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爱心捐款:日记与感慨——发生在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故事 << 让人道救助插上志愿服务的翅膀 | 捐髓其实很平常 >> 
 发布日期:2006-5-19 18:04:16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爱心捐款:日记与感慨
——发生在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故事
郝如一  周小蓉
 
  2004年岁尾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之深重与惨烈震惊全世界。
  早已步入“小康”,而且有着丰厚爱心之人文底蕴的苏州市民“闻啸而动”——从市委、市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到市纪委、审计局等部分党政机关公务员;从宗教界的方丈、道长、牧师,到中小学师生;从老苏州人到新苏州人;从百岁老者到8个月的婴儿,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多则5万8万元,少则5毛1角钱。
  捐款数额有多有少,但那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却表达了同样的心愿:向灾区伸出援手,让灾民早日安居。短短的20多天, 全市民间自发捐款就达到700多万元,创下苏州红十字会发展史之最!
  在苏州人民为援助印度洋海啸灾难而捐款的日子里,我们——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被市民的爱心善举所感动,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化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久久地“影印”在我们心里,不禁感慨万分……
 
富与贫,高旋低律都是情
 
二00五年一月三日
  今天是元旦休息的第三天。一大早,就有一对从吴江市震泽镇赶来捐款的夫妻。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俩都已经下岗,经济并不宽裕,但听到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消息,两人立即决定到红十字会来捐款。他俩先乘农村班车,再转城市公交,最终是“打的”找到这里。尔后,他们拿出了从日常俭朴的生活中节约下来的2000元现金,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也是苏州人助人为乐的传统,我们生活是艰苦一点,但比起灾区的人民,我们现在什么都有,向灾民献一点爱心是应该的。
 
二00五年一月四日
  上午10点,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办公室,身材不高,戴副眼镜。貌似书生的他拿出5. 27万元现金。问他为什么捐这么多,他说:“奉献爱心,共同关怀,让整个世界更美好。”
  中午,东冉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带来全校师生的一片爱心。他说:平时,社会对我们倾注了许多的爱,我们应该把这爱心传递出去。据介绍,该校一位学生将母亲给的一元午饭钱拿出来,一半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一半自己中午买只面包垫饥。还有一位学生,把自己卖破烂得到的一元一角钱全部捐给了灾区。
  下午,又有一位40多岁的先生,捐了2万元,并说:“灾区那边太需要钱了,我没有太多的积蓄,这份情义请收下。”
  富与贫,在常人眼中衡量的尺子是金钱。其实不然,人所拥有的除了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精神财富。当金钱涤荡数千年伦理基础,又无一种理性的、泛视角的价值观取代时,富人与穷人都会沦为其奴仆与祭品。前者为挥霍而浑然纵情,后者因不平而烦躁冲动。如若金钱伦理在市场经济中“贫血”,精神危机便会如瘟疫流行,不管人们发出何等呼吁,不管理性主义如何清楚其危害,仍难阻挡其蔓延的趋势,无情地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身躯和灵魂。
  今天,看着无数人用自己的那份劳动所得赠与他人分享时,我们思索着,探寻着:难道他们不追求荣华富贵?难道他们心中没有贪图享受的欲望?不!他们身上有比金钱和自我更重要的一种东西,那是一种精神,一种远远超过金钱本身价值的精神,一种超越国界和种族的精神,一种体现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人间真情。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论捐多还是捐少,高旋低律都是情。
 
生与死,含笑面对坦然之
 
二00五年一月六日
  上午,一位40多岁的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门来,她面色微黄,说起话来有些吃力。看着她掖下夹着一叠X光片子,问其缘由后,知她正住院,今天赶来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为印度洋海啸中的灾民捐款。他们把1万元人民币交到了红会干部的手里后,却怎么也不肯在收据上留下捐款人姓名,僵持一通后他们说:“就叫人民吧。”在场的所有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哪!更何况那位女病人得的是癌症!
  接近午饭时,我们的一个熟人打来电话,说要捐款,让等着他。此刻,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尿毒症患者,他生命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珍贵。不多会,他那消瘦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对不起,我刚做完血液透析,来晚了。”尽管他满脸笑容,但我们笑不起来,眼眶都禁不住湿润起来。
 
二00五年一月十七日
  今天下午,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赶来,从她红红的双眼看得出刚刚流过泪。她拿出2000元崭新的人民币放在桌上,转身欲走,正当我们想喊住她留下姓名时,她似乎已经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拿出一封准备好的“信”,说:我要讲的都在这里。
打开“信”,一个感人的故事跳跃在字里行间:
  “妈妈,快代我去向海啸灾区的孩子们献爱心吧!”这是我儿子的声音。他于去年的一次车祸中身亡,年仅三十岁。在他有限的生命中,有的是一颗颗爱心,做的是一件件善事。就在他离开我们的当年,曾带着一帮车友,将几十台淘汰的电脑整修后送往贫困地区,并再次准备前往。可是,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带着遗憾离开了我。这几天,我耳边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妈,快去,快去为灾区人献爱心。”我对儿子说:“放心吧,妈知道你的爱心仍与日月同在,妈会把你对他人的爱永远地延续下去。”
 
二00五年一月十八日
  上午,苏州工业园区台资企业唯葑食品有限公司派人来,代表已故董事长江财旺的夫人顾建芳,向海啸灾民捐款人民币8万元。这是一笔非同寻常的捐款,捐款人自己就是海啸的受害者-----丈夫在海啸中遇难,自己也身受重伤,至今尚未完全康复。她悲痛,但更坚强,她把自己的悲痛化作了爱的真情撒向更多遭受同样灾难的同胞们。
  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句句肺腑的感言,像一道道印记,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是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它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就像臧克家老先生在一首诗中所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人间真爱如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疾病诚可怕,以笑面对之;生死共相存,爱心洒人间。他们用自己的壮举向世人宣告:生命可以逝去,但全球人类的相互关爱和援助却将永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些人的人生观念犹如大雪封径,冻成了凝滞模糊的风景线。但我们相信,伟大的人类之爱能把远冬的孤日咏进蓬勃的春天。
 
善与恶,民族之魂萌芽始
  
二00五年一月十五日      
  今天是星期六,才过8点钟,我们就迎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女的挺着大肚子,走路很不方便。我们招呼她坐下,她说:“不用了,下周我就要做妈妈了,我想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件有意义的事情,替受灾的孩子们献上一点心意。”
  不多时,门口又出现一位年轻的爸爸,搀着刚学会走路的女儿走了进来。我们问小宝贝:“几岁了?”“2岁。”话还没说完,她就躲到爸爸身后。爸爸把她抱到身上问:“今天你来干什么的?”“为海啸没有饭吃的小朋友送饭。”爸爸听后开心地笑了。
  一位三年级的男同学和爸爸一起来到这里,说:爸爸刚到血站献过血,我现在还小,献血不合格,但我也有爱心,这里是我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一共34元,托你们送到灾区去。
  一天下来,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前来捐款的不计其数。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话,有善才有德,有德方成才。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才双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无声的行动,他们将自己善良的影子投射在孩子人生座标上,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但等风云掠过,鬓发如霜时,其意义才如佳酿久贮。播下好思想、好行动、好习惯、好人格的种子,每颗种子都会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正是这善良、仁爱、美德的种子代代相传,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形成了华夏子孙的浩然正气。
真与伪,爱心情意本无价
二00五年一月七日
  今天,一位女生为纪念自己十八周生日,拿出了存折上的所有积蓄735元,捐给了正在饱受灾难之苦的同年人。她没有留下姓名,用自己的真诚书写了庄严的成年人誓言,点亮了不平凡的人生蜡烛。
 
二00五年一月十日
  上午9点,一位先生带来了一封信和500元钱,说这是102岁老人费达生的一点心意。信中说:印度洋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感悲痛,现表微薄之力,请收下赈灾款500,。以表自己的慈爱之心。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
  打开密密麻麻的捐款人记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捐款登记本中,叫做“无名氏”、“献爱心”、“中国人”、“老干部”、“好心人”、“爱无价”……不胜其数。但是,我们也接到几个这样的捐款电话-----先问有何回报,比如要求在电视新闻上露露脸,否则就不一定考虑捐了。对此,我们会坦率地告诉对方,你的动机不纯,我们难以配合。
  当诚实成为“不成熟”,虚伪却成为“成熟”的代名词时,我们痛恨过,甚至痛心疾首地呼唤过:还我真诚!然而,面对今天用一颗颗爱心织成真诚的纽带,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些充满真诚爱心的捐款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图回报,只讲奉献,更不为自己的付出而索取,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是蔚蓝,是将大海与天空融为一体的蔚蓝。让虚伪无处遁身,隐去的是姓名,留下了慈祥和温柔,它珍藏着爱的伟大,组接了情的辉煌,熔进了人间万象,折射出心灵的霞光`。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爱心捐款:日记与感慨——发生在苏州市红..
中国救援印尼海啸之研究
浅议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
她用全部的爱,去挽留心中每一个 “夕阳..
历年世界红十字日主题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