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求助信和一个基金会
市长批示,重庆市红十字会牵头成立;14年救助大病患儿124913人次
“我们是一群无助的家长,孩子患上了可怕的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等难治病症,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了政府,请救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孩子……”
2005年6月5日,一封沉甸甸的求助信被送到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的办公桌上,直接促成重庆市白血病儿童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诞生。
14年过去,目前基金会已经救助了数万名患儿,挽救了无数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然而,这封信是谁所写?他们如今过得怎么样?近日,重庆市红十字会开展“寻初心、唤使命”主题活动,想方设法找到了当年的写信人。
14年前,19人签名写下求助信
“你还记得2005年,你们联名写过的一封信吗?”
“怎么会不记得,那是我们一家人最难熬的时候……”接到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武有香心中满是惊讶和激动。
2003年,武有香3岁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家人为了救孩子,无助地奔走在全国各大医院,结识了几个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患儿家长。
“记得余国强大哥,儿子患病时间比我家娃还早,家里非常困难。但余大哥很坚强,又很热心,经常跟我们一起探讨孩子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安慰我们,还教会大家很多照料和治疗孩子的经验。”武有香说,慢慢地,大家就像亲人一样抱团凝聚在一起,互相温暖、互相加油打气。其中,既有地地道道的农民、进城务工的打工族,又有教书育人的老师、自己创业的个体户,还有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以及城市里的无业者。
“其实,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非常高,但绝大多数家长因费用昂贵而放弃治疗,全家乃至整个家族都遭受沉重打击,所有希望全部破灭,长时间无法从悲痛中挣脱出来。”余国强说,据他所知,90年代上海就成立了少儿住院基金,救助50余万人次,北京也于2004年由红十字会牵头成立了类似基金。
“所以我们就聚在一起,商量给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写一封信,让领导们知道我们的难处,关心我们的孩子,建议政府成立儿童医疗互助基金。”余国强说,当时一共动员了包括华冠洁、武有香、张少明等二三十位白血病患儿家长,最后19人签名。
“扶上马,送一程”
2005年6月5日,这封求助信被送到了王鸿举办公桌上。他即刻作出批示:请召集民政、红十字会、卫生、妇联、共青团等单位同志议一次,努力把这件关系下一代的大事办成。
6月16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决定尽快成立重庆市儿童救助基金会。
7月7日,重庆市红十字会收到市政府批复文件,明确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委等有关单位共同发起筹建重庆市白血病儿童救助基金会(2012年更名为“重庆市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基金会性质为公募基金会,市红十字会为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8月23日,基金会完成民政局登记注册并获得登记证书。
为解决基金会资金筹集难题,重庆市政府“扶上马,送一程”,9月1日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白血病儿童救助基金募捐活动实施方案》,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发起募捐倡议,市领导带头捐款,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响应,爱心企业慷慨解囊。不到一个月,即募集资金600余万元。
“据重庆市儿童医院资料显示,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该院诊断白血病儿童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高达85%,90名儿童中有76人放弃;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基金会成立第一年,110名白血病儿童中,放弃治疗的大约在40%至50%之间,首次出现下降。”基金会现任理事长赵幼渝介绍。
截至2019年6月30日,基金会共拨付资金6595.06万元,开展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6个儿童大病医疗救助项目,受益儿童达124913人次,覆盖重庆市38个区县(自治县)和1个经济开发区,白血病患儿术后存活率达60%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存活率达98%以上。
“基金会前期资助白血病患儿中大部分健康成长,有的进入高校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国留学深造;有的已参加了工作;有的已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宝贝……”赵幼渝说。
救助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
小玲是获得基金会救助的首批白血病患儿之一。2003年8月,6岁的小玲被确诊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
2005年9月,基金会正式启动救助工作。当月,小玲父母向基金会递交资助申请,顺利获得2.5万元资助款。如今,小玲早已结束治疗并恢复健康,重新踏入盼望已久的校园,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
小玲康复后,每年还将自己为数不多的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基金会。“希望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小朋友,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小羽和姐姐出生在开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2011年2月,13岁的他不幸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检查与姐姐骨髓配型成功。为了完成移植,小羽父母花光家中全部积蓄,但移植效果并不理想。
医生叮嘱小羽父母,唯一希望是为孩子再次回输造血干细胞。但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再到哪里借钱呢?就在一家人举步维艰之时,基金会及时伸出援手,向小羽发放了7万元救助款。
不幸地是,随后进行的第2、3、4次造血干细胞回输均告失败。眼见一个稚嫩生命即将凋零,基金会再次帮他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又为他们发放救助款2万元,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2012年11月,小羽出院,一家人为基金会送来锦旗,上书“救民水火千秋颂,困难之时伸援手”,感谢基金会将孩子从死神手中拉回。
得知自己当初建言成立的基金会,已经救助了成千上万名孩子,武有香感到非常激动和欣慰。“当初我的经济条件比其他家长要好些,勉强可以撑一段时间,所以基金会成立后并没有申请救助,希望能省下一点资金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孩子。”武有香说,如今他的儿子已完全康复并顺利考上了大学。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