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理论园地】 << 【目 录】 | 【观察思考】 >> 
 发布日期:2018-3-30 15:38:15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理论园地】

新时代红十字文化建设刍议

池子华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对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而言,也不例外。在新时代,红十字文化建设要有新作为、新举措,以开创红十字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新局面。

红十字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但由点到面,重点工程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这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应扎实推进:

一是期待红十字会国际学院早日建成。三大国际组织中,联合国、奥委会都有自己的大学,唯独红十字会没有,这与习总书记所称红十字会是“全世界影响范围最广、认同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中国红十字会高瞻远瞩,将建设世界第一所红十字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极具远见卓识。2017年10月总会成立了红十字国际学院筹建工作委员会,开始了前期的调研工作。目前该项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希望能够早日落地。学院的建成,将把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继续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国际交流、新型智库有机结合,构筑红十字文化建设的高地,堪称功德无量。这是红十字文化建设的大手笔,必将在中国以及国际红十字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是构建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网络。建设上海、辽宁营口、贵州图云关、陕西延安4大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普及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红十字人道理念,弘扬红十字精神和文化价值。这是总会十三五期间确立的重点建设项目。不过,作为红十字文化传播平台,仅有4处,未免过少。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名称本身昭示其所具有的传播和教育“双核”功能。传播和教育,相得益彰,可以有效拓展红十字文化输出路径,增强红十字会的软实力,传播正能量,提升公信力。因此,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应该多多益善。当然,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的设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的。这其中,有两个前提是遴选基地的决定性因素:一是要有红十字历史遗存且保存完好。基地不是空中楼阁,理应具备承载文化传播功能的起码设施。二是要有感天动地,至少也是动人心弦的红十字会历史“故事”,向世人诉说,感染人,教育人。确立了遴选标杆,我们可以发现,符合基地建设条件的地方不在少数。比如江苏常州是盛宣怀出生地,且盛宣怀故居保存完好。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成就了“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的非凡业绩。作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他在中国红十字会创始、维持、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依托盛宣怀故居,创建常州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是可行的。再比如,山东临沂有罗生特医院。奥地利医生罗生特是抗战时期通过红十字组织驰援沂蒙革命事业的典型代表,足迹遍布莒南、河东、沂南、临沭等县区,被陈毅称为“活着的白求恩”。位于莒南县的罗生特医院,是对他的最好的纪念。将罗生特医院打造成中国红十字会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把弘扬沂蒙精神与红十字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可能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发现”、发掘、建设。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希望总会动员各方面的人道资源,参与创建。当一个又一个国家红会、省市红会级别的红会文化传播教育基地“拔地而起”,形成网络之时,会产生多么强大的传播势能,是不可估量的。

三是不断推出理论研究新成果。这是红十字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红十字运动也是如此。历史需要总结,现实需要面对,未来需要思考,这些都需要理论研究的不断加强。令人欣喜的是,学界业界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总会出版的《中国红十字会通志》,江苏、浙江等省级红会出版的红十字会志、苏州、南京、常州等地市级红会出版的志书,上海、江西、山东、云南、山西、青岛、上海嘉定、江苏盐城盐都、浙江湖州、广东中山等红会出版的研究成果,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每年都有一批研究课题招标立项,总会也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若干课题的招标。尤其是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支持下,出版“红十字文化丛书”70余部,填补了很多空白。特别是,由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池子华主持,池子华、徐国普、杨红星、吴佩华、郭进萍博士共同参与的《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自2016年正式入选国家“十三五”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以来,进展顺利,并联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申报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得以批准立项。这部8卷本总字数超过300万字的皇皇巨著,将全面再现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百余年的风雨历程,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值得期待。凡此说明理论研究的氛围正在形成,但还远未蔚然成风。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为贯彻十九大精神,不断推出理论研究新成果,希望总会十三五规划中的成立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以及依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巩固和建立若干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基地的设想,尽快“着陆”,这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四是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上日程。档案是红十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档案,服务于红十字文化建设,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理应提上日程。应该看到,与中国红十字会有关的档案资料,存量巨大,非常可观。这些档案资料,解放前部分主要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贵州省档案馆、贵阳市档案馆等,如贵州省档案馆藏有红会档案3260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有红会档案3318件,贵阳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等,也都有大量红会档案馆藏。至于解放后国家及各省市县档案馆、各级红十字会档案室,所藏档案就更多了。目前红会档案虽然公布了一些,但星星点点,只是九牛一毛。绝大部分档案仍然沉睡在档案馆,无人问津,令人惋惜。如何整合人力、资源,对红会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一个值得关注、探索的问题。总会曾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探讨合作整理出版红会档案的计划,但没有进一步推进。这是一项浩大的基础性工程,希望红十字系统及有远见的企业家加盟,共襄盛举。特别要强调的是,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也给我们以信心。据悉,救护总队档案非常完整,而且涉及国际援华医疗队所属多个国家对华人道救援资料,共40号全宗909卷,集中保存在贵阳市档案馆,此外贵州省档案馆也存有相当一部分救护总队档案。总会完全可以会同贵州省红十字会携手贵阳市档案馆、贵州省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将救护总队档案“打包”共同申报“中国文献档案遗产名录”及“世界记忆遗产”,以更好地开发利用,这对加强国际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也具有重要价值。

五是启动红十字文物文献的普查工作。《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建设,其中有一项重点项目为“红十字文化遗产保护:启动红十字运动文物、文献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加强历史文化设施保护,开展史志研究,总会及有条件的省份建立红十字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这项工作,总会层面尚未启动。创建中国红十字历史博物馆,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文物文献普查与征集认定工作,应该及早启动,为红十字历史博物馆做好“储备”。为此建议总会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负责该项工作的开展。征集的物品种类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文献、音像图片、实物三类,包括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献、题词、音像、出版物、图片、字画、各类奖章、奖牌、锦旗、会徽、会旗、条幅、纪念品、宣传品以及与红十字会活动相关的私人笔记、日记、书信、文稿、名人遗物等等,还有与红十字历史相关的遗迹、遗址、碑刻等。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会集腋成裘,达成梦想。

红十字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务,绝不能若无其事。没有了“灵魂”,就没有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期望取得红十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理论园地】
【历史研究】
【目 录】
【专题研究】
【图书评论】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