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研究》出版 <<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图书出版信息(更新) | 《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制度建设》出版 >> 
 发布日期:2017-10-1 17:36:01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研究》出版

 

 

近日,崔龙健博士所著《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研究》,作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的“红十字文化丛书”(池子华总主编)之一种,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近33万字,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概述了成立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历史背景及筹建过程。日本在华北发动“七七事变”而开启全面侵华战争后,为达到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目的,又在上海挑起第二次淞沪战争,此役双方交战达三个月之久,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其中中国军民伤亡数达四五十万人,更有上百万上海居民沦为难民。尽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上海市救护委员会等组织经先期准备,得以迅速开展救护工作,不过由于在战争环境下很难周全,救护工作出现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为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组织伤兵救护和难民救济这两项工作,旅沪中外慈善界人士纷纷呼吁成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后经颜惠庆奔走接洽,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得以初步建立。

第二章考察了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组织发展和完善情况。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因事出草创,在组织架构方面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首先在组织合法性问题上,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犹疑、徘徊和争论,最后在向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申请独立章程遭到否决之后,不得不向中国红十字会申请了授权许可。其次在组织体系建设上,上海国际红十字会除积极制定组织章程和建立组织体系之外,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改进组织结构、完善救济功能。

第三章阐述了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经费收支状况。由于募集经费是组建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和开展救护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该组织甫一成立便制定了筹募法币一千万元的目标,除分电国内外慈善团体和侨胞广为宣传和募捐以外,还在上海开展了各种劝募活动,募得相当多的经费。但是因为难民救济工作开支浩繁,经费时有中断之虞,于是商定由法籍神父饶家驹赴北美募捐,此次募捐推动了美国“一碗饭”运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之,通过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努力,为上海难民救济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第四章论述了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工作的途径,即整合、协调上海所有与救护相关的资源。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是在战争中临时筹备的,并无开展救护工作的人事和材料等基础,不过该组织通过整合各种分散资源,达到了迅速开展救护工作的目的。本章以伤兵救护、难民医疗卫生和难民教育三项救护工作的开展为例,展示了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整合社会资源的具体情形。

第五章探讨了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在难民救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在救助难民方面,该组织主要遇到了三种困难:一是不能顺利推进对难民收容所的监督工作,由于该组织成立之初,出于避免重复工作的考虑,放弃了自办难民收容所的计划,改为协助各慈善团体办理难民收容所事宜,因此失去了对难民收容所的直接领导权,使各项难民救济工作的开展遇到很多障碍;二是发生难民给养危机,上海沦陷以后,各慈善团体无力维持难民给养,相继向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申请援助,于是该组织以一己之力统筹全沪难民给养工作,使难民膳食得到明显改善,不过难民给养一项开支巨大,虽经降低给养标准并推行难民生产,但还是发生了给养困难;三是发生业主强迫难民迁让房屋事件,沪战爆发后,两租界的许多居民逃离了上海,致使大量的房屋空置,为各团体辟为难民收容所,或为难民擅自占住,待上海局势稍稍稳定,业主便要求难民迁让,但因迁移难民数量多、时间紧、重建难民收容所选址困难,使难民救助工作再次陷入困境。尽管上海难民救济事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努力下均得到了妥善解决。当然,由于难民救济工作十分繁重,上海国际红十字会也不免耗损巨大,为走向终结埋下了隐患。

第六章分析了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护行动的成效及影响。通过合作、整合等方式,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在上海等地方开展了许多救护行动,包括开办残废伤兵医院、设立假肢工场、开展预防伤寒霍乱注射运动、推行新文字和职业教育等多种,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成效。另外,运用“安全区”概念,在南市设立难民区,不仅保护了数以万计的上海难民,还对将战时保护平民条款写入国际人道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余论部分就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国际因素进行了论述,这一因素是使上海国际红十字会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慈善组织的最主要因素,它在上海国际红十字会的产生、发展和衰败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作者在综合运用历史学和社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大量报刊和英文档案资料,展示了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全过程,及其辉煌的抗战救护业绩,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论点和观点,为进一步研究红十字运动史和抗战救护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