项技术、心肺复苏、呼吸道梗急救法、意外伤害急救技能等。所以调研组在苏州市红十字专业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相关知识的问卷题目,问卷填写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数据为每一题的正确率):
图1:苏州城镇居民基础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由图1可知,苏州市民对简单的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待加强。在此六项中,急救电话以及胸外按压的频率正确率很高。急救电话基本是妇孺皆知的,一旦在家庭或社会上遇到生命危机,一般人首先应做的必然是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拨打急救电话,发出求救信号,呼叫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对于急救电话和胸外按压的频率,被调查者普遍表示是简单的数字,易懂易记。而胸外按压的位置,应急止血,骨折处理这三项则并不是能用数据简单表达出来的,特别是胸外按压的位置,这道题目答题的正确率非常低,调研组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都只是简单的了解或听说过胸外按压,但是缺乏亲身实践的经历,因此很难明确胸外按压的具体位置,更别谈胸外按压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而人工呼吸开始应先吹几口气这个细节,通常会被忽略,但这种关乎生命的细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各个职业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状况。如图2所示:
图2:苏州市城镇居民各职业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情况
图2很显著的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
(1)国企以及民营企业的职工受到应急救护知识的相关培训很少,而外企职员受到此类培训的比例非常高。不得不说,外企在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方面的投入比国内企业的投入要大得多,这些都值得国内企业去思考与学习。另外,通过此次调研的实际经历,调研组认为,国内企业不仅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知识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帮助员工确立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正确态度。当然,政府也应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2)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学生和驾驶员,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此类知识的培训应当从学生抓起,这样才能有更好地发展。而驾驶员身肩乘客的安全问题,而且驾驶员这个职业也是接触社会人员较多的职业,高的受培训率可以促进驾驶员的自救以及对乘客突发状况的救助。
3.苏州市城镇居民了解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
在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过程中,各种普及的途径十分关键,良好的传播途径可以促进应急救护知识的传播,推动普及工作的进行。调研组在问卷中将了解途径分为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社区宣传栏、相关培训讲座、书籍以及其他方式。通过问卷分析得到以下关于苏州市城镇居民了解应急救护知识途径的表格:
表1:苏州城镇居民了解应急救护知识途径表
途径 |
网络 |
电视 |
报纸、杂志 |
社区宣传栏 |
相关讲座培训 |
书籍 |
其他 |
所选人数百分比 |
39.1℅ |
63.1℅ |
48.8℅ |
50.1℅ |
28.4℅ |
24.2℅ |
3.0℅ |
注:所选人数百分比=选择此项的问卷数/总问卷数
由表1可知,在所有传播途径中,通过电视了解应急救护知识的人最多。电视的普及率高,受众十分广泛,从小孩到老年人都 会经常性的通过电视获取信息。所以,总的来说,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据调研组了解,苏州市红十字会近几年也与电视台合作开设了相关节目,有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人员讲解应急救护知识。另外,电视中也经常会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急救小常识,对于提高人们对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视普及此类知识也有一些缺憾,绝大多数人看电视都是专注于一些综艺类、体育类、财经类节目以及电视剧等,很少有人会认真看急救知识类节目,而电视上简短的宣传片也无法真正起到普及知识技能的作用。因此,如何吸引观众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出一些通俗易懂又能够吸引观众观看的应急救护知识类节目和宣传片,对于有关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另外,通过电视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缺乏实践演练,没有实践很难真正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就需要其他途径的普及方式加以弥补。
上表中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报纸杂志、社区宣传栏以及网络来了解应急救护知识的人也非常多,社区宣传栏是比较常见且方便易行的宣传方式,但并不容易宣传比较复杂的救护知识,其作用与电视宣传片非常接近。报纸杂志则会受到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的限制,某些年龄段和某些职业的群众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报纸杂志。而网络则是值得推广的宣传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快,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必不可少且十分关键的工具。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网民。更随着3G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的出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信息传播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当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信息繁杂,错误的信息很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依靠网络途径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也势在必行。
(三)苏州市城镇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意愿态度
图3:对待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态度
图4:是否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比例
由图3、图4可以看出,有80%左右的苏州城镇居民认为应急救护知识是防灾避险的基本技能,有必要学习,而且也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认为应急救护知识难学且不愿意学习的人数只占极少部分。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虽然许多人有学习的意愿,而真正付诸实践并掌握此类知识的人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群。通过调研组对居民的访谈,调研组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市民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极低,一旦发生,也可以拨打急救电话,专业的急救人员就会迅速到来。这种侥幸心理的确存在于大部分市民中间。但是,在面对大规模突发灾难以及生活中许多突发情况时,当伤者命悬一线时,往往是短短的几分钟的黄金时间内的紧急救护能够挽救伤者的生命。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上海这样发达的城市,救护车的平均反应时间也是处于11~12分钟的水平,而这十多分钟的时间往往会错过救治伤者的最佳时机。因此,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护知识十分必要,是在紧要关头挽救自己或他人生命的重要法宝。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也必须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另外,从相关部门工作的角度出发。根据调研组的调查发现,现阶段,苏州市有关的普及措施基本上都是自愿性质的,需要群众主动去学习和接受培训,在群众有诉求的地方,也许很少能触及到规范的应急救护知识。因此,为满足群众的诉求,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投入,加强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完善相关设施。
还有一小部分人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学习只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针对这部分人群,可以比较一下有否碰到过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情况及苏州市城镇居民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态度,如表2所示:
况及苏州市城镇居民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态度,如表2所示:
表2:有否碰到过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情况及苏州城镇居民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态度
是否碰到过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情况
是否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
有 |
没有 |
愿意 |
95.2℅ |
77.1℅ |
无所谓 |
4.3℅ |
21.5℅ |
不愿意 |
0.5℅ |
1.4℅ |
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碰到过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情况,苏州城镇居民对于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没有碰到此类情况的人。也许是没有经历过便对于应急救护知识不够重视,也许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才会导致此种情况的产生。而碰到过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情况人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比例高达95.2%,因为亲身碰到此类事件,他们大都能够明白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掌握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
应急救护培训的思想本来便是要防范于未然的,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的身边不会有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情况的发生。因此,使广大市民在思想上重视和理解应急救护知识是做好普及的首要工作。
(四)苏州市城镇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意见
一直以来,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效果比较好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此次调查,调研组也特地了解了苏州市城镇居民对学习应急救护知识途径的看法。如图5所示:
图5:苏州市城镇居民最希望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各方式比例
由此柱状图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方法是急救模拟训练,急救模拟训练可以在模拟真实的情况下给受训人员以很深的印象,对于某些具体动作以及细节都能够详细的讲述,而且急救模拟训练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居民参与度。当然,由于此类专业培训人员以及志愿者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乏,导致现阶段此种方法的大面积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多数市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宣传小册子。宣传小册子以其小巧简便,便于携带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调研组建议可以适当加大宣传小册子的印刷量、在车站、地铁站、广场等公众场所的显眼处摆放供市民阅读,也可以在社区内每家每户加以发放。但是,根据此次调研过程的经历,调研组考虑到市民对待应急救护知识的态度问题,认为小册子也极有可能受到“冷落”,一经发放之后就被“打入冷宫”,无法真正引起市民的重视,更别谈普及知识的作用。
另外,选择急救知识网站和培训讲座两种方式的人也比较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足不出户,居民就能知道外面的大千世界。通过网络传播应急救护知识也具备着其他方式不能比拟的方便性、快捷性等独特优势。所以,在信息化时代,通过急救知识网站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根据调研组的调查,现阶段网络上关于此类知识的权威网站十分缺乏,多数急救知识的网络宣传都是依附于一些机构的官方网站,知识的宣传并不是重点,而由一些普通的搜索引擎提供的相关知识错误百出,需要很强的信息甄别能力才能避免被误导。所以,亟待建立完善的权威的急救知识网站。另外,讲座培训被多数居民认可,但是由于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问题,培训讲座难以广泛实施。
最后是苏州市城镇居民对于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一些建议,如下表所示:表3:苏州市城镇居民对于建议性问题的意见表
态度
问题 |
赞成 |
无所谓 |
不赞成 |
1.高危行业人员是否应持培训合格证 |
88.6% |
9.9% |
1.6% |
2.是否应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列入大一新生军训内容 |
87.6% |
11.5% |
0.9% |
3.是否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纳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 |
86.6% |
12.2% |
1.3% |
四、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益于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
(一)普及方式:
1.建立社区培训基地。苏州市红十字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大社区宣传的力度,建立社区培训基地,逐步发挥和强化社区普及的作用。社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靠近居民生活的基层组织。同时,社区中居民的联系亦是非常密切,且在社区事务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助于居民对自己所在的社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加强社区的培训力度,不仅可以奠定由点到面这一宣传结构的基础,加大宣传的覆盖面,即横向普及,也可以利用社区居民之间较快的信息交流以及居民对社区事务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快宣传速度,加深宣传的纵向普及度。
2.建立和完善网络宣传。采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建立有专人维护的专业网站。建议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使急救知识内容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遵循浅显易懂,简明实用的原则,进行基础的医疗急救知识宣传,让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懂,能照着去做。同时应该与网民有充分的互动,及时解答网民疑问,并定期举行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参与人数较多、环境较活跃的网络社区、平台,创立关于应急救护知识的公共主页,创建微博认证账号等,每日发布一些应急救护小知识,定期进行一些在线互动活动。
3.纳入岗前培训。现阶段,对于特殊的岗位从业者,已经逐步开始要求培训上岗,在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后方能上岗,调研组建议以此为切入点,借鉴外企的经验,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视,建立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自发的开设岗前就业培训,将这一举措扩展到每一家企业,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受益。
4.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据了解,目前苏州市红十字会对四年级以及高一学生会进行相关培训,“从娃娃抓起”的这一措施效果理想,如果能够凭借苏州市红十字会和教育界的两大力量,将应急救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实践,就能更加深入的在学生中进行知识的普及和强化并辐射学生所在的家庭。
对于原有的人民群众所能接受和喜爱的普及措施,应该充分的综合运用,并适当加大投入,继续发挥其优势作用。
另外,为完善普及措施,调研组提出几点建议:
1.尽量将一些应急救护知识化为通俗易懂的简短小知识。简单的知识既方便宣传和传播,也利于群众记忆。通过将某些复杂的急救知识加以分割、简化,将有利于应急救护知识的进一步普及。
2.采用文字传播与操作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于一些记忆类的简单常识,通过口头传授以及书面文字的宣传就基本能起到普及的效果,但对于动作类的急救措施应采用道具模拟演练的方式。模拟道具演练可以使受训人员亲身体验到救护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而一些模糊的位置、动作等在经过观看、模拟、演练后都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受训人员清楚地掌握正确的位置、急救动作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3.重视细节。通过实地调研,调研组发现多数市民反映,对于应急救护的知识只是了解一些大概,有模糊的记忆,但对于一些细节方面的认识十分匮乏。然而对于应急救护知识而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细节的不到位则可能会导致整个应急救护的失败。因此,培训人员应重视和强调应急知识的细节方面,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受训人员对细节知识的重视程度。
(二)从各个主体角度:
1.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纳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切实落实和加强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建立社区培训基地,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制体系。卫生管理部门应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急救培训普及工作,联合一切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开展广泛而持久的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刊书籍、电视、杂志、网络和广播等媒体提高公众现场急救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工作的良好氛围。
2.苏州市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应继续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时刻为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急救知识宣传和培训,保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成效,树立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品牌。
3.普通市民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应急救护知识,从行动上支持和配合各项宣传措施和培训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学习知识,接受培训,增强自救互救的能力。
4.人大立法。鉴于有许多民众表示对于事故现场应急施救这一行为存在害怕陷入法律纠纷这一心理,作为立法部门,人大应尽快根据这一现象提出相应的法律议案,明确应急救护行为中的责任归属,填补这一法律空白,使群众能够无后顾之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拯救生命。
五、小结
通过此次调查,调研组从苏州市城镇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意愿态度为着眼点,着重从群众意识的角度分析了阻碍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由此植根于群众的自身需求,深度剖析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意识层面横向了解个人对于应急救护措施的看法,为相关部门制定更加有效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措施,提供参考。此次调研真正立足于城镇居民本身,反映的是人们内心对于应急救护措施最真实的想法,体现的是应急救护措施普及过程中人民最本真的诉求,倾听最基层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想法,共同筑起应急救护的长城。
在此次调研中,调研组感受到苏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和兢兢业业,为社会公益及民生建设默默奉献,他们同广大志愿者是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中流砥柱。相信在各方继续努力之下,对于应急救护措施的普及一定会更加有力和有效,惠及更多的人,保障更多的生命。
致谢:
1.在调研的过程中,苏州市红十字会为调研团队提供了许多专业性的指导建议以及各方面的协助,非常感谢他们对调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2.此次调研过程中的入户调查环节得到了苏州市平江区平江路街道大儒巷社区、沧浪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金阊区石路街道彩香新村、吴中区苏苑街道南区社区、相城区元和街道唐家社区、高新区狮山街道新升社区这六个社区居委会的大力协助,十分感谢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
3.非常感谢团队指导老师,池子华教授和宋言奇教授对团队各方面的指导与支持!
4.十分感谢社会学院董娜老师,郝珺老师和刘迁学长等在团队社会实践中对团队的关心与帮助!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课题组,成员:谢晓萍、朱晓笑、沙淘、李佳蔚、顾宸恺、乔凯伟)
附录
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情况调查问卷
编号:
尊敬的市民朋友:
您好!
为了全面了解苏州市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情况,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地保护市民的生命与健康,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内容仅作研究使用,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请您放心填写。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谢谢!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情况调研小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情况调研小组”
2012年7月
填写须知:1、除注明多选外,其余题目均为单选。
2、如果选择“其他”作为答案,请在“ ”注明其内容。
3、请将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填到括号中。
一、基本信息
(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9~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 )4、您的职业:
A、公务员 B、国企职员 C、民营企业职员 D、外企职员 E、学生
F、教师 G、警察 H、驾驶员 I、自由职业 J、其他
( )5、您的户籍所在地:
A、苏州本地 B、外地
二、认知情况
( )6、您认为自己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 B、稍有了解 C、不了解
( )7、您了解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有?(多选)
A、网络 B、电视 C、报纸、杂志 D、社区宣传栏 E、相关讲座培训
F、书籍 G、其他
( )8、您知道初级救护员证书吗?
A、知道,而且获得该证书 B、仅知道 C、完全不知道
( )9、我国急救电话是?
A、110 B、120 C、119 D、122
( )10、您对心肺复苏技术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能正确操作 B、比较了解,大致知道操作过程
C、听说过,但不了解操作过程 D、完全不知道
( )11、心跳停止后,多长时间就会对脑组织产生损害?
A、3分钟 B、4分钟 C、8分钟 D、10分钟
( )12、人工呼吸时,先吹几口气?
A、一口气 B、二口气 C、三口气 D、四口气
( )13、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在哪?
A、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 B、胸骨的中上1/3交界处
C、胸骨偏左 D、胸骨下1/2处
( )14、单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是?
A、每分钟60次 B、每分钟80次 C、每分钟90次 D、每分钟至少100次
( )15、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该绑在上臂的部位是?
A、上臂的下1/3处 B、上臂的中1/3处 C、上臂的上1/3处
( )16、伤员的腰椎骨、脊椎骨扭伤或者骨折时,可以搬运伤员吗?
A、可以 B、不可以
三、意愿态度
( )17、您对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态度是?
A、难度大,掌握不了 B、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一般人没必要学习
C、是防灾避险的基本技能,有必要学习
( )18、您认为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对您帮助大吗?
A、非常有帮助 B、比较有帮助 C、基本没帮助
( )19、您是否已经在社会上或家庭中碰到需要应急救护的紧急状况?
A、有 B、没有
( )20、您是否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吗?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四、培训情况
( )21、您参加过应急救护培训吗?(如果选择B,请跳至第24题;选择A,请继续作答)
A、有 B、没有
( )22、您参加过何种形式的培训?
A、单位(或学校)集中组织 B、自主报名参加 C、其他
( )23、您认为培训内容对您帮助大吗?
A、非常有帮助 B、比较有帮助 C、基本没帮助
( )24、您是否愿意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五、意见建议
( )25、您最希望通过何种方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A、急救知识网站 B、急救模拟演练 C、宣传小册子 D、培训讲座
E、电视、广播、报刊 F、志愿者指导 G、其他
( )26、您认为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多选)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加大政府投入 C、纳入学校授课内容
D、纳入员工岗前培训内容 E、建立社区培训基地 F、其他
( )27、您认为高危行业工作人员(如电力人员、驾驶人员等)是否应该持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
A.应该,非常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 )28、您是否赞成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列入大学一年级新生军训内容?
A、赞成 B、无所谓 C、不赞成
( )29、您是否赞成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纳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
A、赞成 B、无所谓 C、不赞成
30、请您谈谈对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看法?(如对宣传方式的建议、存在问题等)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我们的问卷!
[1] 殷欣、李文涛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8期。
[2] 陈建华、刘有为等:《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第5期。
[3] 艾荑、冯清秀等:《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的趋势与对策》,《社区医学杂志》2012年第2期。
[4] 郑小坚:《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第9期。
县级红十字会如何做好募捐筹资工作
张广英
目前,县级红十字会已基本理顺管理体制,独立建制,但要想红十字会有作为有地位,还必须提高自身实力。要提高实力,必须搞好募捐筹资,这已成为广大红十字工作者的共识。而县级红十字会刚理顺体制不久,募捐筹资的理念不够成熟,体制尚不完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干部群众对红十字会了解不多,人们的公益意识相对薄弱,加之县级经济欠发达,这给募捐筹资工作带来一定问题和难度。本文根据建湖县实际,就理顺体制几年来如何做好募捐筹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宣传传播到位是做好募捐筹资工作的先导
募捐筹资是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信息交流以及传播爱心善念的过程。县级以下人们对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理念、认识不同于大中城市,表现在基层干群对红十字工作不了解,公益意识相对薄弱,对红十字会公信力存有疑虑,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支持募捐筹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传播使广大干群提高对红十字会的认识,了解募捐筹资目的、意义,提高公益意识,支持并参与到募捐筹资工作中来。一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筹资氛围。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发动基层红十字会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将身边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和求助需求,制成图片展览宣传,激起人们的同情,呼唤公众的爱心。每年初印制捐赠倡仪书、感谢信下发到各捐款单位和个人,在县城公交站台设置红十字宣传广告,公布红十字会救助方法和捐款账号。印制《红十字会务知识传播手册》下发,在各单位或媒体开展红十字知识竞赛。使红十字宣传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提高红十字工作的知晓率和透明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和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进行合作传播。红十字传播是公益传播,公益传播的实现必须借助有效的外部力量,从而有力地推动实际工作。县级红十字会宣传传播必须借助媒体的力量。要主动与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联合成立红十字宣传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在报社、电视台、电台设置红十字专栏,定期宣传红十字起源和发展,报道当前的红十字活动。在各媒体公布红十字会捐赠方式和捐赠账号,对捐款单位和个人在媒体及时公示。建立和完善红十字网站,建立网上求助。努力做到红十字活动“报纸有字、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形”。 三是通过品牌项目策划大型筹资活动宣传。每年的5·8红十字宣传周都借助政府号召,组织红十字宣传一条街、博爱万人捐活动现场捐赠仪式等,通过金秋博爱助学圆梦大行动、关爱生命红十字助医大行动等大型救助活动宣传筹资。出现灾难和突发事件时组织现场宣传募捐,扩大社会影响力,激发全社会的捐赠热情。
二、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是做好募捐筹资工作的关键
做任何工作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也不例外,县级红十字会理顺体制不久,领导对红十字会工作的了解还不全面,红十字会单列后是什么样的组织机构?能为政府和群众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理顺和党委、政府的关系。红十字会是社会救助团体,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不同于其他一般慈善组织,不能游离于党委、政府领导之外,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党和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主角。红十字会单列后,由县政府领导联系,列入群团序列,始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工作,这是取得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前提,更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组织保证。二要向领导宣传红十字会工作。多请示、汇报工作,使领导了解红十字会的宗旨、性质、方针、任务等,从而在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募捐筹资方面,得到政府的倡议号召,甚至领导出场讲话、带头捐赠、组织单位现场举牌认捐等,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党委、政府将捐赠款项作为各企事业单位和法人创先争优的依据条件之一,对捐赠较多的单位和个人,除在媒体公示外,在一定场合由党委、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可大大提高公众的捐赠热情。三要做好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红十字会应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帮助党委、政府在解决民生、发展、稳定等问题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及时了解政府忧什么、群众难在哪,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红十字会在开展博爱送万家、博爱助学、博爱助医、博爱助困、博爱助农以及慰问特困党员、企业困难职工等活动之外,更重要的职能是承担政府的“为难”之事,完成政府委托事宜。做到替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真正起到党委、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
三、建立长效筹资机制是做好募捐筹资工作的根本
为壮大救助实力,县级红十字会必须在募捐方式上不断探索,形成一套常态化、多渠道的募捐筹资机制。一是逐步建立固定筹资模式。利用重要的时间或特殊事件进行筹资。如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宣传,倡议在职干部职工捐赠5.8这一天的工资收入,用于县内弱势群体的救助。既具有纪念意义又募集了善款。对每次捐款的单位由县红十字会发放《捐赠证书》,同时对当年捐赠在万元以上的单位和千元以上的个人颁发“人道、博爱、奉献”奖,对捐款个人,县红十字会还探索实施“爱心储蓄制”,即对捐款个人无论捐款多少每次颁发《爱心证书》,将来捐款人或其亲属遇到困难时,在红十字会正常救助外,按其《爱心证书》捐赠金额的2至3倍给予再次救助。从而提高个人的捐赠积极性,使每年“一日捐”活动形成常规筹资模式。二是积极推进项目筹资。利用红十字会的无形资产,吸引企业和个人出资,走公益事业市场化运作的筹资新路。如寻找捐赠人感兴趣的基金项目,通过和爱心企业家沟通交流,在博爱救助金账户内,设立“博爱助学基金”和 “企业(家)冠名基金”等等,将企业感兴趣的项目利用基金的形式筹集到捐赠账户中,按捐赠人的意愿使用,捐赠人承诺每年捐赠在本金的10%以上。这就形成了企业常态化捐赠制度。每年红十字会应主动联系了解捐赠人的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捐赠人也会将支持红十字事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三是联合政府募捐筹资。政府利用红十字会品牌,红十字会借助政府的号召力,在全社会进行专项资金募集。根据募捐动意,可用于某一地区弱势群体或某一类特困人群救助。政府将支持公益事业列入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进行考核,红十字会将善款服务于最易受损害的群体,达到资源同享、合作共赢的效果。
四、提高公信力是做好募捐筹资工作的保证
募捐筹资要想募到善款,除有响亮的品牌之外,还要有强大的公信力。要提高公信力和信誉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绩效,维护红十字会的信誉。红十字会的公信力首先来自于工作人员对捐赠者和受助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及竭诚服务民生的工作成效。因此,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不单要有慈悲仁爱之心,更要具备职业道德操守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工作水平。带头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牢记红十字会的宗旨,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打造出响亮的品牌和极高的信誉。二是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保证善款使用公开透明。红十字会的公信力还来自于工作人员公开、公平、公正地接受和使用捐赠款物。应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红十字博爱救助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健全自律机制。和相关人员联合成立基金管理小组,加强博爱救助金和各类基金的管理,每年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尊重并认真落实捐赠者意愿,及时向捐赠者反馈所捐款物的去向和用途。通过媒体、工作简报和网站等公布捐款管理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维护红十字会的信誉,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三是和诚信企业或个人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红十字会的公信度。红十字会要利用“红十字”这一无形资产,采取上门宣传和热诚服务,和企业家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了解红十字并真心支持、参与红十字事业。同时红十字会要检查合作企业的执照、年检证明、诚信等等,每个合作项目必须签订规范的协议,制定违约责任。禁止与非诚信企业或个人合作,禁止与企业或个人进行违背红十字会宗旨的合作,确保红十字会的信誉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