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唱出“好故事”——中国红十字会人道传播工作掠影
“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摇旗呐喊”,这是广大红十字人对人道传播工作的共识。
近年来,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共同努力,讲好红十字故事,打造红十字形象,建设红十字基地,让红十字形象“活”起来,让红十字文化“火”起来,让红十字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讲好红十字故事
一个哭闹不止的婴儿,无论阳光的叔叔、慈祥的奶奶,还是温柔的阿姨、可爱的姐姐,都无法让他安静下来。最后,却因为一个陌生大叔的抱抱而停止哭泣、绽放微笑——因为“妈妈的心脏,数月前移植给了他”。
2017年3月,央视发布公益广告《妈妈的心跳》,短短两天, 播放量超过 3000 万次,各大媒体及公众号竞相传播 。
“在‘三生三世’找不到的泪点在这支公益广告里找到了。”网友纷纷发表评论,表示愿意参与器官捐献,让爱接力传承。
2017年10月,《妈妈的心跳》荣获第24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
2019年6月,另一个中国故事登上了国际大奖颁奖台——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支持的公益短片“一个人的球队”获得戛纳国际创意节公关类作品银狮奖。
叶沙,中国24804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之一,2017年捐献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角膜,救助7名患者。
2018年,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支持下,5位受益人组成“一个人的球队——叶沙队”,继续“叶沙”未完成的篮球梦,并于2019年1月27日登上WCBA全明星赛场,获得两分钟比赛时间。
赛后,《一个人的球队》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头条文章《1+1+1+1+1=1》,阅读数突破10万+;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新闻《一个人的篮球队:为爱圆梦 生命延续》,时长达3分45秒……叶沙的故事走进万千公众视野,让“器官捐献 生命永续”的理念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乐于讨论、乐于转发的高尚话题。
捐献者的大爱之举值得铭记,志愿者的奋不顾身同样令人难忘。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当年的伤痛已渐渐被时间抚平,但心中的感动历久弥新。当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启动“十年·我去汶川——寻找当年救灾人”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访当年参与救灾的志愿者,重拾初心与感动。
活动启动后,记者兵分数路,奔赴山东、四川、湖南、上海等地,一篇篇带着温度的稿件相继见报;各地红十字人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一篇篇饱含深情的回忆文章纷至沓来。天南海北的红十字人通过报道,终于见到了阔别十年之久的老友,字字入心,感慨万千。
“十年前,我写下遗书,奔赴灾区;十年后,翻出当年的遗书和照片,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想念我的战友,想念灾区人民,祝福我们的祖国。”一名当年参与救灾的红十字人如是写道。
打造红十字形象
2017年“五八”期间,一个身穿超人披风、拥有神奇口袋的卡通形象火遍全国红十字系统——江小红,江西省红十字会形象代言人,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会卡通代言人。
随后,江西省红十字会趁热打铁,迅速推出“江小红讲红十字会法”“南丁格尔眼中的江小红”“江小红教你防溺水”“江小红大拜年”“江小红伤心日记”“江小红表情包”“江小红的人道地图”等一系列网络产品。
这些产品立足互联网,推动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国际人道法、红十字会法、应急救护、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等知识进行针对性进行传播,在网络平台上取得了“低成本、大宣传”的良好传播效果。
一年之后,重庆市红十字会动漫形象“红心侠”亮相。这个阳光可爱、一身正气的卡通侠客迅速火遍山城,在“三救”“三献”工作中,随处可见其活泼身影。
“江小红”“红心侠”名气渐长,成为“红十字明星”,多地红十字会也纷纷抓住机遇,及时推出各具特色的卡通形象。
2018年6月1日,上海市红十字卡通形象——“红娃”正式与公众见面;2018年11月21日,代表福建省红十字会的公益IP形象——“红博娃”正式亮相;宜兴市红十字会发布动漫形象代言人“宜小红”;包头市推出代言卡通形象“小红鹿”。吉林省、浙江省诸暨市、重庆市巫山县等地红十字会也纷纷“悬赏”,公开征集卡通形象方案。
卡通IP形象让红十字文化“活”了起来,新媒体的运用则让红十字文化“火”起来。
2019年8月19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通报最新数据:关注人数突破11万,已推送各类文章535次,信息近1600条。一个红十字“大V”明星般冉冉升起。
每一个“大V”的养成,都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火花。为吸引更多人关注,上海市红十字会结合元旦、春节、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节日、纪念日,相继开发“指尖上的红十字”“世界红十字日滨江跑”等线上小游戏,举办“手机随手拍”照片分享、红十字运动知识竞赛、微课比赛等多项活动,增强公众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该公众号,了解了红十字运动知识和上海市红十字会。
“粉丝”是新媒体存活并发展壮大的根基,各地红十字会为了“吸粉”,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18年10月,“江小红的人道课堂”正式上线。该课堂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设置情境内互动答题,内容不仅实用易学,而且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短短一个月就“吸粉”10万。
2019年初,“江小红的人道课堂”项目荣获“2018网络公益年度创新项目”奖。这是继“江小红的人道地图”荣获2017中国移动互联网与传媒融合风云榜“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创新案例”奖后,“江小红”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奖项。
建设红十字基地
上海,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中国红十字会诞生地,红十字运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红十字工作参与者众、影响力大。
2016年5月8日,第69个“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到来之际,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正式开馆。
“以前不知道上海还有个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看了之后很震撼,没想到红十字会做了这么多重要工作。”很多市民参观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后,颇感震撼。
截至目前,该馆已经接待游客近9000人次,被列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成为红十字人的“朝圣之地”。
距离上海1600余公里之外的辽宁营口,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
1894年,甲午战争的硝烟中,营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红十字战地医院。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旅顺爆发,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后,很快在营口建立了第一个地方分会并展开救护、赈济工作。
2017年5月1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红十字战地医院成立123年之后,营口市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揭幕。
该基地共设9个展厅,运用浮雕、声、光、电、场景还原等方式,以大量文字、图片和实物,生动详实地展现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和中国红十字运动百余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规划建设的4个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之一。
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历史。2019年6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苏州大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京签署创办红十字国际学院合作协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签字仪式上讲话指出,红十字国际学院不仅将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为解决国际人道问题、促进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即将成立的世界首所真正意义上的红十字院校,该学院将在中国红十字运动乃至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助推中国红十字人道传播工作高帆远航。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