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有力推动者,而宋庆龄不仅是其人生伴侣,更是其事业的坚强后盾。践行孙中山博爱思想,将红十字事业付诸行动,就是一个突出的方面。
为支持北伐,宋庆龄与何香凝等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党立红十字会和北伐红十字会,亲自参与随军救护。她对红十字会宗旨、性质、作用作了新的阐发;在多种场合,呼吁各界捐款捐物,支持红十字会的救护行动。抗战期间,她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争取国际援助,以支持抗战及红十字抗战救护事业。
孙中山“博爱”事业的追随者
宋庆龄(1893-1981),祖籍海南省文昌县。
1913年大学毕业,宋庆龄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踏上回国之路,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事业。途经日本,她拜会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共同的信念、追求,相互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为了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准备举兵北伐。8月,非常国会通过“出师北伐”决定。由此拉开北伐战争的序幕。
为支持孙中山北伐,宋庆龄与何香凝等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并组织番禺红十字会10余人组成救护队,随孙中山进行战事救护,并遵章加入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亲自担任南海、番禺、顺德分会联合会总裁。孙中山欣然为番禺红十字分会题写“博爱”二字,以示表彰。
建立红会组织,培训救护人员
大会闭幕的第二天,宋庆龄在出席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广东省党部妇女部、广州市党部妇女部、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信学校、省立女师等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回忆数年前,在广东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即红十字会时,
为践行孙中山博爱思想,22日,宋庆龄即以国民党党立红十字会会长名义,与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何香凝、李济深等军政要员联名,发出通告,为募集该会开办经费将举行游艺晚会和物品展销部,征求各大商店、工厂捐赠商品、产品义卖,并征求艺术家莅场义演。通告表明,中国国民党党立红十字会组建。虽然宋庆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会长,但她以自己的号召力,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以完成
北伐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期北伐是国共两党联手共同遂行的。自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来,两党为北伐作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北伐的目的是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北伐的对象是盘踞两湖、河南的吴佩孚集团、割据苏浙皖赣闽的孙传芳集团和据有东北、直隶、山东、热河、察哈尔等地的张作霖集团。
北伐战争在两湖战场、江西战场、福建战场、浙皖苏战场、河南战场展开。在北伐战争中,宋庆龄发起的中国国民党党立红十字会(简称党红十字会、党立红十字会),组织起女子北伐救护宣传队,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高恬波担任救护队长。她率领13名救护队员,辗转湘、鄂、赣三省,随军救护。宋庆龄则在
北伐战争捷报频传。但1927年“四一二事变”,国共两党合作烟消云散。宋庆龄一方面在武汉发起讨伐蒋介石的运动,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另一方面,鉴于集中于武汉的北伐军伤兵逾万,缺医少药,备受折磨,乃与何香凝等人发起成立北伐红十字会,并在
阐发红十字人道博爱理念
宋庆龄不仅用组织红十字会的方式诠释孙中山博爱思想,而且也在理论上对红十字人道主义进行阐述。她在
关于红十字会的性质,她说,“红十字会本来是一种国际的博爱的人道主义团体”,“因为救助他人的疾病痛楚,是起于人类同情心的一种义举,也就是人类不能委卸的一种天职。我们今日看见红十字会事业的发达,可见得真理是到处受人欢迎,这便是世界的一线晨光了。”显然,宋庆龄对红十字会的性质有着深刻的理解,而孙中山在《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译序中所表达的“恻隐之心人人有之”,宋庆龄赋予了人类 “一种天职”的新内涵。
宋庆龄发起成立的北伐红十字会,与普通红十字会相比,“宗旨固然是相同”,但在宋庆龄看来,“其中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因为北伐战争“实不是一种寻常的战争。这次战争的目标,是为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帝国主义和军阀,在各国所干下的罪恶,真所谓罄竹难书。而在中国的四万万同胞,尤其受这种恶势力的摧残压迫,弄得憔悴呻吟,求生无路。所以革命的勇士,为求大多数同胞的生存与幸福,为世界民族的自由与和平,就不能不毅然决然,和那些人类的恶魔拼一个死活。他们打仗不是为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的受伤是为要援救大多数人,为要替被压迫的人打倒不平所得来的痛苦。我们对于这班侠义的革命志士,又怎能袖手旁观不理他们呢?”所以“我们发起这个北伐红十字会,就是要使那些已经受伤的同志,得着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同时也使一切的武装同志,相信民众是他们的后援。”北伐是为了完成孙中山未竟之志,是为同胞谋求生存与幸福的正义之战,成立红十字会为伤兵服务,为北伐提供后援支持,是对孙中山博爱思想的弘扬。
宋庆龄深有感慨地说:“一个人精神、智识、时间和金钱,都是应该拣择那最高尚、最宝贵的事用去的。我们深信,把我们的精神、智识、时间和金钱都贡献给这个北伐红十字会,是永不会错的,而且是有意义的。我们希望今天到会
宋庆龄对红十字会宗旨、性质、作用的阐发,对人们理解红十字会、认识红十字会、参与红十字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孙中山人道博爱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筹款募捐,组织救护行动
宋庆龄在多种场合,呼吁各界捐款捐物,支持红十字会的救护行动。无论她担任党立红十字会征募部部长职务,还是任北伐红十字会(北伐伤兵救护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都尽心尽力。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有评论说:“我还记得在她家花园中为国民党红十字会募捐而举行的那次招待会。这是在革命的汉口有外国政府代表参加的第一次社会活动。……她的魅力使敌人也不得不大掏腰包。”
苏联记者A·B·巴库林在
宋庆龄在答记者问时说,“余少数友人因见十九路军卫国抗战之忠勇,实为真正之民众武力,我辈对于其伤兵之救护,自应各尽绵薄。同时感觉上海现有伤兵医院,数多而散漫,似应有持久集中之组织,故有国民伤兵医院之设立。公推廖
由于宋庆龄亲自号召,各界爱国热情高涨,“一时名医云集,慰劳品不绝而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鼓舞了十九路军的士气。这其中,宋庆龄发挥了重要作用。凡此说明,孙中山红十字会人道博爱思想在宋庆龄身上得到了延续,并在实践中得以发扬光大。
争取国际人道援助
红十字运动可谓“无国界”运动。宋庆龄继承孙中山博爱理念,积极寻求国际人道援助。在组建北伐红十字会时,她曾致电苏俄工联全国理事会,请求募集款项救济武汉伤兵,该会遂“决定捐款三万卢布,并拟发动各工联团体捐款。”再如,
宋庆龄的博爱之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在保卫中国同盟的一年中,募集捐款约港币25万元,“这些数目大多以医疗物资的形式送往内地”,不仅在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国际和平医院,而且“给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济委员会、贵阳医疗急救学校、中国工业合作社、八路军和新四军医疗队、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很多援助。”国际援华医疗队加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也与宋庆龄的“桥梁”作用分不开的。宋庆龄与红十字,一如孙中山与红十字,有着割不断的“缘分”。
孙中山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者,他的“博爱”思想,既来源于红十字文化,同时也对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而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在宋庆龄身上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珠联璧合”,孙中山夫妇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博爱思想,是中国红十字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与弘扬。
(池子华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