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白乐夫:快乐的“西班牙医生”》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曹云祥:“清华之父”的红十字情结》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用小清新讲好故事——从品读<仁爱之境>谈开去》 >> 
 发布日期:2019-5-10 9:38:56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白乐夫:快乐的“西班牙医生”》

2019年510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白乐夫:快乐的“西班牙医生”》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白乐夫是第一批踏上中国土地的“西班牙医生”,原名Rolf BecKer,音译为罗尔夫·贝克尔。他是诺尔曼·白求恩的崇拜者,所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白乐夫”,他说:“我姓白,白求恩的白。我是一条快乐的汉子,所以叫白乐夫。”

 

愉快的聚会

1906年,白乐夫出生在德国,父亲是一个药剂师,受家庭影响,他进入医学院学医。大学毕业后在柏林、汉堡行医。1929年加入共产党,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战争救护工作。

西班牙内战失败后,1939年5月20日,白乐夫和奥地利医生严斐德、捷克医生纪瑞德“转场”中国,继续反法西斯战争救护工作。6月抵达香港后,白乐夫结识了一位名叫琼·斯坦妮福的英国姑娘,二人一见倾心,携手同行,一起到达图云关。

白乐夫被聘为救护总队顾问,琼·斯坦妮福取名唐莉华,担任林可胜的英文秘书。第二年,在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林可胜为白乐夫和唐莉华主婚,二人在图云关喜结连理。

白乐夫一直希望能够到西北,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服务。刚到图云关,他就向林可胜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林医生很同情我们,他说我们可以去西北,但是恐怕不容易。”白乐夫不甘心,决定与严斐德一起到重庆找周恩来想办法。

1939年夏,白乐夫和严斐德赶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见到周恩来,要求批准他们的请求。周恩来“非常友善”,对他们远道而来支持中国抗战表示由衷感谢,同时诚恳地向他们解释:“我们跟国民党之间有一个共同协定,国共双方是同一个民族,一致联合抵抗日本的侵略……着眼于大局,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白乐夫、严斐德表示理解。

 

一次冒险的旅行

之后,白乐夫出任救护总队部顾问,但他心系前线。不久,他辗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云南等地,为战区伤兵开展卫生服务。一次路过一个小镇,翻译告诉他,城门上一块巨幅标语,把白乐夫称为“伟大的医生和中国人民的援助者”,这使他“感到自己十分渺小”。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更多的病患者。

1940年6月,白乐夫临危受命被派赴香港,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那是一次冒险的旅行”。

原来,英国医药援华会募集到一批几吨重的药品,运抵香港,须派人接收,运到图云关。林可胜决定派白乐夫和严斐德等人前往。这是一次危险的旅程,因为日军封锁严密,充满变数。

这批药品走水路从香港到澳门,再到珠江,途中一波三折,竟7次遇到强盗的武装抢劫,惊险万状。白乐夫等人随身财物被洗劫一空,好在他们乔装成教会医院的医生,是外国人,盗匪有所顾忌,又对运载的药品没有兴趣,这批宝贵的药品才得以保全。

进入敌占区后,情况更加凶险。幸运的是,白乐夫一行遇到几位抗日游击队员。游击队神出鬼没,护送船只巧妙避开日军巡逻艇,总算有惊无险进入中国军队防区。林可胜派车接应,顺利将药品运达图云关。

 

差点丢了性命

“我们抗战最后一站是在云南,这是我在中国最满意的一年。”白乐夫回忆。以他为队长的救护总队第021医疗队驻扎楚雄,配属中国远征军。那里有一座庙宇,医疗队就在庙里建立临时医院,救治从云南边境送来的伤兵。因为军中斑疹伤寒流行,罪魁祸首是虱子、跳蚤。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医院保持了良好的卫生状况,这是白乐夫“感到很骄傲的”。可是,万万想不到,白乐夫自己却被斑疹伤寒“找上门”,差点丢了性命。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一位美军神父到来,白乐夫带他参观医院,“回家后,我就感到全身发冷,心想大概是着凉了,所以也没在意。第二天,我去医院工作,感到不对劲。第三天,我就爬不起来,躺在床上发高烧。到了第四天第五天,烧得就更高了,陷入昏迷状态”。白乐夫得了严重的斑疹伤寒。这场大病延续了几个月,一直缠绵到战争结束才痊愈。

 

“我还是深爱中国”

抗战胜利后,“西班牙医生”功德圆满,纷纷回国,但白乐夫选择留下,担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华北分署卫生组主任”。他同情共产党人,“想方设法至少把一部分救济物资送到共产党管理的解放区去”。

1946年,白乐夫押运一艘满载粮食和医疗器材的轮船从上海驶向烟台——山东半岛解放区行政公署驻地,并作为医务援助人员留在那里继续工作。此时,他发现当地正在流行一种传染病——“黑热病”。对一个医生来说,“这意味着面临了一项重大的任务”。白乐夫毫不迟疑,立即在黄海海滨一个比较大的村子里建立了一个小型医院,“不久就有数以百计的病人来看病了”。医院附设化验室,对病人进行胸骨和肝脾穿刺检查,查明病因后,对症下药,疫情得到控制。

1947年底,白乐夫和妻子依依不舍离开中国。整整8年,白乐夫与中国建立了割不断的深厚情谊,“我还是深爱中国”,他说,“那是我一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找准“结合点” ..
2006世界灾难报告(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
回望辛亥革命,中国红会将有哪些分会迎来..
2005世界灾害报告出版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