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经验交流]栏目(一) << [理论园地]栏目 | [经验交流]栏目(二) >> 
 发布日期:2007-12-25 17:51:27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弘扬志愿精神   发挥外企优势
为贫困尿毒症患者送去人道关爱
                                         
苏州市红十字会“德善”救助计划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无私帮助和援助他人的人道救助行动的高度概括和形象称谓,它包括提供服务时间、金钱和精力等。在我们新加坡有许多志愿服务的活动,例如筹款、劝募、文化慈善活动和其他资助活动。
  一、“德善”志愿服务的诞生
  “德善”两字的具体含义是:聚常德之善。也就是把有志向无私帮助、援助他人的企业和人员汇聚在一起,共同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资助和服务。
  飞索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专门提供闪存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在产品优秀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努力把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和员工自觉性的行动,倡导“奉献回报”的文化理念。在我们员工的“快乐宣言”中,将“快乐在于奉献”作为重要的准则。
  尿毒症患者,是社会上比较典型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往往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巨大的医疗开支使这部分人生活在社区的底层,尽我们的能力来帮助这部分人,感到意义非凡。
  2004年10月,以救助尿毒症患者为目标的“德善”志愿服务筹备工作正式启动,首先成立了“德善”理事会,分别由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市卫生局、飞索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超威半导体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组成,并于2005年3月2日宣布成立。我们制定了理事会的章程,确定本计划以救助贫困尿毒症病人为主要任务,救助范围是本市,救助金额5000元/人/年,卫生局负责被救助对象的核准和的提议,理事会对被救助人员资质审核,首募集善款10万元,首批救助31人。市红十字会和卫生局共同每半年追踪反馈救助对象相关信息,并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救助资金在苏州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专项资金账户下,并在此账户下设立明细账目,独立核算。委托苏州市红十字会对于救助资金的状况和使用做出相应报告,理事会每半年对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二、“德善”志愿服务的成长
  我们经常发现,在很多场合,要做慈善,个体的力量往往是非常局限的:我们人性的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想帮贫助困的,关键是如何把大家的仁爱汇聚在一起,并传递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平台体系。“德善”的成立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德善”志愿服务的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整个社会对公益事业还没有形成惯性运转的时候,“德善”志愿服务的出现,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尤其是外企,纷纷加入到“德善”的行列中来。当年11月,理事会成员中的企业由原来的2家外企增加到11家。
  如何在正常运转救助计划的同时,增加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志愿者们开始策划由各家企业员工参加的长跑活动。活动由三个部门组成,⑴跑步。苏州工业园区比较大,外企企业比较分散,但由于组织有序,非常成功。每个企业的员工身穿本企业的服装,在门口集中,第一家企业跑到第二家的时候进行交接,员工们斗志昂扬,交接时口号震天,长跑时整齐有序,每个员工都以最亮丽的风采展现他们的团队精神。⑵义卖。在跑步终点,每个企业设立了义卖点,在义卖台的边上放置募捐箱,市民购买物品的现金直接投入募捐箱内。⑶企业捐款。在跑步活动前,由志愿者到相关企业去上门劝募,确定募捐款额后,与红十字会签订《捐款意向书》,在长跑的当天举行正式的捐款仪式。2005年11月第一次长跑活动,总共募得善款72.2万元。
  为了募集更多的善款,2006年10月,我们举行了大型的书画义卖活动。预先志愿者们征集到书画26幅,许多爱心书画家连成本费也没有要。在义卖活动前,志愿者们将书画都编序号,印成小册子发到“德善”理事会单位和相关外企,请爱心人士先做到心中有数,义卖筹备组志愿者也预先印好了购买书画的确认书。在义卖前夕,所有书画都先在厅室内展示,给有意向购置者仔细观看。义卖开始后,参加竞拍的高潮不断涌现,有记者写了这样一篇报道《爱心善款追着肾病患者的生命一路奔跑》,此起彼伏的景象,让所有参加竞拍的人都激动不已。有幅并不出自名家的画作,竞拍出了12万元的天价,26幅画总共募得善款68万元。
现在,每年的长跑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志愿服务的象征,到2007年3月,参加捐款的理事单位增加到23个,“德善”爱心账户中善款增加到260万元,得到捐助的尿毒症患者达到158人,还为一位24岁的大学生施行换肾手术捐助4万元。
  三、“德善”志愿服务的体会
  几年的“德善”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06年被评为“感动苏州十大新闻”之一,我们从中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快乐和收获。
  (一)设立救助对象和项目,是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基础。
  “德善”志愿服务团队的不断扩大和救助工作的正常运转,其基本的原因之一是有了明确的救助对象,并且还专门设立成一个项目,有明确的章程和运作细则,募集到的资金也有明确的使用规则和监督制度。苏州市红十字会在“德善”模式的启迪下,按此运作,延伸出了“义善”救助白血病患者、“诚善”救助贫困学生、“明善”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艾善”救助艾滋病患者、“吉善”救助贫困儿童、“仁善”救助贫困老人等“善”字系列志愿服务项目。
  (二)“德善”是超越区域和时空的志愿服务。
  我们深深感到:“德善”志愿服务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救助弱势群体的本身,作为以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德善”行动,更是在弘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在召唤着跨国家和时空的博爱气息。这个国际性志愿服务课题的提出和使命的实践,只有红十字这样的国际性组织才能胜任。我们作为外资企业的代表,更加珍惜中国投资地苏州的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褒奖,更懂得与红十字会合作来回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志愿服务是我们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我们飞索苏州在全球知名的“翰威特最佳雇主”中,荣膺“亚洲最佳雇主”和“中国最佳雇主”第一名,它与我们主张对自己、家庭、社区、社会负责的团队精神和倡导奉献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保障我们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为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建立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南京市红十字会
 
  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多年来,在总会和省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下,南京市各级红十字会在大力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提供条件、强化培训,组织和引导他们广泛开展人道主义宣传和红十字特色服务,逐步建立起以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为基础,以新闻宣传、遗体捐献等志愿服务为骨干,以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南京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
  截止2006年底,全市有422个社区红十字工作站和红十字新闻工作者志愿服务委员会、红十字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红十字急救与灾难应变志愿工作队、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群体,拥有志愿者8774名。
  一、突出救灾、救助、救护的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
  从20世纪80年代起,南京市红十字会便在社区(前身为居委会)开展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陆续制定了《南京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管理办法》、《南京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活动站工作准则》,建立健全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网络。活动站按区统一制作站牌,配备橱柜、工作马夹、血压计、小药箱、轮椅、拐杖、募捐箱等设备,并将社区红十字服务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卫生服务、老龄工作、社会救助等工作相结合,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重点,突出“救灾、救助、救护”的红十字特色,得到社委会的支持,更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拥有一支热心红十字工作又有一定技能的志愿者队伍是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的基础。我们先后招募组建了一支5500余人的社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依托社区红十字工作站为遭受火灾等突发事件以及患大病导致生活困难的居民提供及时的救助或开展募捐;与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一助一”结对救助;到社区敬老院、护理院及空巢家庭与老人谈心、为老人服务等等。为了提高这些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技能,近年来,市、区两级红十字会先后举办了几十期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活动站站长培训班”和“社区红十字小组组长培训班”、“红十字志愿者骨干培训班”等。
  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红十字特色。院前救护、居家护理、卫生保健、家庭安全等知识的培训,使广大社区居民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自救互救技能。建邺区滨湖、南湖等4个街道还专门成立了社区红十字家庭救护培训学校,常年对辖区居民进行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
  2007年,我会又要求7个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在20%的社区开展“救护培训进社区”活动,由区红十字会组织对社区、行政村居民进行不少于8课时的培训,经市红十字会考核通过,颁发《江苏省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培训合格证》。截止到6月底,白下、建邺、下关等3个区已举办了20期培训班,有522名社区居民通过考核获得了《江苏省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培训合格证》。其中建邺区红十字会在培训筹划过程中,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以“社区居民持证救护员培训项目”形式申请专项经费,对全区34个社区、13个行政村的600名居民进行救护培训。
  目前,我市13个区县,有玄武、白下等7个区被授予“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称号;1个区被评为江苏省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二、倡导移风易俗,实践博爱奉献的红十字遗体捐献志愿服务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成立于1996年。他们积极倡导人们在逝世后:不开追悼会、不接花圈挽幛、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献遗体供解剖、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植树造林。10多年来,由一个自主发起的群众组织,在红会推动、部门配合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广泛的宣传、优质的服务、丰富的活动以弘扬奉献、凝聚人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无私奉献、自主管理的志愿服务集体。到2006年底,共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将军、教育工作者、机关干部、僧人、工人和农民3038 人登记志愿捐献遗体,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18岁,已实现生前愿望捐出遗体的465人。
  干事会是“志友”这个组织的领导机构,也是接受捐献遗体登记的办事机构,除总干事由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兼任外,其他干事全部由遗体捐献志愿者组成。因“志友”实行的是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干事会和各大、小组长实际承担了从编印《志友通讯》,处理“志友”遇到的各种问题,接待和处理全国各地来信来访,办理遗体接受站的接受、登记手续,到去医院、敬老院及卧病在床的老人家中办理有关捐献遗体手续,到逝世的捐献者家中,帮助料理遗体接受事宜等几乎全部的日常工作。
  干事会成员以及14个大组长,130个小组长,都是这个志愿捐献遗体组织中的志愿服务工作者。他们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不辞劳苦,默默奉献。86岁的郑藻民,“志友”3000多人的花名册,出于他亲手整理;常务干事童福庆,曾切除半个肺,带病主持工作;宣传干事赵玉坤,爱人患病住院,仍然挤时间完成《志友通讯》编辑任务。秦淮区周蓉媛,爱人腰椎骨折,卧床不起,她一边照料爱人,一边坚持在春节前将已故24位“志友”家亲属走访完毕;鼓楼区骆云,为一位新“志友”送“志友遗体纪念证”,不慎把膀子跌断,清明到“志友”纪念林植树那天,她从医院里吊着胳膊跑到集结地,安排本区“志友”上车……。
  许多“志友”,不仅奉献时间、精力,还常常捐出钱物支持遗体捐献事业。已捐献遗体的原中科院院士、江苏省政协主席、东南大学校长钱仲韩先生,爱人、女儿、女婿都参加了“志友”,并捐款3000元支持“志友”工作;南京灵谷寺的浩如法师从参加“志友”到他去世捐体前,先后向“志友”捐款8000元;解放军某军卞庸中政委,儿女下岗,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把节省下来的3万元捐给了“志友”;顾问杨搜非,将积蓄的3万元资助南京医科大学特困生,2000元资助“志友”;副总干事殷明,一家三代6人参加“志友”,在干事会经费短缺时,他和爱人王琳自拿积蓄3000元用于办公和“志友”活动。
  “志友”在做好遗体捐献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市、区红十字会组织的“世界红十字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志愿者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在社区,他们也是一支十分活跃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近几年,干事会还定期开展了健康讲座、家庭互访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志友”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10年里,“志友”干事会以及各大、小组长无偿志愿服务的时间超过16万小时,自己花费的电话费和交通费超过4万元,《志友通讯》发往全国30多个城市。
  1999年,“南京志愿捐献遗体者纪念林”建成,成为南京市捐献遗体志愿者和亲属们的凭吊之地,2005年又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基地;经抽样调查,南京市民对遗体和器官捐献的认可率已达到91.8%。
  2005年以来,“志友”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南京市骨干志愿服务队”,“第二届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以及江苏省广电总台城市频道2006年度《南京零距离》公众服务大奖。
  2006年12月2日,总会彭珮云会长亲自为刚搬迁到雨花台功德园的“志友”纪念林揭幕,并勉励我们将“纪念林”建设成为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基地。
  三、广泛传播人道理念的红十字新闻工作者志愿服务
  “南京市红十字新闻工作者志愿服务委员会”创立于1998年,吸收了20多家省市新闻单位的40多名记者。他们始终是红十字宣传的一支生力军,志愿工作者虽然因工作调整等原因不断变动,但对传播人道、倡导博爱,呼唤奉献的红十字宣传报道始终没有间断。
  新闻志愿工作者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的宣传,为红十字会法的传播和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更多的市民了解红十字、信任红十字、支持红十字。如: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施行十周年,《服务导报》发表纪念特刊,以图片的形式宣传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工作;《今日商报》辟出专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有奖知识竞赛等等。
  每逢“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纪念日以及红十字会的重大救助活动,新闻志愿者都给予及时的宣传报道。
  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并引发海啸,我会立即发出募捐倡议,通过新闻志愿者在广播、电视、报纸公布,在近一个月的募捐中,每天的最新捐款情况都通过新闻志愿者对社会公布,《现代快报》记者张星在市红会做了一整天志愿者,详细报道了市红会的募捐救灾情况和市民的踊跃捐款。从05年1月1日—20日,通过新闻志愿者播发的新闻消息就有60多篇(档)。
  2007年2月,我会与金陵晚报联合发起建立“红十字金陵宝宝博爱资金”,每周四次在“今天我出生”栏目刊登“博爱资金”的介绍和募集情况,版面负责人和具体负责的记者都是红十字新闻志愿者,至6月底已刊载95篇。
  2007年6月,江南时报的红十字新闻志愿者通过努力,以优惠的价格为我会争取了1年12期专版,专题介绍南京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求助者,红十字新闻志愿者都主动和我会联系,以南京市红十字会的名义通过媒体向社会募捐,如2000年,安徽无为县10岁女孩赵文成患胚胎性牙骨质母细胞瘤,因无钱医治,生命垂危。《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后,立即与我会联系,通过报纸向社会募捐,其他媒体新闻志愿者积极跟进,很快募集了善款4万多元,经市口腔医院等全力救助,为赵文成摘除了重达4.5公斤的肿瘤。今年6月,我会邀请现代快报、直播南京、江苏卫视等南京各大媒体记者20多人,就小文成二期手术的筹资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南京电视台日子栏目的志愿者积极争取,将这次筹资呼吁制作成36分钟的专题《七年的承诺》。
  在助学、助困的采访报道过程中,一些新闻志愿者还常常直接参与救助行动,江苏教育台、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工人日报等红十字新闻志愿者都现场捐款救助过困难群众。
  1998年至2006年,通过新闻志愿者宣传,仅我会收集到的系统外报纸报道就登载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和活动817篇,广播、电视400多档。广泛的宣传,不仅弘扬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也感召了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四、提供群众性心理援助的红十字危机干预志愿服务
  2005年底,我会成立了由23名心理咨询师、保健师组成的南京市红十字急救与灾难应变志愿工作队,针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难后群体的心理创伤问题,为灾难遭受者提供危机干预与心理保护。并邀请南京地区危机干预、创伤后应激心理治疗专家陶勑恒、张宁、李箕君等出任顾问和督导。
  志愿工作队成立后,我会一方面对他们加强现场急救培训和危机干预培训,如2006年3月,市红会对红十字急救与灾难应变志愿工作者进行了现场急救培训,针对志愿队的特点,培训除了常规的心肺复苏和四项急救技术外,突出了在急救现场的心理支持演练。经过为期4天的两轮培训,21名志愿者获得了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2006年8月19日由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顾问陶勑恒讲解了危机干预中的稳定情绪,以及“安全岛”技术等。另一方面,我会组织他们参与到红十字志愿服务中来。如2005年,4名队员参加了我会与南京女子监狱举办的帮教活动;同年,在为110民警现场培训和南京市公安局军转干部培训过程中,队员们不仅积极参与现场救助教辅工作,还向受训民警介绍了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2006年“世界红十字日”,5名志愿者参加了广场咨询。
  目前,急救与灾难应变志愿工作队的队员正积极准备参与到社区老年心理健康讲座和“艾滋病关怀”、“世界急救日”等活动中。
  五、为挽救生命提供希望的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1998年,为缓解供血短缺时的用血压力,南京医科大学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成立“流动血库”,8年来,在用血告急时组织无偿献血10多次,3000多人次参加;2005年后,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流动血库相继成立,使在宁高校流动血库达到3个。为进一步推动南京市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2007年,我们又成立了南京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并于5月8日举行了授旗仪式,志愿服务队成员为支持与参与南京市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在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和参与,以及应急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六、一视同仁的红十字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服务。
  2006年荷兰红十字会、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集团实施的“中国艾滋病预防、关爱和能力建设(江苏片区)项目”,我会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共举办了6期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班,来自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的12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培训。目前,这些志愿者分别在本校开展了6期预防艾滋病青少年同伴教育培训班。
  2007年初,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组织东南大学的4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劳务市场,向5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正确使用安全套方法的讲解;现场免费发放了安全套4000只。
  3月,我会组织志愿者在南京市白下区月牙湖社区和鼓楼区观音里社区对100余名社区居民进行了“艾滋病预防与关爱感染者宣传与教育”评估调查,为我会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防艾”宣传与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7月16日至20日,我会组织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在玄武、栖霞、白下、建邺、下关区的10个社区中开展了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现场以展板展示、发放知识手册及知识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向社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并向广大社区居民进行了以反歧视与丑化为主题的宣传,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品1000余份,现场解答问题500余人次,约3000名居民直接参与了活动。
  七、培植爱心,锻炼能力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我会在开展社区基础服务和骨干队伍志愿服务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安排一些在校大学生、留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使他们在服务的过程中,增加对红十字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培育爱心,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如2005年备战“十运会”期间,招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5名研究生参与现场急救比赛的教辅工作;2006年招收香港、澳门来宁实习的大学生参与现场救护的教学辅助工作等。今年7月,我会接待了清华大学10名同学来南京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安排他们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中山陵、居民小区等场所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眼角膜的宣传活动;并安排了采访白血病患者、捐献眼角膜者家属、重见光明的眼角膜接受者、干细胞捐献者、已康复的接受干细胞移植者等活动。
  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红十字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的保障。
  志愿服务如果没有工作阵地、服务阵地、活动阵地,就如同无根之萍、散兵游勇,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如南京“志友”,从筹备时起就得到了当时南京市副市长以及卫生、民政、园林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纪念林的建立和干事会办公地点的落实分别得到了雨花台功德园和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的支持。
  2、倡导奉献、培育骨干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关键。
  志愿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由志愿者实施的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倡导奉献的过程中,为志愿者提供开展志愿服务必要的条件,加强培训,特别是对骨干的引导和培训,是提高整个队伍素质,增强凝聚力,保证志愿服务质量的关键。
  3、分级负责、自主管理是红十字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方向。
  实践证明,以志愿者骨干队伍为基础,建立分工明确的自主管理机制,各级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只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骨干队伍在志愿服务集体中的领导、协调作用,更好的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也应当成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方向。
  4、突出特色、丰富活动是红十字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100多年来,能够为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所接受,与它紧紧围绕“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这个目标所提供的志愿服务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红十字运动的特色,也是红十字运动的生命力所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南京市的红十字志愿服务,致力于突出红十字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初具规模、初成体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受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影响,以及服务时间的限制,专业志愿者的招募难度较大;二是志愿者虽然都具备一定的特长,但在突出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方面,受到师资、时间的限制,缺少规范的培训;三是大部分志愿服务活动都由各级红十字会负责组织、联系。志愿者服务的自主性、主动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突出特色、拓展领域、规范服务,使红十字志愿服务成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当之无愧的重要力量。
 

弘扬人道  奉献爱心
不断丰富红十字志愿服务内涵
 
南通大学红十字会
 
  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始建于1994年。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将红十字志愿者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我校红十字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培育志愿服务意识、提高会员服务技能、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实施重点工程和开展特色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红十字会工作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一个突出亮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善
  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红十字会工作,认为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为内涵的红十字会工作,具有服务他人、教育自我、优化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功能。它既是一种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活动,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它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拓展、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载体;它符合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特点,满足大学生提升自我、促进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学校成立了由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工会、团委以及各学院的相关领导组成的理事会,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学校每年安排红十字会活动经费,并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建有符合规范的红十字会活动室及红会工作办公室,配套设备齐全。目前我校红会具有完善的校-院-班三级组织机构网络,校红十字会下设24个红十字分会,各分会理事会健全;学院分会按照班级建制成立了红十字班级和红十字小组。目前学校兼职从事红十字工作的教师有60余名,全校红会会员2万余人,占师生比例的70%。红十字志愿者达5000多人,有3支校级服务队,22支学院服务小分队,若干班级服务小组,另外还设有一个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培训中心,服务人次达到年平均10000余人次,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健全服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
  为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的效能,使志愿服务活动能更加高效、规范地开展,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制定了志愿者的培训、服务、奖励等制度,包括《南通大学志愿者培训制度》、《南通大学红十字志愿服务制度》等,志愿者队伍采取在校内公开招募的形式,经过择优录取后进行登记造册。每一位参加服务的志愿者都要求他们挂牌上岗,参加志愿服务宣誓仪式,并向全社会郑重承诺:不计报酬,不论苦累,奉献为荣;维护形象,追求效果,博爱为怀,以此牢固树立他们的奉献意识。强化志愿者们的服务意识是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关键。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报纸、橱窗、广播、网站、媒体等多种手段开展广泛的宣传。我们办有《南通大学红十字报》,并按季度出版;建有红十字网站,点击率已经超过3万余人次;学校广播站及四个校区的红十字宣传橱窗也定期宣传红十字基本知识、献血知识等,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得到广泛弘扬。同时,学校红会积极宣传报道校各级志愿服务的动态和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开展各类培训是使红十字志愿者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最佳途径。我校红十字志愿者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先后开展了红十字基础知识培训、四项救护技能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卫生保健和预防传染病知识培训等多类培训。目前培训中心每年举办红十字知识讲座20余场,卫生救护技能培训近50场,举办“艾滋病同伴教育培训班”4-6期,帮助红十字志愿者们系统地掌握红十字知识和基本的卫生救护技能,加深他们对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了解,提高他们在紧急救护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社区服务能力。我们还以学院为单位,对现场接受培训的红会会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救护培训合格证书,目前接受现场救护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红会会员已经达到了6000余名。校红会还建立了两支救护队,救护队员们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新生军训场上、运动会上都有救护队员的身影。由于我校培训工作到位,2006年5月,南通市红十字会将南通市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培训中心设在我校,我校承担了管理工作和部分培训工作,这些工作不但扩大了我校红会的影响,也加强了与南通市其他兄弟高校红会志愿者的沟通与交流。
  四、拓展服务领域 丰富服务内容
  我校红十字会一直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己任,积极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救助弱势群体。校红十字会先后在郭里园新村、城南新村、易家桥新村、海港新村、崇川辅读学校建立了6个校级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各学院也先后在学田新村、北濠新村、颐和花园等社区建立了36个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每个基地都有固定的服务小分队,每学期制定详实的志愿服务计划,定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时间,每个小分队的队长定期与社区主任联系,及时汇报社区服务情况,并协助他们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同学们定期利用休息时间上门慰问帮困对象,传达红十字博爱的信息,有的基地我们已经坚持服务了6年多,虽然有些志愿者已经毕业、志愿者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我们的服务没有中断,还在不断延续和发展,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每到周末,志愿者们都会去各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区居民。南通市郭里园新村的秦玉林老人周末就期盼着南通大学的孩子们,他们会来陪他聊天,帮助他做家务,还会定期来给他卧病在床多年的老伴量血压,检查身体。每周三下午,崇川辅读学校的孩子们都在快乐的等待着南通大学红十字志愿者的到来,大学生们会给他们上课,在课后和他们一起快乐的嬉戏,这对这样一群有着不同程度智能障碍的特殊孩子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校红十字会在积极引导红十字志愿者走进服务基地的同时,还注重工作形式的创新。我们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集合各专业的优秀红十字会员每月在社区服务基地开展一次广场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义务体检、修理家电等各类服务,同时在社区中开展救护培训、防病知识宣传、救助流浪儿、为低保户子女义务家教、开展助老活动等,很多会员将服务内容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不但拓展了志愿服务的领域,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在做好学校基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同时,还选派了能力强、素质好的同学协助南通市红十字会做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并参与市红十字募捐箱管理工作,如去年年底,会员们整整用了三天时间,赴三十多个捐款点清点捐款,并将清点的捐款及时上交给市红十字会,受到市红会领导的好评。
  各学院红十字分会的红十字志愿者们不但走进社区,还走进幼儿园、小学、社会福利院、女子监狱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红十字分会志愿者们定期去社会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他们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整理房间,给老人们送去社会的温暖、增添生活的乐趣。医学院红十字分会志愿者们在北濠新村为每一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上门开展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并给临终病人予以生命关怀。志愿者们在服务中深切体会到: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志愿服务不但让我们在助人中学会自助,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
  2006年江苏省十六届运动会在南通举行,我校红十字志愿者响应市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共有1200名志愿者参加了十六运的志愿服务工作,为十六运各项赛事与活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大赛组委会和各参赛代表队的好评。
  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已经成为了同学们学习做人、学习做事的最好第二课堂;他们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中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学习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说,在社区中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渠道,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做出了贡献。
  五、开展系列活动 培育奉献意识
  开展特色活动是我校红十字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红会以“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等大型纪念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五·八”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月活动、“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月活动”、“急救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宣传红十字精神,吸引更多的会员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这些活动均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受到学生会员的普遍欢迎和市民的广泛赞誉。中外红十字青少年的交流活动也是我校红会工作的亮点,2005年我们选派了一名教师、三名学生参加了中德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在中国的行程,校红会还积极配合市红十字会接待了该夏令营,并准备了一台精彩纷呈的联欢晚会成功展示了我校红十字会员的风采,也向外宾们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风采。2006年,我校4名师生会员又参加了德国红十字会举办的夏令营活动,这次活动不但加强了两国红十字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也学到了国外红十字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救护技能,会员们受益匪浅。
  我校红会还一直把红十字会的几项工程作为重点来抓,以此来培养会员们的奉献意识。我们开展“博爱工程”,积极响应上级红十字会的号召,组织发起募捐活动,如05年初捐助东南亚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共48845.60元;06年积极参与省红会开展的“博爱在江苏·人道万人捐”活动,向省红会捐赠35100元特殊会费;07年为南通市“博爱在南通·人道万人捐”活动捐款8万元,是全市捐款最多的单位。通过我们的广泛宣传发动,师生会员没有把这看成是简单的捐款,更是回馈社会、增强社会责任的义举。我们还积极开展“生命工程”和救助工程。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和禁毒宣传等工作。三年以来,全校参加无偿献血的师生达万余人次,献血量高达200万毫升。我校学生王淑华、潘荔萍用跨越国界的“雷锋血”挽救了在通工作的外国友人斯蒂文的生命。该事迹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并被评为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  2006年的寒假前夕,当别的学校的同学准备打起行囊,踏上回家的路程时,我校钟秀校区的红会会员却忙着组织同学义务献血,扬子晚报在当天头版对这种事迹予以了重点报道。在校内,我们成立了“红十字爱心壹基金”,倡议每位教师每月捐出一元钱,每位学生每月捐出一角钱,用它来帮助那些正在急切地等待帮助的师生。目前红十字爱心壹基金已有6万余元,6名身患重症的同学得到了捐赠金。目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精神已经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近年来,《中国红十字报》、《江苏省红十字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和南通电视台多次报道了我校红十字会活动,较大程度地宣传了我校的红十字工作,扩大了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
  经过不断努力,我校红会工作及志愿者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和特色亮点。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全校师生和上级红会组织的认可,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并被南通市红十字会批准为规范化管理达标免检单位、被江苏省红十字会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授予红十字示范学校的称号。今年4月,中国红十字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同志来我校视察,充分肯定了我校的红会工作。今后,我们将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致力于强特色、创品牌,努力开拓我校红十字工作及志愿者工作的新局面,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

发挥红十字志愿服务作用
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添砖加瓦
 
睢宁县王林红十字会
 
  睢宁县邱集镇王林办事处(撤乡并镇前为王林乡)位于县城东南十公里,辖15个行政村,人口4、5万,可耕地5、6万亩。由于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收入较低,是省级重点扶贫乡镇之一。王林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始终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已建成志愿服务基地2个,志愿服务室23个、志愿服务点20个,志愿服务队12个,已纳入红十字会管理的志愿者有200多人。我们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志愿服务基地为平台,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制度规范为保障,使志愿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卫生救护培训、资助弱势群体活动、社会服务、无偿献血活动、“一帮一”互助活动等在社会上都产生积极影响,得到地方政府和村民百姓的高度评价。我们在全体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循序渐进开展工作
  96年初,红十字会刚成立,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人员的情况下,各项工作起步十分艰难。我们以卫生救护、医疗服务、健康宣教为工作的切入点。首先以王林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为依托,以红十字会会员为发展对象成立了现场急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健康宣教4个志愿服务队。卫生救护、医疗服务既是红十字会的传统项目,也是红十字会发挥优势的强项。我们本着花小钱办成事,不花钱也办事的原则,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开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剩下的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针对老弱病残者及儿童应采取上门医疗服务,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同时,我们根据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有针对性开展一些服务活动。王林东南有7个村是水稻产区,每年夏秋季节农民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由于喷洒农药防护不当,农药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医护人员分别进村入户,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村民掌握了自我防护和中毒后如何处理的基本知识,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北片有6个村村民种地需要穿越宁徐公路,因交通流量大,车速快,事故频繁发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我们首先请县红十字会、县人民医院专家对医护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培训,然后再向村民普及现场急救知识。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年志愿者走村串户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许多村民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红十字会及时动员兽医生、农技和农机技术人员组成志愿服务队,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咨询等形式,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
  二、整合社区资源,建好服务基地,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
  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博爱超市、村级志愿者活动室、志愿服务点。各自都在发挥不同的作用。
  志愿服务基地之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林卫生院于2005年5月成立了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首批成立了现场急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健康宣教8个志愿服务队。健康宣教志愿服务队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购置DVD、彩电、音响一套,自己掏钱购买健康教育光盘一套,利用卫生院的会议室,常年对病人和病人家属有针对性开办健康教育培训班。去年受此培训的人数多达300人。家庭护理队是由几个年轻护士组成,以老年病患者为服务对象,以开设家庭病床、上门护理为主要内容。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基地成立以来,从院长到职工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足迹走遍辖区内所有村村户户,上门医疗服务达6000多人次。目前已呈现医患关系融洽,医疗机构形象提升,红十字会影响扩大的双赢局面。
  志愿服务基地之二 ——社区服务站      2005年初,我们开始筹建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没有活动场地,一位志愿者把自家 300平方米住房无偿提供给红十字会使用。没有办公设备、培训器材、文化娱乐设施、志愿者在自己捐献的同时,分头募集,争取单位和个人的支持,前后共募集各种物资价值20多万元。社区服务站设置有:博爱超市、老年活动室、志愿者办公室、乒乓球室、爱心书屋、卫生服务室、培训教室等。老年活动室平均每天接待40多位村民前来参加娱乐活动。截至2006年底,共接待村民1.5万人次。爱心书屋现有各种图书、期刊、有声读物近千册。社区服务站沿街已建170平方米的红十字宣传栏,设16个版面,栏目设置有人道法、红十字会法传播、科谱园地、生活常识、健康之路、社区服务站救助动态、志愿服务动态等,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
  社区服务站目前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起到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宣传红十字会等法律法规,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积极倡导村民讲文明,讲礼貌,扶危济困,尊老助残,助人为乐,引领文明乡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志愿服务基地作用。为志愿者提供学习、培训、办公场所。同时长期向社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助民等项服务。三是救助平台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汇集村民爱心,募集闲置物资,搭建爱心平台,通过博爱超市对社区内低保家庭、孤儿、特困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四是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健身场所。爱心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室、卫生服务室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志愿服务基地之三 ——博爱超市      博爱超市是志愿者释放爱心的地方。红十字博爱超市面积为60平方米。现提供商品100多个品种,分四大类:粮油食品、家用电器、学生用品、生产生活用品。博爱超市商品主要来源渠道有:上级红十字会拨给、政府支持、争取社会各界捐助、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捐献。现有募集的物资:旧家用电器35件(台)、旧衣被570件、簿本文具6000多本(个)及部分现金。博爱超市集接收捐赠和提供救助为一体,形成“一进一出”的长效救助机制。博爱超市自成立以来,使众多的志愿者有了释放爱心的场所,社区已有200多人参与捐款捐物,许多单位和个人与红十字会达成意向,愿意常年给予资助。
  一直接受红十字会资助的特困生谢洁琼,现在是宁波大学大三学生,她把勤工俭学的收入和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近千元捐给博爱超市,并承诺走向工作岗位后,将工资的10%捐给红十字会;老志愿者张清玉表示每年捐赠20袋面粉;杜庄村仝道柏愿意将家中余粮兑换成面粉捐出来;由退休人员组成的老年志愿服务队自愿每年为博爱超市组织两次募捐活动。王林卫生院是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也是博爱超市的有力支持者和坚强后盾,从人员、经费、物资、设备等方面全力支持,每周都安排医生到博爱超市义诊,免费为村民作健康检查。到目前为止,博爱超市已发放各类物资价值达10万多元;助学款6万元;爱心书屋接待读者2000多人次;义诊、健康检查500多人。
  红十字博爱超市正以独特的优势,植根于农村、农民之中。互帮、互助、互爱在这里蔚然成风。无论是捐助者还是受助者都能感受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志愿服务基地之四——志愿服务室   
  志愿服务室是规范村级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具体标准是;(1)有固定的活动场所;(2)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干的志愿服务队伍;(3)有一个热心红十字事业,有组织能力,又有责任心的带头人;(4)有一套管理办法和制度;(5)有一定的活动项目,经常开展工作。王林村志愿者活动室为了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一部分农技、农机、兽医方面的技术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实施科技扶贫。几年来,志愿人员一直活跃在乡村各个角落,共办宣传栏、黑板报200多期;发放健康教育、种植养殖科普知识等宣传材料9000多份;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18期,有6000多人受益。
腰圩村将医疗服务、社会服务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村委会成员、卫生室全体医户人员都参加了志愿服务队。随着红十字志愿者活动室的影响不断扩大,吸引不少村民参加。志愿人员农忙时组织小分队帮收帮种,农闲时引导村民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臧海华是志愿者活动室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基本掌握全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卫生情况、健康情况。通过对慢性病发病情况调查研究,梳理出了老年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关系,并为每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疗服务小组有针对性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引导村民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联合镇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预防工作,该村村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西倪村把现场急救培训、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西倪村紧靠宁徐公路,村民种地要穿越公路。在2000年至2003年的4年里,村前1公里的路段上有20多人死于车祸,群众把这段路叫‘吃人路’。通过分析找出其中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这20多人相当一部分人死亡的间接原因是周围的人不懂现场急救,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二是村民缺乏交通安全知识,与机动车辆争道,强行横穿马路。可见,向村民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和现场急救技能是当务之急。2003年,在县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西倪村办起了现场急救培训班,有20多人学到了急救知识,400多村民接受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红十字会还把交通安全知识编成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快板书供群众阅读,收到很好的效果。西倪村张木庄组的张朝军说:“俺这条命是红十字会给的”。一天下午,张朝军被一辆大货车撞伤,造成左腿骨折,脾脏和小肠破裂。受过培训的村民以最简单的方式为他止血、包扎,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使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张朝军得救了。而一年前张朝军的胞弟张朝林就没有他这么幸运。同是这段公路上,也是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张朝林的伤势比张朝军的伤还要轻,却由于肇事车辆逃逸,现场无人施救,致使大出血死亡。活生生的事例使村民意识到交通安全和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参加培训的村民一期比一期多,交通事故也一年比一年少。
  志愿服务是村级红十字会的抓手,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村级红十字会手里的一张牌,打好这张牌,对于提高村级红十字会形象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志愿服务基地之五  ——志愿服务点 志愿服务点是针对个人或个体户开展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为了方便一些志愿者能在自己的工作场所或家庭里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标准来认定,(1)本人已经在红十字会申请为志愿工作者;(2)本人有固定的工作场所。(3)本人有一定的服务技能。(4)本人愿意遵守《红十字志愿者守则》,能常年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所凡符合以上条件的给予挂牌。到目前为止提出申请的有30多户,服务项目涉及家电维修、农机具维修、农业技术咨询、理发、水暖电的维修等。通过核准后,我们批准了20多户。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点,在当地农村很有影响,负责人王伯甫在带领家人无偿献血的同时,积极宣传无偿献血意义和好处,动员村民无偿献血,从今年5、8成立到11月底共有45人参与无偿献血,献血量达1万多毫升。为此,徐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还破例把采血车开到王林村,方便村民献血。
  三、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维方式,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
  (一)制度建设 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已基本建成,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已经形成,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带好队伍,更大范围地发挥作用。为了加强管理,我们制定了《红十字志愿者守则》《志愿者活动室管理办法》《志愿服务点管理办法》《社区服务站管理办法》、《博爱超市管理办法》及各志愿服务队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活动室、队负责人的职责和任务,定期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增添新的服务内容。
  (二)激励机制 公开创建志愿者活动室、志愿服务点的标准和条件,凡符合标准的镇红十字会给予挂牌。此举吸引不少服务业的个体户积极参与。他们对红十字会开展志愿服务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奉献自己的爱心。同时也想得到一份荣誉,扩大自己的影响。
  对每一个志愿者采取计分计时、群众满意度等多种形式考核,以分值大小来决定进级的高低。退休老同志孙传信是社区服务站的值班人员,每天工作达10小时以上,没节假没有星期天,全年工作时间达3000小时之多。得到的荣誉奖也最高。
  (三)引导、鼓励、支持 2005年有三个村自发形成健身操、太极拳、歌舞练习点,红十字会掌握情况后及时介入,帮助他们建立组织,选好负责人,纳入红十字志愿服务点管理。为了达到更好的健身目的,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我们在社区服务站举办多期太极拳及健身舞蹈培训班,通过多媒体教学、教练的手把手的传授,现在他们都能熟练掌握要领,经常开展示范表演。学成后各自回到村组又带动一批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目前辖区内有近千人参加这种健身活动。红十字会同时还鼓励他们;只要能参加县、镇级演出的节目,所有演职人员每人赠一套演出服。到目前为止,已发放演出服32套,有三个节目参加县级演出,村级巡回演出20多场。今年6月,在全民健身月活动中,获得县政府颁发的优秀组织奖牌一块。
  四、重视队伍培训,强化自我管理
  (一)注重培训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站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争取县红十字会在师资方面给予支持,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让所有志愿者在具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都能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去年我们共开办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太极拳讲座、老年健康知识讲座、养殖技术讲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培训班20多期。我们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始终带领大家唱响主题歌——《红十字志愿者之歌》,把奉献爱心、温暖别人、快乐自己作为每一个志愿者的追求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全面了解红十字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我们自己动手编写一本《农村红十字志愿者手册》,内容涉及红十字基础知识,志愿服务文化、现场急救技能、科普常识及志愿服务计时卡、计分卡等。志愿者人拿着《农村红十字志愿者手册》,爱不释手随身携带,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大家都说;小手册发挥大作用。
  (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对于如何带好、管好志愿服务队伍,我们始终围绕建立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来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对于点(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室、志愿服务点)、线(志愿服务队)、面(志愿服务人员)的管理,我们都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来实现管理目标。志愿服务基地负责人以红十字会干部兼职为主,志愿服务室的负责人由村红十字会秘书处兼任,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由各队自己选举。在每月一次例会上,各负责人都广泛争求志愿者的意见,集思广益,动员大家献技献策。仅去年我们就采纳建议有;成立老年志愿宣传队、建立村级志愿服务组织、创建志愿服务示范点、开设太极拳及老年健身操培训班等10多项。项项得到落实,且每件做的都非常成功。志愿者邵开平十分自信地说,我们都是志愿者,只要自己想干的事,件件都能干好。
  几点体会;
  一、把握好四个点
  1、掌握特点。 红十字会要根据农村以下几个特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开展工作。(1)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大龄农民),在科学知识普及和红十字知识传播等方面要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2)农村交通不便,针对老弱病残者及“留守儿童”应采取上门服务,简便易行,社会效果显著。(3)在一无资金、二无人员的情况下,应本着因地制宜开展服务性工作,循序渐进,逐步拓展。(4)整合农村闲置资源。目前农村闲置资源主要有:行政村撤并、村级小学撤并后闲置的场地及办公设备;镇直机关单位更新换代淘汰的办公设备;村民闲置的住房。把这些闲置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可弥补红十字会经费不足的问题。
  2、找准切入点。卫生与健康是目前农民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把急救培训、医疗服务、医疗救助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容易打开工作局面。
  3、抓住重点。我们始终把建好志愿服务基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志愿服务基地的建立,使志愿服务工作由原来的松散型、阶段性变为紧密型、经常性工作状态。为志愿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奠定可靠的基础。
  4、创建亮点。王林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博爱超市、老年演出队的成功运作,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市、县领导都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红十字会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为政府分担忧愁,为农村弱势群体搭建了一个救助平台。
  二、做到三个结合
  1、把志愿服务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红十字志愿服务充满活力。农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急需接受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以增加经济效益,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往往力不从心。我们从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提供图书资料着手,很受群众欢迎。在农村,需要提供生活上帮助的群体太多,服务项目涉及方方面面,有技能和无技能的同样都有用武之地。
  2、常规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树形象,打品牌。在做好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一些有影响的主题活动,提升红十字会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5、8”红十字活动周期间,我们组织2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为王林敬老院、邱集敬老院175位孤寡老人作健康检查、义务理发、生活服务。艺体志愿服务队经常到两个敬老院表演太极拳、太极剑,表演结束后,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老人学健身操,通过耐心细致的辅导,如今,王林、邱集两个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每天都能坚持锻炼。老人们身板硬朗了,疾病减少了,敬老院里的笑声也多了。县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都多次给予报道。今年6月老年志愿服务队代表王林红十字会参加睢宁县迎奥运全民健身月开幕式演出,获得县政府颁发的优秀组织奖牌一块,全体志愿者受到极大地鼓舞,表示再接再厉,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明年再拿大奖。
  3、与政府人道救助工作结合起来,有为才有位。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聚集各方面人力资源、救助物资 ,在政府因人道救助工作需要的时候,我们竭尽全力当好助手。在每年的救助活动中,受助对象名单都报镇政府审批,当遇灾情或突发性事件时,积极主动协助政府做好救助工作。镇政府把王林红十字会誉为是“第二民政”,每年参加镇机关单位考核,去年被授为2006年文明单位称号。
  在农村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开展工作,任务艰巨,困难多多。只要我们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老百姓就会信任你,拥护你,支持你。红十字事业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农村需要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更需要农村。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更多的志愿者凝聚在红十字会的旗帜下,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
]]>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经验交流]栏目(二)[12.25]
[经验交流]栏目(三)[12.25]
[经验交流]栏目(四)[12.25]
 ·暂无
[经验交流]栏目(一)
[经验交流]栏目(四)
[经验交流]栏目(二)
[经验交流]栏目(三)
[领导有言]栏目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