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743{{}}676|0|《2006世界灾难报告》(4)|2007-5-21|0| 本章将分析尼泊尔的孕产妇死亡问题。目前全球每年有50万人死于生产。尼泊尔在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工作上卓有成效, 但其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比尼泊尔数年来死于战乱的人数还多25倍。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所隐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些死亡可以被称为“忽视造成的灾难”吗?本章将分析战乱对于孕产妇健康的影响,总结好的经验,并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279|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676{{}}674|0|《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一书出版发行|2007-5-16|0|
台湾学者张建俅先生的红十字运动研究力作《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以民国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为研究主体,以国家与社团关系为考察视角||276|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674{{}}643|0|池子华发表《中国红十字会“护国战争”救护述论》|2007-4-25|0|《合肥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发表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护国战争”救护述论》一文。文章通过梳理有关资料,再现了中国红十字会“护国战争”救护情形。文章认为,在“护国战争”救护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办事处筹款募捐“至十余万元”之多,保证了战区分会和临时机关救伤恤难的需要。在总会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战区分会和临时救护机关尽心尽职,“疗伤瘗亡,厥功尤著”。救援行动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264|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643{{}}642|0|吕志茹等发表《“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少年运动简论》|2007-4-25|0|《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发表吕志茹、马红英、池子华合撰的论文《“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少年运动简论》。文章认为:从抗日战争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的 “复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首创红十字青少年组织,吸纳学生会员,参加训练与服务。其中,红十字少年会是红十字会大力倡行的红十字青少年组织,虽然由于时局原因,历时较为短暂,但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未来发展开辟了道路。“复员时期”在我国红十字少年运动史上是至为重要的开创时期。||254|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642{{}}603|0|2006世界灾难报告(2)|2007-4-3|0|该章节揭示了马拉维人民的真实生活,他们努力与饥饿和慢性贫困进行着抗争。它检验着食品援助和改善社区得到食品的有限途径。该章节后半部分提出了机制方面改进的看法。为什么会延迟宣布紧急状态?捐助者的反响是否与需求相适应?能做些什么来制止马拉维目前的食品危机和恶性循环?根据过去的经验,该章最后提出了改善农业产品和小农经营多样性的建设性意见。
||349|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603{{}}458|0|杨智芳、周秋光发表《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2007-1-5|0|《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发表杨智芳、周秋光《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一文,认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482|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458{{}}443|0|池子华教授新著《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中的“红十字会”|2006-12-31|0|池子华教授的新著《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近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6万言,为第一部以近代农民工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系统的学术论著,填补了农民工历史研究的空白,||407|False||False|/article.asp?articleid=443{{}}]]>